假如2023年出生人口真的是700多万,将意味着什么?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1822280/answer/32148235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这不能(心虚)。

照常理,跌10%差不多,到850万左右。

但8月时北大医学部主任乔杰说“预计2023年出生人口数约为700万-800多万”,而且近五年的新生人口数量确实下降了40%。

这个降幅甚至和苏联解体一个水平。俄罗斯91年到96年的生育率跌幅在0.5左右(1.73到1.27),咱17年到去年的跌幅接近0.6(1.7到1.09)。这就让乔杰的说法有点硬起来了…当然,我现在还是觉得不至于。700万区间的新生人口数据能爆锤一切正面经济数据,说明整个青壮年世代都处于悲观保守预期。如果真到这个水平,那就是很多问题的加速恶化。例如抚养比。咱19年的养老保险抚养比是2.65人养1人。之前按照现有出生率下降速度和退休政策估算,到2050年会下降到1.03人养1人。如果今年就跌到700万区间,那这个时间点可能会提前到2040年左右。离现在不到二十年。咱的职工养老保险大约在29年出现收不抵支、到36年结余耗尽。这个背景下抚养比快速下滑,整个社保开支压力会极大。而且到那个时候,社保开支也不得不大。一方面是补历史欠账。咱是从10年的新农合开始,才算正式建立了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而且是基础版本。为了保障现有5.5亿参保城乡养老、和相当一部分城镇不稳定就业群体将来的基本退休生活(生存),社保支出肯定要相应补账,逐步提高标准。另一方面,2040年时65岁以上人口超4亿,社保开支会成为一种转移支付手段。咱40年时预计劳动力减少9000万,能赚钱再消费的人群明显萎缩,必须要靠发钱来刺激需求。咱社保支出GDP占比也就2.96%(21年),不求像欧洲那样奔着30%去,但10%到15%是肯定的。那届时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就不会是现在13.7%,很可能突破30%。不管怎么腾挪,社会治理和战略产业投资的空间肯定会被挤压。如果今年就700万区间,那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快了。就像假如未来几年还有个1100万区间的新生人口,虽然够不着红利,但幼儿园小学妇产科等产业起码能停在一个维持阶段。不至于立刻面临断崖式出清、挤压出几十万失业、压力外溢到其他服务业。而且投资和青年也有较充足的观望时间,不会有大量“下场即亏损、入行即失业”。存量环境里,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为调整结构而争取时间。人口减少带来的投资率降低确实难受,不过如果给科技投资和孵化争取时间,劳动生产率是有望稳住甚至回拉的。需要中央政府接过负债重任,并愿意一手拉福利放缓生育率下跌、一手撑住战略产业投资。这个治理观念的切换过程也需要时间。跌得太快,就怕上下思路反应不过来。那就只能大家各自盯紧自己的现金流了…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早该管管了

