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说经济不好,为什么感觉今年出去旅行的人非常多?

谢邀。

开闸和转型。

经济还是不好滴,4月的制造业PMI又跌到50以下了,收缩:

大中小企业PMI分别为49.3、49.2、49;制造业新订单指数48.8;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8.8。全在收缩区间。而且有点不好看的是:非制造业PMI在56.4的扩张高位,但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还在收缩区间,48.3;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在63.9的大热高位,但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跌了3个百分点,到48.3的收缩区间。确实不愿打灰。5月怎么样看5月打什么针,不过一季度经济就这样了。有信贷上的大增量,但多数企业还是在观望,招人投资都保守。我个人觉得这次的五一旺季算是对去年的代偿,属于出清积压订单。不过结合淄博烧烤的大火,存在市场转型的可能,这个可以参考后泡沫时代的日本消费。日本泡沫炸了之后,消费也炸了。85年到90年,日本消费年均增速4.6%;90年到95年,跌到0.7%。服装(穿便宜的)、家庭耐用品(房地产和独居化,少买大件)、食物(吃便宜的)等支出都出现2%到4%的年均下跌。但一片血海里也有正增长。通信(手机新产业刺激)、医疗(老龄化和经济悲观下的个人避险)、美容(让自己开心点)、文娱和休闲产品都在增长区间。旅游很不幸,总体上处于衰退区间: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460735/answer/30108074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泡沫时日本有1300万人消费高尔夫运动,泡沫后暴跌到740万人(娘西匹还是有钱)。

日本的出境游也陷入低谷期,直到17/18年才恢复到泡沫时的热度: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6460735/answer/30108074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旅游和其他个人消费领域一样,都出现了一种消费转移。往大了说,“低欲望社会”不一定真是低欲望。低负债是真实的,毕竟房价已经炸了,终身雇佣又锐减,花钱一定会保守化。但保守化是基于风险预期,风险可控内的工资剩余,我觉得后泡沫时代的日本人不算少花。泡沫后即使出境游热度不再,日本依然长期是能排前三的旅游赤字国,也就是出去的人和花的钱超过进来玩的。以前第一名是爱出去玩的德国,前几年我记得我国登顶了。游戏方面,21年日本人均消费金额约2200元人民币,比老美和德国多出近900元,也算肯花。所谓的“低欲望社会”,其实是站在下大棋的角度,从买房、生育、高消费等容易刺激增长的负债角度来看待个体。但如果个体一旦放弃这些负债,虽然整体上经济会陷入停滞,但个人消费反而有了释放空间。不要误会,我不是说这是好事,因为停滞的恶果最终还是会蔓延到个体身上。但从个体五年十年的中期考虑,确实生活能更轻松。个体也只能做力所能及的决策,也算刹那天地宽。当然,不能直接硬套。日本九十年代的基尼系数在0.35区间,咱这按官方数据,20年是0.468。所以就算走入后泡沫时代,咱这的高消费依然有支撑,不用操心。要操心的还是咱的休闲时间。德国年人均旅游天数在14年就过了20天,平均单次出行13天,这是不计周末调休的纯旅行时间。讲真,咱这没几个能凑出5天以上年假的。咱这的旅游,本质上依然是服务于刺激消费,而非个人休憩,是把极有限的假期放到一个统一时间段里释放。从个人体验上说,只是满足了逃离机械的工作和生活,身心放松的收益很低。双休比调出来的长假更重要。总之,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来看,这种消费转型已经是进行时了。想想一平米的房价能换来多少快乐,也不全是坏事。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经济下行期会对00后有什么影响?

