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元计价我国 11 月出口同比下降 8.7 ,进口同比下降 10.6 ,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0948683/answer/27926539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外贸大周期到了,隔壁越南十一月的出口也跌了7.4%。

十一月的进出口跌幅都比十月有所扩大:

出口跌幅从十月的0.3%扩大到8.7%;

进口跌幅从十月的0.7%扩大到10.6%。

这里面有基数效应的干扰,去年是外贸疯狂年,去年十月的进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20.6%和27.1%。从市场预期角度看,机构对今年十一月进出口跌幅的预期分别为5%和3.6%,跌幅超出预期。Bloomberg对十一月的顺差预期是790亿美刀,实际顺差为698亿美刀。出口主力的电子产品带来明显跌幅。集成电路出口同比下降27.4%、手机下降33%、电脑下降28%。直接影响是这些产品的出口价格,其中集成电路和手机的出口价格相比去年同期走弱了约30%。家具下跌16%、灯具下跌18%、玩具下跌22%,部分消费品同样走弱,符合海外房地产走势(米国今年十月时已经房地产九连跌)。箱包鞋类还保有增速,估计还是圣诞新年拉动。对米欧日的出口跌幅从十月的9%扩大到16.7%;对米出口跌幅则是从12.6%扩大到25.4%。唯一出口增长地区是东盟,5.2%,增幅从上个月的20.3%明显回落。进口方面,仅原油(从43.8%回落到28.1%)、飞机(从32.1%回落到20.3%)、肥料(从46%回落到18%)有明显增长。集成电路进口下降28%、煤炭下降26%、铁矿石下降22%、铜矿石下降12%。很典型的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带动本土产能收缩。说到底,随着加息退出量化宽松、停止疫情补贴,前两年欧米(特别是米)的需求端过热正式回冷。而且感觉美联储就是要加息加出个衰退,再在明年四季度或者后年,在暂时出清了一部分泡沫的市场环境里减息,拉新一波增长。总之,外贸这根21年的顶梁柱,在明年大概率进入产能部分收缩。另一头,房地产还在拿脸着陆。银行们是对房地产企业新增了超过2万亿元的授信,但十一月的30城成交面积还是环比下跌了14%。内需?现在对十一月社零总额的预期都是跌,看是跌三还是跌四。今天对明年提出的新名词是“三稳一化”: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强调要“突出做好”。之前的“六稳六保”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选项减少也是好事,能看到重点。增长是核心中的核心,无此则其余不必谈。硬要找点意义的话,那就是对提振内需的期望。一边是庞大的过剩产能,一边是全球萎缩的需求。我国是制造国,我国过剩的是实体产能,不是账面上的过剩货币和可以封存的过剩矿产能源。实体产能一收缩,就是失业。真正的消费期望不能放到美联储明年的动作上,明年的主要任务应当是让我国居民敢消费、敢投资、敢借贷。需要建立明确的营商劳动规则和基本兜底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敢负债、敢改革。重弹老调莫嫌烦,实在是没捷径。

四项基本原则

现代家庭的四项基本原则
刚刚在直播的时候,和朋友们谈了点自己对家庭生活的浅见,很多朋友觉得挺好,希望我录个视频。其实真的只是个常识。
所谓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十六个字:
各安其分、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各安其分:婚姻是利益与身份的连结,身份的错乱往往会带来利益的冲突。妻子不是丈夫的员工,丈夫不是妻子的儿子。中国家庭的一大错乱,就是明明是两个平等的人的组合,却常常都想变成对方的主人,不是妻子压倒丈夫,就是丈夫压倒妻子。常常是夫妻双方都想把平等关系变成统治关系。
各就其位:丧偶式育儿,往往是父亲缺位了。婆媳冲突往往是老人越位了。该谁的是谁的,不该谁的,就不是谁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边界感,守住自己的位置,尊重别人的位置,不缺位不越位,家里的事情才清楚,日子才过得明白。
各司其职:家是要分工的。谁做饭谁洗碗,谁陪孩子跳绳,谁守着孩子写作业。有分工才有合作。没有清楚的分工,就很容易把日子过成一团乱麻。
各负其责:一方面,没有责任就没有成长,缺乏责任本质上就是把婚姻变成了寄生。另一方面,有人多负了责任就有人逃避了义务。责任不对等,付出就不对等,不对等的婚姻本质上就是剥削。
中国家庭已经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组合,什么是现代人?什么是现代生活?就是权益义务平等,生活规则化、理性化、责任化,它需要权利意识、平等关系与清晰的边界。可传统的婚姻里,往往是依附而非平等,往往是强调集体而压制权利,往往是打着道德与感情的旗帜肆意越界。所以这种婚姻对现代人而言,常常是无法容忍的地狱。
要想让现代人愿意结婚,该改变的是这种传统的婚姻观念。