作者:姬轩亦
链接: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开国篇。比较汉唐明的开国,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继业者如何清理开国集团。汉朝优等生是这样做的,在外戚,老干部,秀才,藩王相对平衡的时刻,就果断出手,依次解决问题,汉文帝的老婆不是功臣的人,薄昭敢于去送,贾谊敢于为王前驱,在这种博弈中,汉文帝为汉景帝争取到更好的局面,御史大夫已经可以让汉景帝换上晁错,最终,在汉武帝手上,实现了对藩王,开国集团的全面压制,窦嘤和田蚡的同归于尽简直不能再美妙了。唐朝就打的非常勉强,李世民留给唐高宗的局面要险恶的多,长孙无忌既是外戚,又是秦王府功臣的代言人,李治基本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不得不通过武则天造出一张新牌,在二人的努力奋斗下,功臣集团最终被瓦解,但是代价太大了,老李家自己宗室死的七七八八。那么,唐朝就必然不可能取得比汉朝还辉煌的成就。到了明朝,这个问题就更加的恶化了,和汉,唐不同,明朝皇帝和功臣集团绑定的更死,秀才们被压制的苦不堪言,朱元璋对功臣的清洗只是制造了另一个以朱棣为核心的功臣集团,实际上大大加强了清理功臣集团的难度,这个矛盾在土木堡事变彻底激化,这个事的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明朝功臣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个结果之上,还有另一个代价,这个代价比唐朝还要大,唐朝只是送掉了一大半宗室,明朝是连自己的皇帝也送掉了。这就导致,明朝必然是一个比唐朝要衰弱的时代。那么对比三个时代的不同做法,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强势皇帝对于功臣集团不能不作为,更不能乱作为。刘邦的时代,功臣和外戚之间是相对平衡的,他们的斗争给了汉文帝等皇帝从中造牌的机会,通过贾谊,晁错,张汤等一系列秀才不断制造事件,最终真正加强了皇权,秦汉的皇权实际上是远远强于唐代和明代的,但这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高皇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一代代人一点点干出来的,每次都能稳健的进步,进步之后都能够巩固成果,巩固成果之后都能反思。到了李世民的时代,长孙无忌既是外戚,又是功臣之首,这个难度就太大了,同样是针对自己的舅舅,汉武帝是通过窦嘤事件,让汲暗和另一个秀才暗中维持平衡,最终毫无风险的胜利,但是唐高宗处理的太艰难了,代价太大了,为了抬举武则天,不惜去使用李义府这样的人,就算赢了,副作用也是无穷无尽的。到了明朝,这个问题又转向了另一个极端,开国皇帝过于强势,对功臣的诛杀过了头,导致朱棣通过战争上台,再一次在身边凝聚起一个开国集团,朱元璋等于白干,这个问题一代代传下去,传到明英宗的时候,即使没有土木堡,也会有类似的恶性事件,而这必将导致明朝皇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远不如汉唐。总结:在清理老干部的问题上,汉朝赢得了优雅的胜利,唐朝赢得了难看的胜利,明朝在一场灾难中被动的出清了老头子们的后代和皇帝本人,我们要看到,终点一致的情况下,过程的区别有多么大,后果有多么的不一样。第一代皇帝对开国功臣诛杀太多,打压过头,反而会导致开国功臣推出一个新的代理人并且强势反弹,拖延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帝国的斗争是创业者后代vs皇帝+秀才的斗争,这场斗争的解决方法,决定了帝国的命运,你是四百年的伟大时代,还是中道崩殂的惋惜时代,还是被满洲超人篡夺的白痴时代,这是你自己决定的。不是说,皇帝+秀才就不能输掉几次,但是,第一,你要能够持续的赢,贾谊可以死,但是晁错必须是御史大夫,晁错可以牺牲,但是汉武帝一定要上台。第二,皇帝不能被功臣集团绑架,皇帝自己要明白,想要坐稳必须用秀才,哪怕是李义府这样的人渣秀才。第三,作为能够对秀才和官僚集团同时开刀的御史大夫这个位置,必须给对人。

自己不剪自己,压根就不想取信于民,真红色47年之前就没了,唯GDP改革成唯血统了,唯血统要深化改革成唯忠诚。走不走无区别,实权的子女可以在外面拿里面的钱。大众观瞻没人在乎,礼貌的不予回复,简单的直接禁言呗。血雨腥风可能会有,第一个犯规的人往往会承受意想不到的代价

如何看待美国右派敌人以苏联收取德国款项为由,指责他们属于俄国国土上的“外国势力”?

