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易烊千玺考编」文章中提到「小镇做题家」,什么是小镇做题家?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
换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
让你三选二或者三选一交朋友:
一个是易烊千玺这种万众瞩目具备巨大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顶流偶像明星。
一个是家庭出身及其普通一文不名专业能力不给力在就业市场竞争失败选择考编还在考编还没考上的小镇做题家。
一个是在本地对政府渗透很深的黑白一体的巨佬,比如说最近风暴中心的那个河南新财富控制人吕弈。
你会选择和谁做朋友? 和谁做朋友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
这就是统战价值,有破坏潜力的会被收买安抚, 有利用价值的会被示好拉拢。
没什么利用价值也没什么潜在破坏力的小镇做题家,人家会在乎么?
公平,这世界上有公平么? 绝大多数的考编小镇做题家如果考上编里,他们会和小镇出身低学历的那些快递外面员流水线操作工讲公平么?
现在考编是为了追求为人民服务还是追求铁饭碗和未来潜在公务员体系的政商复合关系网络特权?
如果要追求特权,那就别谈什么公平了。
作者:王大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264557/answer/256728874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因项目停工交房无期,武汉一楼盘业主发起「强制停贷」, 如何看待律师称「或涉违约,应采用法津手段」?
作者:许哲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81754/answer/257120269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制定的规则让一方彻底输到没法生存,特别是无过错的一方输到无法生存
那么不要指望这个规则能正常运作下去
按照道理来说银行是借钱给业主们去买房,业主相信开发商结果开放商跑路了,过错方显然是开发商。业主向银行借钱,无论是否得到了房子,钱银行是借给你了的。那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银行只是借给你钱,没说过给你房。应该给你房的是开发商,不是银行。
按照现在的规则确实是这样的,但现实是制定规则并不是随意的,大家遵从一定的规则是因为在互相博弈的过程中遵守规则对大家是一个比较现实靠谱的策略。
当然因为制定规则的人通常比较强势,弱者对于不太公平的规则往往只能接受,但前提是要保证起码的生存。否则就是掀桌子时刻,博弈的一方会选择让规则去死吧。当小框架下博弈已经必输无疑的情况下,大家会选择在更大的框架下博弈。
而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迫近了这个掀桌时刻了。
房产的整个流程当中各方的支付流向,扣除掉所有中间的环节是很简单的。
买房的人祖孙三代的首付+30年(正常人职业生涯的长度)未来劳动收入的部分
支付给
房地产开放商的利润+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银行地产业务的利润
在这个分配的过程中,房地产开放的利润率是不高的,这可以看上市房企的财报知道。所以当房价上涨速度放缓的时候,会大量出现房屋质量问题。房企的毛利不高,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面粉比面包贵,地价是高于当时的房价的。开发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进货(拍地)完全是在赌房价未来会继续大幅度上涨。凡是赌,就会有输。
说地产业利润率低,房地产开发商还能长期霸榜首富,是靠着高周转率和高杠杆
利润=单利*周转率*杠杠率
地产商让施工方和材料方垫付,让买房者期房先付款等等行为的本质是提高杠杆率和给自己更大的周转空间。从这一批买房者拿到的资金的部分用于支付施工开支,有些已经挪做买新地皮的拍卖保证金了,至于本金么,拍到的地皮抵押再向银行信托借。拼命放杠杠便是。
地产商的资产负债表就是一个地皮和在建项目为资产,然后拼命负债的“对冲基金”,就是一个赌房价无限快速上涨的一个高杠杆金融品,并非什么“实业”。地产商没任何产出。
地产商在这个规则里获得了暴利,但每天都在走钢丝,一旦房子的上涨速度跟不上,就要完犊子,比如现在。完全就是过眼云烟。其实是个工具人。
银行在这个规则下两头吃,一个是地产商要支付各种融资成本,另外一个是买房者要支付30年的房贷,让渡了一辈子劳动剩余的一大部分,但银行要长期获取,需要有耐心。
