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能涨为什么不能下降?

谢邀。

其实有可能往下降点,就是“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

说直白点就是,上车锁门。

樊纲,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曾以“六个钱包”的暴论闻名。不过他有几句关于改革的话,我觉得不失水准:一是为什么有人反对改革,二是怎么改革,为什么改革会出乱子;努力保护既得利益,既得利益先不动,我去发展新体制,这是基本方法;当你改不动原有的体制的时候,先发展新体制,新体制发展起来了整个改革环境发生了变化…先既得利益不动;这样一个逻辑,这就是中国的宝贵经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只要一个新体制比旧体制的增长速度快、效率高,你不用做任何事情,在一个长期的时间里面这个体制就改革了,这就是所谓渐进改革的基本逻辑。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83164286/answer/29927536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汕尾美团大罢工背后反映出什么社会状况,资本为了生产效率真就不考虑人性吗,真的大家都需要007吗?

荒野大镖客2里有个Pinkerton侦探事务所,他们象征着一个至今快两百年的买卖。

这个买卖到今天更加昌盛,相关企业公开打广告(这是谷歌搜出来的第一位广告

只不过名字变斯文了,叫“劳工关系战略专家”。广告语也很有意思:“为你们企业带来一个Union-free的未来”。“无工会”说得跟“无糖”、“无过敏源”一样。翻这个产业的历史,会发现他们是两手抓。硬的那手,Pinkerton侦探事务所就是经典。1892年Homestead钢铁厂,300名武装侦探和工人开干。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7236546/answer/29978280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软的那手更有意思:灵活调配失业人员。你不干,我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有的是人干。例如James Farley,原本也是个工人。在学习了丰富的一线经验后,他发现了商机。他手上储备了一支“打工常备军”,巅峰时号称有七八千人,哪里不干他就去填哪里,把生产停顿化于无形。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7236546/answer/29978280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904年,纽约时报报道他的标题是:

“老板”James Farley,摆平不上班之王。

他的手下Pearl Bergoff更是把这项业务发扬光大,三十年职业生涯里搞定超过三百次不上班,曾创下最高一次收费两百万美刀的记录(19世纪末)。

看看这位的宣传物料: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7236546/answer/29978280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量不稳定就业是这种“经营之道”的基础。援引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博士夕岸的分析:1870到1920年间,受机械化的大规模普及,冬季时段铁路停工,夏季木材厂停产等的影响,每年平均有70万劳工有好几个月都处于失业和没有社会保障的状态,其中大部分是因为项目结束而被彻底解雇。一是1870年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电气化驱动的机械化,劳动环境里出现大量设备迭代,导致传统工人失业与再就业困难,结构性的摩擦失业增多;二是社保体系缺失。俾斯麦三法(疾病保险法、工人赔偿法、伤残和养老保险法)要到1883年至1889年出台。而那时的老美属于原生态,看不上老欧洲的软骨。手停口停的半失业工人别无选择,能挣一份是一份。加上原本就存在的流动性务工,多方结合,这个产业就有了充足的“临时填补产能材料”。于是软硬兼施。老这么搞不是这个事。老美1936年通过了Byrnes法案,开始着手禁止在合规不上班状态下跨区输送打工人。企业雇佣“武装”侦探也逐步受到打击,美式黑帮被倒逼转型。同步的是五六十年的民权运动和平民子弟入读大学,社会思想转型:谁还不是个打工人呢。当然,不是说这个买卖就无了。相反,更加兴盛。不过手段已经隐蔽了很多,转向了量化成本分析和谈判博弈。双方都有人做买卖,算账,互钻法律空子。不再激情燃烧,变得很俗气,但也算勉强能走下去。只能说:老美立国虽短,但在现代化经验上,算一个“古国”。都说“摸着鹰酱过河”,这些经验的扬弃,是不是也得摸摸?

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具有哪些意义?

谢邀。

在切割完不良资产前,房产税有距离。

15年实行《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当年就引发社会关注。

为此,不动产登记局和人大专门开了场通气会,向外界解释登记的大方向: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7683566/answer/30015947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是为了降房价和反腐败”,说话非常直接。登记局还专门强调:像房产税,没有不动产统一登记,这件事情照样可以运转,无非就是你是把资料从不同地方拿过来整合,还是登记机关已经整合好了你直接拿来用。所以,是否开征房地产税,何时开征,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没有必然联系。这话没毛病。数据早就有了,真急着收房产税,差不多十年前就可以操作,无需讲到今天。从财税改革角度,房产税终归要收。但房产税是统一登记的副产品,统一登记本身有其必然性:一,数据是治理的基础。连一个统一的不动产信息平台都没有,涉及土地的决策依据从哪来?不要说收税,连基本的管理对象都摸不清。例如天天讲的“耕地红线”,几乎可以肯定上面没有可靠详实的农地数字(卫星数据的大账还是有的),因为下面的用地用途变更太混乱。这是比收钱还要优先的粮产安全。再直白点,这是贯穿我国历史的首要老大难问题——土地造册。趁着有现代化的红利,起码把这关迈过去。二,登记的背后是确权,而权能确到什么程度,看改革进度。土地这玩意很有意思:权利就是登记,登记就是权利。例如城里的70年产权,这玩意到期后你到底还有什么权利?说不清楚?说不清楚就先顺延登记,登记了就是你的权利续期。什么开始真·房产税,也就是按产权年限收钱,登记就会成为一道鬼门关。农村的土地更麻烦: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建设用地等的市场机制到底是什么?农地所有权到底可以不可以交易?还是小刀切香肠一点点切出经营权拿去交易?这些争论在15年还属于深水区。今天依然是,不过还是定性了“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调。变化每向土地所有制推进一步,登记制度才会深化一步。因为土地所有制的每次变化都会带来交易增量,而交易确权才是登记的主动力。自然资源部25号称:“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所有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从这段话看,我认为真正的驱动还是基于农地集约化和宅基地流转,也就是为新一波“农民进城”的土地交易做配套。至于房产税,暂且别纠结。不夸张地说,房地产眼下对我国的经济贡献已经转负。今年能把房地产的爆雷控制住,就是大胜利。至于收尾问题,例如起码42万亿的地方隐形债、七成城镇家庭资产为房产、39万亿个人房贷,这些都需要走过一个周期。说人话就是起码得赖一次账、最好再吃一波增长红利。把100块钱的债务折算成1块钱的还款,这种不良资产处置就是赖账;新产业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足以支撑新税种,这就是增长红利。走过这个周期,完成历史债务出清,房产税才会到来。在那之前,所谓的房产税都是雷声大雨点小,要么是收的范围很窄,要么是实收额度很低。去年是暂缓,今年估计撑死加两三个试点城市。债都没化开,没力气去砸盘。病去如抽丝,且得等。不过我还是期待普遍的房产税早日到来。高度市民化+普遍资产持有税,人人都有一头牛,吵架也能吵得实际点。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