作者:姬轩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652803/answer/32193831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因为不会把自己送掉的民族主义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一个稳固的,能够代表大多数中下层利益的国家政权。普鲁士反抗拿破仑的政权是稳固的,俄国人反对拿破仑的政权,是稳固的,那个年代,你搞民族主义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列宁的时代,问题出来了。1848年革命开始的世界恰恰是旧有的贵族,王族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冲击下,一点也保不住自己利益的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够看到,无产阶级是没有祖国的,恰恰是因为,当时的世界,探讨祖国是一件并不明智的事情,虽然之后的历史中,你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的人,不管是冯老爷还是被冯老爷忽悠去填沟壑的老爷后备军(在威廉二世的忽悠下,德国的大学军阵亡了百分之七十,牛剑的笨蛋就不提了)和无产阶级,他们都在探讨祖国,但是,绝大多数人探讨的东西并不是明智的东西。明智属于少数人。少数在维也纳的咖啡馆中,思考封建贵族把他们自己和他们自己的基本盘在战场上送掉之后,谁能建立起新的统治的人。列宁就是这种人。封建贵族的特权来自他们对土地的占有,但是,工商业的发展不断在欧洲制造新阶级,封建老爷的基本盘——农民,他们的人口不断下降,转化为进城工人和小资产阶级,只有明智的少数人才能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冯老爷们什么时候把自己送掉?这才是列宁那句“帝国主义战争不可避免”背后的真正逻辑。马克思说,哲学关键在于改造世界,他的意思是什么?是让你树立一个崇高理想然后去送吗?不是的。他的意思是,只有你洞察了“你所在的时代”的真相,你才能树立“有效的”崇高理想。是首先,工商业的发展制造出了大量没有人托底的进城农民,你才能够让这些人有一个理想,告诉他们其实他们是强大的,他们的老爷是软弱的。改造世界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世界。马克思的哲学的可行性,建立在当时的社会现实基础上,甚至我可以说,任何对人类有用的哲学,都是“有时空要求”的。明确了“列宁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后,我们再去观察这些脱产的少数人为什么能够取得政权,为什么不觉得拿德国人的钱是一个问题,很简单,在列宁的眼里,德帝和俄帝都是期货死人,用一个期货死人的钱,去干死另一个期货私人,再吞并另一个期货死人的地盘,建立自己的统治,回头赖掉第一个期货死人的钱,并且准备把第一个期货死人的地盘也吞并了,这不仅仅是划算的问题,更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的问题,你不动,其他的“少数人”也会动,这个其他的少数人很可能就是上次在咖啡馆和你辩论过的人。这就是当时的truth。那么在这些真理面前,你喷这些人拿了外国人的钱有什么意义呢?这些人不是德国人,不是俄国人,这些人是苏秦,商鞅这样早就知道自己的祖国要被颠覆,并且知道其他人的祖国也会赶快被颠覆的人,无非是,当苏联建立的时候,你是被清洗的那个,还是清洗别人的那个。俄罗斯从来就不是任何人的祖国,但是沙俄是俄国贵族,农奴和大部分白痴的祖国,只有少数不是白痴的人能看到,这个祖国第一续不上,第二续上了对自己没有好处,第三,如果续不上的过程中自己没有参与,自己肯定是要被碾碎的。毕竟列宁自己的爹就是教育系统的官员。能创造出一个最终建立政权的哲学的人,第一,他自己对自己家庭的生态位有明确认知,第二,他对这个生态位在帝国,国际关系中的寿命,有明确认知,马克思和列宁就是这样的少数人。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地球上,封建贵族的时代倒计时了,封建贵族会完蛋,封建贵族的后备军会完蛋,封建贵族的祖国会完蛋,少数没有祖国的人会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政权,在这个政权建立之后,我们再去讨论如何对付其他民族的问题,真相就是这样。所以对于苏联来说,苏联才是他们的祖国,沙俄和德二都是期货死人,死前最好废物利用一下,至于德三,这是真正的敌人,你拿德三的钱,你肯定是苏联的敌人,但是你拿不拿德二的钱,你都只是期货死人沙俄的敌人,看清了这一点,就知道这个命题根本不成立,列宁打算消灭沙俄并不是从拿德二的钱开始的,并且他认为这样做没问题。最后,我们怎么来分析这个不成立命题的诡辩呢?爱新觉罗老爷指责孙先生拿了日本人的钱回国搞颠覆,认为孙先生的民国是个威胁的外国人也假装站在爱新觉罗老爷的立场上指责孙先生出卖了大清,这在逻辑学上属于主体混淆,利用民族主义的情感,混淆大清和民国,认为民族主义者必须要同时忠诚于两者,但是,大清有大清的民族主义,民国有民国的民族主义,而且这两种民族主义很可能是你死活我的关系。沙俄和苏联也一样。沙俄的民族主义要求一千万士兵去一战送头,苏联的民族主义要求这一千万人中的幸存者先把沙皇和贵族图了,你听谁的?是吧。

如何评价“十四亿总保守”这个概念?