谢邀。代际贫困是核心。我觉得很多讨论聊的没错,但焦点模糊。青年失业这事,你往后退一步,放到几十年的尺度上看会很清晰:某个时间段的小胖友,他们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收入会明显降低。这才是青年失业的核心:财富流动的节奏在某代人身上被打乱。老美智库CAP,13年讨论次贷危机后老美青年高失业率的长期后果。那时他们16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是16.2%。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7274200/answer/30102272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7274200/answer/30102272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结论是:约有100万老美青年遭受长期失业;他们在未来十年的收入损失约200亿美刀,更长期的损失不易测算。说白了,长期化的青年高失业和疤痕效应一样,不是把刀子拔出来伤口就会瞬间愈合。国际劳工组织(ILO)在12年也有类似报告(第101次会议,《青年就业危机:该行动了》),报告里阐明了青年失业的问题:一,低收入。失业青年不用说,那是无收入。就业青年的收入也不会高。因为此时是买方市场,总体劳动力卖价会降低或变相降低(工资不变工时增加)。那年全球就业青年低工资比例32.5%,而整体就业者低工资比例为14.6%(按各自国家标准划分);二,低保障。非正规就业,也就是所谓的“灵活就业”。工作环境、工时、薪资发放、安全设施等受法律保护力度明显更弱。当然,无社保也是常态;三,低质量。高失业状态下,青年能获得的就业岗位质量不高,难以成为转向长期就业的垫脚石岗位。这个很好理解,你送十年外卖也很难换回一份办公室工作,对应职业积累过低。这容易导致青年困在“交替性失业”里,反复在多份临时就业间打转。上面三点,还可以说是“摩擦性失业”,刚进社会的青年总要遭遇。那长期化就是个大麻烦。以印尼为例,01年失业青年的找工作平均时间为6.9个月,09年猛升到14.7个月。10年时,经合组织青年的长期失业发生率升到22.6%、临时就业发生率38%、兼职27.8%。几组数据对照,可以看出原本短期的摩擦性失业出现长期化。长期化后,青年的精神状态会下沉。一,信心遭受打击,放弃就业;二,受教育意愿衰退。10年时,欧盟15至25岁青年里,不上学/不进修/不工作的比例为12.8%;三,啃老族回归。10年三季度,经合组织的青年啃老族上升至12.5%,高于08年的10.8%。受教育青年失业的社会心理打击尤为严重。因为教育是青年走进社会前、对社会最主要的认知。一旦教育投资失败,教育所承载的社会信念也会被质疑。报告还说了很多,例如青年失业对经济增长的损失、各国削减支出的同时应当保持青年就业支出的力度等,我就不赘述了。把这个青年失业长期化和咱这的房产大周期尾部、人口减少前夜等因素结合,可以看到00后困境的端倪:一,产业分化下,择业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入错行的代价很沉重。这是少有的个人能努力的地方,但努力的节点在高中,这时候高中生/高中老师/家长往往没有的足够信息量来支撑判断。二,资产分化下,家庭财富(户口/房产所在地/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存量明显高于个人努力的增量。三,国家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分化下,上岸成为优选。哪怕体制内迟早也要进行成本改革,上岸也比在市场红海里挣扎更优。如果在这三大分化里都没法站住,且青年失业继续,那这些人就要承受代际贫困的成本。所以也不怪生育率暴跌,不负债是最优解。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如何评价B站老蒋巨靠谱《年轻用户对B站不是财富,是诅咒》?