转载自微博:@储殷

佛山全面放开限购,此前当地有楼盘推出「交楼后再付月供」,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1552644/answer/27975839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一个万亿GDP城市全面取消限购了。不过估计也就那样。佛山前几年搞新城的时候,卖地很凶。16年土地财政依赖度是100.1%、17年141%、18年127%、19年106%、20年180%、21年137%。一年从700亿到1200亿不等。从本地人的角度看,佛山地方的逻辑也不难懂:一,省城广州那几年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也过100%,动辄年卖地收入过2000亿元,广州的十年均价大概是涨了220%左右,天河黄埔越秀过400%了。广佛之间高度互通。例如我家在世纪莲北边,往东19公里是广州东站,附近3公里有白云机场候机楼(白云机场在佛山顺德三水都有候机点)。我家在佛山其实已经挺偏了,但这个两城互通性吊打北京和燕郊。所以很多上不了广州车的,退而求其次,可以来佛山上车。几年前六七千在佛山搞一套,上班通勤是要多花一小时,但起码有个安乐窝。广佛互通不是某些地方的“新闻标题互通”,公积金社保工商等很多办理真能通,真的有很多人能在广州上班、在佛山生活。所以广州那边就存在着庞大的需求。二,本地没钱。佛山有钱,但佛山地方其实没什么钱。这算是三级财政的问题。直辖市不用说了,只交上面,剩下的归自己,一般对半分;深圳这种计划单列市也差不多,不交省级;部分省会地级市也有这个待遇;广州、佛山、东莞,这三家算国内大城里最惨的,自留比例都在三成左右(广州29%、东莞32%、佛山35%)。留在手上的钱不多,但KPI还得做。特别是广佛互通里的基建交通和产业新城,都是这两家拿本地的钱干的。那只能卖了。不过这招在新的大环境下不好使。这次是佛山今年第三次放宽限购。前两次分别是4月的满五年二手房不限购、和6月的限购范围缩小至祖庙、桂城、大良。但二手房交易量跌回去了(4月3475套、5月3768套、6月4597套、7月5083套,现在又回到3000套水位);新房交易量也跌回去了(6月8839套,环比上升49%,现在回到5000套水位)。大环境变了,就算这次放出祖庙桂城大良,估计涨势只能维持一个季度,然后还是掉头回底。毕竟隔壁广州也指望着放宽限购来拉一波(但应该不会全面取消),购房存量就这么多,佛山抢不到多少。不过长期看,我还是对佛山有信心。如果这波出清后,低谷的实际成交价能回落个20%以上,那还是欢迎外地胖友来这里落户行通济。一是制造业还能打,二产占比超56%,机会多。佛山在20年的工业增加值有5768亿,比省城老大哥广州还小多40亿。而且产业结构上是广州做重工和原材料,佛山做制造加工。机械老哥不要只盯传统大厂,南海顺德有很多闷声make fortune的品牌。二是人口持续流入。十年里佛山常住人口增加了230万。虽然没有深圳的710万和广州的597万亮眼,但也不错了,比苏州北京上海多。又是闷声make fortune。因此虽然大环境转入出清,但这种产业结构相对坚实、人口投资持续流入的地区,价格还是能重新站稳。广佛特别适合普通日子人。至于对其他城市的作用,那就是开路。佛山平时不怎么出现在媒体视野里,而且因为黄飞鸿等电影,很多人对佛山是“传统小镇”的印象。但这是个GDP全国第13、工业产值地级市全国第2的城市。佛山都放了,大家就方便跟。不过这对于很多人口和投资流出地区,其实是个坑。限购相当于锁住交易量。有这层锁,本地资产到底有多少人买多少人卖,始终有迷雾。放了,虽然有短期冲量,但如果本地产业撑不住价格,那最终交易量就会外逃。底牌露了。各地今年的土地财政收入都是减三成起,是要短期增量还是中期存量,看各地的意识了。