作者:姬轩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1368105/answer/320956454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后我会挑时间,挑话题来写点东西,一年五六篇左右吧,形势已经彻底变化了。xx总xx这种东西,上一次是日本的xx总中流,下场是什么大家已经看到了。鬼子这个民族呢,发现不对劲之后,会下猛药,上狠活,从被我唐打秃之后,每次面对外部冲击都是这样的,脱亚入欧是这样,xx总中流是这样,果断刺破房地产泡沫是这样,这次决定又一次赌国运也是这样(不仅仅是排核入海,排核只是赌国运的一部分)。但是是不是适用于中国呢?我窃以为是不适用的。中国在面临外部冲击时是反而每次都会毅然决然出现两拨人的,直到另一拨人被彻底灭亡。唐代以后的主线是什么?就是要不要新疆的问题,这个斗争一直持续到了鸦片战争前后。鸦片战争后,就是要革命还是要改良的问题,这个斗争是一直持续到现代的。这个主线还可以无限细分:北洋垮台后,是确立要革命了。但是是要法西斯的社会运动,还是要苏俄的社会运动,这是不死不休的问题,你不要觉得,大家在黄埔军校达成一致,说必须革命,就天下太平了。问题是怎么革命?地主的命要不要革?买办的命要不要革?日本人的命要不要革?知识分子的命要不要革?农民的命要不要革?这些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了解了“是什么”的问题以后,我们再问“会怎样”。假设,在“总保守”这个大前提下,会怎样呢?后三十年有后三十年要保守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对外开放和不打仗。前三十年有前三十年要保守的东西,苏联民族制度,共和制和动员。新时代有新时代要保守的东西。等你把这些人都剔除掉,你会发现,你想真正保守的东西根本不存在,需要你去重新创造发明。每当你想保守一些你觉得很重要的东西时,以上三种人就会失去一些东西。我说的再明白点,你可以说宇文泰,李虎,杨忠,独孤信也是保守的,但是宇文泰要保守的那个“周政”,恰恰是六世纪的中国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换句话说,保守主义者恰恰是最需要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人。好了,这个问题我就讲完了。现实是,鬼子已经赌了,不仅仅鬼子赌了,朝鲜,韩国,菲律宾,甚至印度,已经赌了。当讨论xx总xx的时候,请先把这个现实考虑进去。

为何华夏失去了殖民东南亚、澳洲和美洲的昭昭天命?

东南亚吃不下来是因为明朝的主要任务是防蒙古,清朝的主要任务除了防蒙古,还得防汉。说白了,菜是原罪好吧。你想吃东南亚,首先你得拿下越南,越南你拿得下来吗?是吧。越南的民族自信是怎么建立的?唐朝崩盘我独立,你送费拉我反攻,你元骑脸我坚挺,你明来了站不住。。。菜就完了。菜到把交州和汉四郡都输光了,张津表示????难怪日本人有想法。如此之菜,你是日本人你也有想法,也想去北京当关白好吧。连家门口的交州,四郡都拿不动,你拿什么澳洲,美洲?拿头拿。汉唐的首都就是经济中心,就是贸易路线的起点,资源调配方便。你看看帝都这地方是干啥的?要么是明朝用来防满蒙的,要么是满蒙用来防汉的,总之是个防守姿势,消耗大量资源,而且不赚钱。这和地主阶级有啥关系,这就是菜好吧。地主阶级对土地那是见了就眼红的,你看看农村吃绝户的那个劲头就知道了,你要是封他一个护暹罗中郎将那更是不要命的往前冲,拖家带口的冲上去,你不敢,不要怪地主阶级好吧,地主阶级也不想卷。我是真没见过哪国封建劳保不喜欢土地的。换句话说,如果你朝封建劳保都不喜欢土地,那。。。。你朝的精神问题很严重啊!急需治疗!地主阶级的脸都丢光了!