如何评价B站老蒋巨靠谱《年轻用户对B站不是财富,是诅咒》?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392986/answer/300779643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归因还是粗暴了点。虽然我今天刷了一天的电影(《买凶拍人》真好看),脑子有点松,但我立马也能想到七八个原因:一,大环境确实不好。大的不说,过去一年互联网广告投放起码少了三分之一。现在本来就是商业化低谷期,不能把锅都甩小胖友身上。二,小胖友确实难。19.6%的青年失业率、加上房产大周期到尾、加上产业升级瓶颈期,往大了说,这是肉眼可见的代际财富不平等。小胖友有怨气很正常,换你你也骂。三,弹幕更能表达情绪。我是麦克卢汉的粉丝,内容载体的形式必然决定内容本身。文字比较冷。我控制一下用词就能把内容往理性上靠,因为你能看到的是标准的微软雅黑;但视频有声音有画面,要是真人出镜还有表情。视频的情绪量比文字高一个量级,是热的。这个情绪再加上实时的弹幕文字放大,B站的集体共鸣天然比其他平台高。四,B站的广告业务弱。现阶段能长期支撑内容创作的最佳变现方式就是广告,往大了说是流量分成。但B站不贴片,平台广告也差(去年全年45亿,抖音一个零头),能给出的流量分成自然低。非头部没商单基本就是用爱发电了。商单往往还是带货分成类,不是纯广告要看效果,又和B站年轻群体的消费力冲突。五,B站拉胯的运营。这个有目共睹。本来B站是有希望成为国内游戏和动漫的孵化池的,现在这俩都没起来。比起游戏,我个人觉得B站的动漫孵化更拉胯。一是把制作费折算成投资款,接受投资的工作室纯打工还丧失了决策权;二是衍生品开发运营上极其吝啬,还是靠外包。衍生品变现是日本/迪士尼/奥飞都验证过的,B站到今天还嫌这个链条长,看来内部还是喜欢玩短线。六,还没从数量阶段切换过来。这是互联网企业冲上市的通病:先把总数据刷起来支撑股价,有多少变现价值以后再说。所以会有个阶段什么流量都吃,哪怕明知这些流量没什么消费能力,还会严重冲击社区氛围。现在属于回调阶段。七,某些媒体的进场。17年某些媒体入驻,主打年轻小胖友。我国这类媒体有个天然优势:绝对正确。因此这些媒体下场后,大量话题会在台面上转入一边倒,跳过讨论阶段。这些媒体会加速社区生态的极化,因为有大量自媒体会选择依附他们的导向,换取平台流量红利和内容安全。更麻烦的是:这些媒体的内容和导向离现实有距离,感到落差的用户会在另一面形成极化。于是大量次文化小圈子的讨论氛围就被夹住了。八,还没有为内容付费的消费习惯。最早是因为穷(现在也不富),所以我国内容平台是压倒性的免费内容+广告。这个模式二十多年,用户对内容生产完全没有成本意识,就该白嫖创作者,点个赞都属于赏脸了。而且行业痼疾也深化了这个模式:一是以内娱为代表的数据造假,导致广告主不信任品牌投放,数据价值低;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低下,对数据无概念无能力。你给他们细分用户画像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用,撑死了做到精准点的投放,想用市场数据指导产品开发还远得很。于是大伙还在免费内容模式里大刷特刷,内容付费习惯遥遥无期。大量非头部创作者只能继续内卷,于是加重了低质量内容和极化情绪。九,政治术语的混乱。我这两年越来越少用一些名词,因为我觉得很多人对一些名词只有感觉,没有认知。指鹿为马就不用说了,很多人还没意识到自己是喜欢鹿还是喜欢马,也没意识到自己可以是经济上鹿文化上马,更没意识到除了马鹿还有一大堆动物,它们的存在也是合理的。绝对化的标签是法西斯的台阶,咱就不凑热闹了。真正的试金石可能得等到大范围直接税、地区财税和转移支付调整、就业和收入分化等问题的加深。也就是真到了自己那头牛上了,才能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屁股在哪。在那之前,这类讨论属于一种娱乐。但B站很多用户还没有自己那头牛,所以现阶段娱乐化的术语大辩论是主流。十,菩萨还是少了。我很喜欢刷TikTok,因为大腿抚慰人心。如果一双大腿不够,那就来十双、一百双、一千双。新时代的裙摆理论是:经济越下行,漂亮小姐姐和涩气小哥哥越多。你总得给沉闷的生活一点亮色。但B站受限于“未成年人多”的标签,管理限制也多,卫道士也多。腿子密度低也就罢了,生育率结婚率暴跌下还有一大群人在那出警占领道德高地,看着倒胃口。这个也不算B站的锅。希望早日能出台布料上的分级制度(题材的分级制度咱不指望了),不然刷B站还没有刷淘宝的内衣介绍视频赏心悦目。总之,小胖友是问题的集中体现点,但小胖友不是问题本身。躺平青年、还贷中年、低养老金老年,大家互相分享一下混日子的经验,比互相扯皮要快乐得多。淘宝有些关键词的视频流真的很好康,信我。

为何不给昆山地产商降低房价的机会?