发夹弯

最近的一个新乐趣,就是打开各种权威媒体的网站或App,搜索“致病力”、“反复感染”、“毒性”等关键词。

然后按时间排列。

不用看半年前的报道,就看最近三个月,已经有恍如隔世的感慨。

理性告诉我会变,但感性和理性都没想到能这么变。

最近这个发卡弯,把很多人甩出了心理阴影。

我不是指那些由头到尾坚定立场的人。有些胖友看到转弯后立马对司机破口大骂,这种人我反而尊重,这说明他们的立场是真的,顾虑也是真的。

那些真心愿意为自己路线而付出成本的人,无论其路线与我有多大差异,我都会对他们抱有较高的尊重,他们的真诚是眼下舆论场里的稀缺品。

我反感的是那种,你懂的,以自己的方向和司机的方向一致而为荣、拿司机来压制其他乘客以立威、总装出一副“我握着方向盘”的人。

当转入发卡弯后,这些人从平日里的高声亮嗓,突然转入阴阳怪气。他们是断断不会指责司机的,于是开始指责乘客,好像客舱里嘟囔的乘客(还有油箱里的燃料)真的能摸到方向盘。

他们拼了命地维护司机的正确性,用力之猛,已经开始把发卡弯可能的不良后果先记在乘客身上。

我本想说狐假虎威,但这些人并没有狐狸的狡黠,所以还是叫他们狗仗人势吧。

洪水冲到自己身边,谁都不会开心。

那当初他们是怎么对待那些守大坝的人?

这三年,特别是最近一年,无数人讨论过:

或发钱、或发免费食品、或普遍减免房租和延迟房贷。

实在不行,你说清楚打针的后果,然后绝大多数人必须打一针,也算齐活了。

对于那些守大坝的人,你要么减轻他们拿就业拿生活堵洪水的成本,要么给他们一个清晰的时间表。

没有。

做到最多的反而是:

告诉你大坝溃堤的后果很严重;

要求你无条件继续坚持。

甚至还得从这些守大坝的人身上赚点,不管是钱还是权力欲。

等到守大坝的人耗到精疲力尽守不住了,一些人站出来对全村说:看!投降的逃兵!他们根本不在乎全村安危!等你们的田被淹了就去找他们!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无耻。

我想起两个月前,和一个厂佬胖友聊天。

当时是为了了解某个行业的流水线工人工资,聊着聊着,我问起了他那小工们的心态。

他那片当时正在守大坝。

他说:几个年纪大的还上心,年纪小的很多已经不耐烦了,有些说话还挺难听。没办法,我这里料进不来,单子也少,他们肯定有情绪。

我:例如?

他:就是随便呗,有了就有了,最好大家都有,城里人都有,都有就不闹了。

我:这话有点无父无母。

他:嗨,你以为他们爹妈得了别的病就会去医院?

这句话当时像一道雷劈进我脑子里。

很多守大坝的人是耗不起的,你不在乎他们,他们就会放弃大坝,放弃你。

我想这个道理对于司机应该不难理解。

或者他们真心相信:守大坝靠的是A4纸,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前几天有小胖友私信我:怎么看发卡弯?

我说:等反思。

对,反思,又一个被踩到脚底不得反身的词。

我理解现在洪水冲到身边,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所以现在不用、三五年内也不用,大家先去处理自己田里的洪水。

但这个发卡弯我不可能忘记,我相信很多人此生也不会忘记。

是哪些事实导致方向盘猛打?是外部客观原因,还是自身主观原因?

为什么会走到要发卡弯的地步?为什么两个月前还在渲染洪水可怕、现在又说洪水只淹到脚踝?

现在就开始当无事发生过,会不会之后有人的田真的被淹了,也当无事?

上医治未病,起码有半年的调理时间,怎么治出这个场面?