作者:姬轩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245778/answer/30928209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古打响化债第一枪,拟发行 663.2 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谢邀。“谁家的孩子谁抱走”言犹在耳,但很多屁股还是得所有人擦。在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上,到去年年底,内蒙的一般债务余额是6585亿元。这个数字可以粗暴看做“台面上欠的钱”。而内蒙的一般债券余额是6574亿元。这个数字可以粗暴看做“正规发债借来的钱”。两者相差只有11亿元。如果拿台面数字来看,内蒙不靠正规发债而借的钱很少。但这次为了还18年前的对企业拖欠账款(还是经过甄别认定的,数量会压缩)的第一轮化债,内蒙就要再借663.2亿元。所以说真实的隐性债规模真是个统计学难题。不过这也不是内蒙一地的难处。国元证券5月时分析过:按债务率来看,去年31个省份里25个过100%,其中黑龙江是493%;如果按宽口径算,天津贵州的负债率都过600%了。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4007903/answer/32294070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蒙在这张表里也不算很突出嘛。这几年,一方面要搞逆周期调节应对衰退。于是要多借钱多花钱,例如增发专项债。而且到现在该明白:眼下不是短期冲击,而是人口与土地财政模式的大转型。转型要多久、钱就要烧多久,否则撑不住本地基本民生。另一方面,大转型的土地财政没有普涨、甚至普跌。到现在,很多地方的财力估计缩了三成(纯盲猜)。这就造成了缺口。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4007903/answer/32294070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4007903/answer/32294070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而且这个缺口是有倒计时的。天津云南青海内蒙有超70%的存续债在未来两年内到期,其中天津在明年就有58.4%的存续债到期。虽然到期不等于彻底要还(“再融资”嘛),但借新还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又要多花钱、又搞不到以前那么多的钱、很多借条还快到期了。从这个角度看,内蒙的压力真不算第一梯队。毕竟手里有资源(矿业对税收贡献超三成)、地方国有资源企业规模大(比国资房企靠谱)、土地财政依赖度低(21年时才17.7%,粤开数据)。有些省份产业还不算发达,土地财政依赖度在50%上下,彻底拿卖地收入做财政半壁江山。内蒙只是牛刀小试,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坑要趟。18年财政部指了六条隐性债化债之路:一,拿预算资金和超收收入直接还。这条路最简单。但一般债务爆发的时候也是没钱的时候,这话隔靴搔痒;二,出让各种经营性国有资产,拿些地方家底去还。这条有做,去年地方非税收入增长17.8%,食堂承包权都卖了;三,用经营收入偿还;四,债务转为企业债务,政企分离。这两条属于逻辑合理但实操很难。因为地方欠钱的主、那些融资平台里,基本就是土地和一些半死不活的业务。房价涨时,这些壳子靠着几块地就值钱;房价跌且成交量萎缩时,壳子就是壳子。人家就不是靠经营赚钱的,哪来的现金流。没有业务和现金流,如何让债主们愿意把债务从地方政府身上转到壳子公司那。五,置换和展期。利息还个十年再还本金之类的;或者是谈判一下,少还点,有好过没有。当然,地方最心心念念的还是“置换”:我挨顿板子,上面把我的债接过去。以后债主们别找我,你们去找上面。六,破产,不还了。不敢,怕塌陷一大片。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屁股最终还是要擦、而且还是所有人来擦。但总希望能少擦一点。例如上头可以把地方的债接过去,上头慢慢还;但地方上依然应该要保留对上头的某种偿债责任。少花钱、精简编制、降低地方市场壁垒、地方国企改革更听话些,等等。真的,地方上不听话的海了去了。10年搞退房令,让央企和地方国企别炒房;到18年中车们还在拿地搞房地产,逼得审计署公开点名。能借着这次化债,把统一大市场之类的规划扎实推进一点,也算一片灰里的一抹亮了。总之,现有结构下,多数人还是不得不买单。只能希望买单买得少一点、买出点东西来、别买回老路上。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