谢邀。牵连太深,一松手就容易系统性风险。20年三道红线时就搞过这类两头夹:一边,新文件要求地产商降低负债,否则拿不了地借不到钱;那地产商很自然就去打折卖房了,这是他们最直接的回笼资金手段;另一边,特别是21年下半年爆雷期开始,地方频繁出台限跌令,打击“恶意降价”。结果长期被视为路灯挂件的地产商真成了某种“弱势群体”:负债率不合规,生意都没得做;但如果价格不下来,单靠市场那点存量根本消化不了。于是奇招迭出,从常规的送装修/家电/车位,到小麦/西瓜/大蒜抵首付换房,用尽手段变现降价。昆山这次讲真有点太直接,属于明牌降价,被监管贴脸也不意外。原因倒也简单: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397057/answer/30199463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9397057/answer/30199463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很多地方的房价——哪怕是昆山这种在全国区县里财政排龙头的——如果真的彻底放开降价,那普降20%到50%不是不可能。今年3月的商品房成交面积是19年同期的96.7%,而4月就降到了74.7%。小阳春撑死就春了个“企稳”。如果再幻想一下一线放开限购,那很可能出现非一线的大规模暴跌。非一线踩踏式抛售黄金盘之外的地段涌入一线,百城废而一城兴。那以后的地还卖不卖?这是地方一半的综合财力。就算不想以后,房价一崩,银行和地下钱庄基于之前房价所形成的抵押信贷等于爆仓。他们肯定是要借钱的人补仓,而多数借钱的人肯定补不起,大规模连锁倒闭和失业会同步发生。在一轮空中飞人后,地方可能三五年都走不出这轮割肉,找不到足够的新钱去擦老屁股。昆山去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8%、销售金额下降4.2%;连带施工面积下降13%、新开工面积下降46.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下降54.2%。强如昆山,现在其实也在出清阶段。而且苏州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也就1.9%,昆山更要小心稳住资产定价,避免金融风险在低增速下爆发。限跌令配合一线的限购,就像一道道水密隔仓。购房者不仅得高价把泡沫吃下去,而且来了就别走,反正更优质的资产你没资格买。这样就可以用时间来换空间,准确地说是用安全的个体低违约率来换现行金融体系的持续。最后要么是贬值加不良资产来消化,要么是熬出一轮新增长。不过我个人觉得,这招的效果有限。因为在大多市场里,量是高于价的。现在价是稳住了,但有价无市,量还在低位。如果这个低位一直持续,相当于市场里一大块活水彻底消失。生育率和结婚率已经回不来,越耗着,活水越少。市场不可能一直这么自娱自乐,从政府的预算到个人的流动,最后都得忠实地反映出这块赤字来。到某个时间点上,还是会羞答答地放宽。因为总有城市会觉得:与其干耗,不如多吃一口,哪怕吃完就没有。总之,多数购房者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等待。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如何看待 深圳人的社保账户余额一天少了1/3?

1.极速老龄化加少子化情况下,不要太指望这玩意,我讲过很多次了。堪比念经一样从2016念到现在。

2.过去深圳社保一直不肯和广东省合并(深圳是计划单列市),倒也没事。现在广东这两年已经无力供养北边省份,所以不对全是年轻人的深圳下手找谁下手?

3.最后给你一个冷知识,社保个人账户的钱和个人财产是两回事,没有任何法律规定过,那就是一个数字让你看的,有疑问请搜索空账。

2023年4月,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暴涨96.5%,这说明哪些问题?

题主的预感很准嘛,几百个答案,基本都是【】,没看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按照现在中国人口出生率趋势,10年后也就是2033年,我国新生儿估算有多少人?