或许十年后,会有一些详实的回忆录、纪实文学、调查新闻,来复盘眼下的一切。

如果什么都没等来,那就继续循环吧。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2321968/answer/28018445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这份纲要两万来字,读罢只觉得“散”,更像是多类经济政策打包,先放到“内需”这块牌子下发出来。可能表明立场、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更大点。刨去纲要里常规的复读词,我觉得真正的草蛇灰线,是“发展目标”里的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里写了17个小目标,但多数用的是“更加”、“显著”、“大幅”这种词,只有这“四化”是要求“基本实现”,说明这“四化”很可能是最量化的核心KPI。新型工业化:这个很好理解,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现在变35了)、产业升级、核心门类突围等等,都可以打包放进来。包括放宽对部分产业的限制,将来估计也是放到“鼓励推动新型工业化”这个牌子下。信息化:新型工业化里就包含了狭义的信息化(以实时互联的数据指导工业),所以我认为这里的信息化指的是社会治理层面。包括放管服、金税互通监管、乃至应急管理、环保双碳等。说白了就是整个体系的数据化改革。最重的任务估计是统一大市场改革。最近两年的很多临时措施,已经搞到有点“巴尔干化”了。城镇化:还是以人口数据为核心的县级城镇化。谁能把农村人口推进城,谁就能拿到上面对大基建和公共服务的投资。很多三线城市已经开始缺血(人口与投资),而血又是存量的,所以鼓励三四线城市开展竞争,先集中者胜。“推动公共资源由主要按城市行政等级配置,向主要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规模配置转变”——这个可能是未来二十年地方的主轴。农业现代化:这里一明一暗。明的是喜闻乐见,农业集约化生产,提升产能降低波动风险;暗的是土地流转。现在已经确认了对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这一层多方都认可。但具体如何“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如何用市场机制“盘活农村土地存量”,这层涉及到千年之本的宅基地,还待观察。纲要有很多利好信息,但关于内需的稍显不足。例如提到了对吃穿的传统消费升级(旧)、出行的新能源汽车和相关基建(新);很明确地强调了服务业的重要性,专门点了文化、旅游、养老、分层医疗(其实就是基层)、体育、社区服务、家政的名。但教育只说“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所以估计教培行业还得在灰色地带蹲一会。非常具体地支持O2O业态、互联网文娱、线上办公、互联网医疗、整个共享经济(出行住宿)、自媒体和个体电商等。估计大脑袋们想明白具体监管逻辑后,还是得用互联网企业们搞经济,他们自己就是做不起来。但剩下的是大块大块的投资相关(占了全文快一半):制造业的融资工具、以大城大区为核心的交通基建、新能源和环保减污基建、水利基建、物流基建等。当然还有以人口为核心的城镇化投资。完善农村电商物流是个亮点,不过在农村人进城的大方向下,这块的实际执行大概还是城镇物流基建。一如既往地强调了对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并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向柔性转变的要求(我这几年写柔性制造算蒙对了)。还有品牌化、标准化、对外开放等等,不赘述了。但是,我们日常里聊的那种内需,也就是让普通人敢消费、敢投资、敢借贷的部分,让普通人有更多剩余的部分,确实比较少。我粗略看了一下,大概有:扩大廉租房供给,并“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会做廉租和租赁同权,但还是摸索阶段;“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就是市场化。如果基层医疗没起来,很难说这是增加成本还是减少;提到了一句“增加普惠性养老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但同样不确定是否高度市场化(贵);在促进农村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方面,提到了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这块倒是能极大增加货币的流转量,也算明显增加剩余了。但就像上面说的,争议很大。如果全面启动,我国就算彻底转入“市民社会”了,踏入新世界;减少审批、强调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行政权力。这块好好做是能改善中小微企业的环境(减少他们的经营成本),希望行政体系的数据化改造能帮上忙。但这些都有点远,和“完善产权保护”这种差不多。最最实际的,大概是:一,“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可能,我是说可能,会放宽某种劳资沟通机制。我国00年就有《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但打工人基本没用过。希望放在“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里的这句话能带来一点落地执行。二,“推进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基础养老(估计就是城乡那种)的全覆盖;半失业、低水平就业人员能以更低成本参加职工社保。这俩听上去很平淡,但我觉得能做到也是胜利,不奢求。总之,这份纲要给我的感觉: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替代单纯数量的供给;放宽部分市场准入、明确行政对市场干预的边界;政府做最大甲方和火车头;再通过带来的增量间接刺激内需。换以前我会吐槽一下,工作时长、合规社保、福利补贴,几个内需的基础点太虚了。今年不了。只希望能把现有的规划做好,明年年中起效,明年全年GDP守5(最好冲6)成功。说白了,现阶段不指望那些,能做到规范制度、放开部分市场、上头主动背更高杠杆,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