不知道,但后果很明确,在人口结构崩塌的情况下,从房产到母婴,教培,家装,汽车,手机等各行各业股票的估值水平都会持续崩塌。少部分值得投资的企业要么是服务外需做得好的,要么是适应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投资请谨慎。

(这周末看一下大衰退吧)

韩国是不是迫不及待的要战争?

安倍晋三在回忆录里面说文在寅是一条梭哈狗,现在发现尹锡悦赌性更重。文在寅还知道分散点下注,尹锡悦简直就是单边全额的梭哈。日本对中国和美国都还有很大的价值是可以继续交易合作的对象。然而韩国,说真的如果美国事实上被挤出西太平洋,但中美媾和后,给美国留面子默许美国还能在韩国存在性的驻军维持体面,那对于美国来说这种没有战略意义只为维持超级大国脸面的驻军的军费美国肯定都不想自己掏势必要全压给韩国。历史进程一旦进入这个阶段,韩国对美国还有什么战略价值,美国为什么还要把他所控制的市场领域给韩国分一杯羹,自己吃下不香么? 好歹韩国一年GDP也有快2万亿美元。

作者:王大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265763/answer/302643837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四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2%,比上月下降 0.1 个百分点,如何解读?

谢邀。感觉有数据不全面和就业分化。两个:5.2%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和20.4%的青年失业率。先说5.2%:我不是说4月的失业率下降是假的,我只是感觉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盲点可能在变大。例如21年时,民生的一份研报就观察到了这一错位。一方面,21年下半年的城镇调查失业率甚至好于18年。从数据上看,就业市场大幅度修复: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242444/answer/30319421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242444/answer/30319421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个人也认可“21年下半年就业转弱”,因为那时候房地产开始批量爆雷,烂尾停工蔓延。尤其四季度,海外圣诞节新年订单陆续交付,叠加房地产停工和投资收缩,而21年12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1%,仅比21年6月微增0.1%。肯定有盲点。再者,今年4月是5.2%,21年上半年的均值也是5.2%,这两个时间点的经济活力实在难以相提并论。民生给出了两个理由:一,灵活就业的数量被高估。这点好理解。很多人其实是严重低水平就业,平台接单或打散工的收入明显无法支撑正常开支。但只要有接单,都可以计入灵活就业。这种数据污染的程度很难理清。二,农民工留乡。因为是统计城镇调查失业率,如果失业农民工返乡、家门口就业或待业,这样反而会降低数据,因为不在统计范围了。至于乡村调查失业率,很难找。我个人认可这俩理由:不能说5.2%全是假的,眼下有统计的城镇地区可能真就是这个失业率。但,一:这是没有理清真实灵活就业成分的失业率;二:这个失业率没有包括因城镇就业减少而被迫返乡、甚至返乡后继续待业的比例。另一个,20.4%的青年失业率。这个倒没啥好说的,就是一个低增长下的旧疾常态化。21年一季度均值,13.6%:去年4月,18.2%;今年20.4%。相近时间点下失业率走高,很可能是一种堆叠。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242444/answer/30319421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但这个能力估计在去年已经明显转弱。今年3月制造业从业人员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两个指数都跌破50(收缩区间),估计更伤。因此无责任盲猜:21年可能有两成、去年可能有四成的失业青年,要转入今年争夺就业。保守算,这可能有个三四百万小胖友。所以今年年轻人就业需求不会小于1500万,而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创造1200万(估计是包了三支一扶等),缺口不小。没有明显经济改善的话,这些缺口会转入明年。而且考虑到临时性岗位的期限,明年可能析出的积压就业需求还是会大于300万。不过猜多猜少也没啥意义,寒气已经吹到身边。从普通人的角度,我国四大经济板块:基建、房地产、出口、消费。现在挺的就是基建。房地产死猪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似同比增长18.4%,但去年4月是同比下跌11.1%,实际增速估计0.5%左右。出口半挺。经过一季度积压交付后,4月同比增速从14.8%回落至8.5%,进口跌幅则扩大到7.9%。电子和新三样冰火两重天。因此在这个经济状态下,就业也应该会同步分化:在政府订单和投资体系里的,就业量肯定有增长,虽然薪资水平可能一般(三支一扶也在这个范围);房地产板块不用想,连带家具家电等关联产业都会砍人;出口的新三样和部分机电及出行类消费品会有新增就业,IT产品请默哀;消费类估计就业总量勉强持平,因为消费降级下的量增价减。反正官家在哪、哪就是岸。广东话有个词:“执生”。以前唱戏遇到突发状况、需要演员临场发挥救火,就是“执生”。总之,执生。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青年失业率首破 20%,国家统计局「将有针对性帮扶」,如何解决青年人就业难问题?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1290323/answer/30336282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改革。(其实补贴救济更直接,但咱这大概是不会这么搞的)青年就业就是奔着城镇就业,而八成城镇就业在民企。目前,我国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by人日,《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25号。所以大方向说简单也简单:把民企做起来。照第七次人口普查,青年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1.4%);批发零售(17.6%);住宿餐饮(9.2%);教育(7.1%);建筑(5.8%);信息软件(5.5%);居民服务(5.5%),等。上面这七个大类就占了青年就业的七成。其中制造业以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通用设备、服装纺织为主;(对滴,服装依然是我国重要产业,去年出口1700亿美刀,比手机的1400亿多)高校毕业生主要去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教育、中高端制造等;低学历青年集中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建筑、制造等。目标进一步明确:把民营里的这些门类做起来。但到这一层就能看到很多问题:一是许可权问题。典型如教育行业,一纸蒸发。另外还有参与政府订单的隐形许可。在社会治理不佳的地区,没有保护伞的民企很难拿到政府项目。二是融资问题。民企在融资上和国企天差地别,例如贷款排队和动辄上浮30%以上的利率。大量民企为了快速周转,实际是靠连带担保和地下钱庄。前者是连环雷,后者是高利贷。现在虽然政策上反复鼓励对民企放贷,利率似乎也害行。但实际上(至少我个人观察)还是以房产抵押为主流,门槛高。更有甚者,少数国企这边拿国开的低利率,那边加几倍转手放给本地民企。低利率反而成了两边吃的机会。融资成本是商业循环的根本,民企在这块的系统洗弱势,导致他们无法在这轮恢复里开快车,非常保守。三是合规治理,这块小微民企感受最深。例如排污、市容、消防等,一遇到创城、净空等运动式治理,小厂小店经常要承受停业的折腾。简单说:民企长期在市场空间有限、规则不清晰、融资成本高的环境里经营。这决定了民企必然有成本上的保守性,只是这种保守性被过去三十多年的高增长对冲了。现在又叠加两个要素:一,以高地价为核心,运营成本明显上升;二,短期内外经济下行和长期人口减少,高增长预期不再。于是这种经营的保守性蔓延。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而民间投资仅增长0.6%。而4月增速更是下降到0.4%。民企一转入停滞,原本能提供八成新增城镇就业的能力,可能会下降三四成甚至更多。小胖友的就业遭到直接冲击。最后压力甩回给国企国有板块,例如大基建。但往年这块也就承担了5.8%的青年就业,再怎么“打灰挺好的”,增量有限。再者靠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和国企临时性就业。这类就业的数量可能勉强能补,但平均质量低,稳定性差。对于这些临时就业小胖友,大概三五年后又要面临择业压力。如果只说今年的“针对性帮扶”,那大概还是一边上项目、一边压指标,买就业。但长期看,最终还是要回到制度改革,钱、许可权、现管的制度。到底什么能做不能做、到底做到什么样子才是合规、到底是谁的文件说了算。这块理不清楚,劳动合规大概率也会继续混乱。因为民企会把他们承受的不确定性,一股脑转嫁到员工身上。最后养出一堆打靶老板,靠暂时的劳动力过剩赚快钱。他们在财务上就不可能陪你逆市扩招。但你又没有能力代替市场。所以,先做好裁判员。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