地方政府在这个规则下是无风险的最大赢家,一步步靠高杠杆(地产商和买房者信贷的总和)堆积起来的地价,以现金的方式进入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别人的长期负债成为了地方政府纯的现金收入。也就是买房者未来三十年的收入部分和过去三十年的收入一口气变成地方政府当下的现金收入。
再把话说的浅显易懂一些:鹅城的税收到70年后了。
一年的GDP全部产出是100万亿,土地出让金有10万亿,各种交易环节的税费多种多样,地产商的利润和施工方的利润还要缴税。
再参考A股里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里中国银行的利润占比有多畸高。如果把土地出让金+房地产环节的税费总和+银行在地产业务的利息总和这个数字加在一起,其占全国GDP的比重之高,就能明白这个规则下,各方是如何大发特发,而买房者背负了所有的代价。
这个版本的规则真正链条方向就是买房人向地方政府、银行和开放商让渡了一生劳动产出的大部分,房地产开放商因为是工具人的角色,分一杯羹的时候要承担风险和骂名。
因为地产商是这个规则的马前卒,所以对于明显风险畸高的期房制度,真正的收益人显然是不会”自废武功“的。当然出问题了,全赖工具人身上。
货币对于发行货币的人来说只是个数字,要赋予这个数字真正的价值,必须有人以自己真实的劳动产出去换取这个数字。所以当这个数字是规则下唯一指定计算所有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凭证时,这个数字变得有意义了。这个规则就从数字的转账变成了买房者用自己一生的劳动产出让渡出来了。这个规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所以我们再穿透一下:
买房者以自己一生劳动产出剩余的大部分让渡出来,换取一个立锥之地
这个规则无论怎么评价,大家也接受了。
结果这个规则都要执行不下去了,因为过高的杠杠和周转率,再说穿一点:要钱要太急了。
连这个版本的规则都不能好好维持的话,不要怪参与方不遵循规则了。
拜登下令降半旗,哀悼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并前往日本驻美使馆吊唁,美日两国关系如何?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河南禹州新民生等村镇银行风险处置方案即将公布,后续进展会如何?
1.五万以下先行全额垫付,估计是影响太坏逼急了,唉,浸透血泪的成果啊。
2.图二说明:
2.1 通告里提到了揽储和金融产品两个词,应该是这400亿只有一部分进了银行资产负债表,所以用了揽储一词,但大部分应该没有,所以用了金融产品一词。
2.2 自设的科技公司应该是用于篡改数据糊弄监管,逃脱清算系统的风控的。开了存折和银行卡的账户篡改不了,因为这部分人的转账需要经过央行的清算系统,没有卡和存折的用户那就有篡改的空间了。
2.3 最终的结果应该是部分垫底,多方掏钱。存款保险就960亿,赔不起。
3.最核心的问题,虚构贷款转移资金后,这笔钱去哪了,几百亿人民币想转移到境外,可不是一般的难度。
河南官方宣布对 4 家村镇银行客户开展先行垫付,如何看待这一解决措施?垫付工作开展需注意哪些问题?
谢邀。
再一次“教育”了群众。
四月份就有人私信我这事,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我相信他们敢黑一个人的巨额存款,这类新闻有;但黑了一群人小额存款,还是一群农户和小市民过日子的钱,我不信。
我当时更信5月份的这篇报道: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66421/answer/25707133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该报道对事件的描述如下:该负责人表示,据了解,4家村镇银行股东——河南新财富集团通过内外勾结、利用第三方平台以及资金掮客等吸收公众资金,涉嫌违法犯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目前4家村镇银行营业网点存取款业务正常开展,凡依法合规办理的业务均受到国家法律保护。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将密切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严惩金融犯罪,依法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银保监会与人民银行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办理金融业务选择正规渠道,不被“高息”“高收益”等虚假宣传误导,不轻易将资金委托给第三方代办,防止上当受骗。一,这是“吸收公众资金”,非法吸收公共存款,没有说是合法存款;二,这四家村镇银行的合法存款业务一切正常。银保监会的人站出来这么说,权威渠道发布。“看来这就是几个村镇银行卷入了非法集资,贪高额利息买理财的人踩雷了,然后逼着上面买单解决。”这是我当时的猜想,相信很多人也一样。红码开始让我觉得不对劲。如果只是处理“非吸”,有很多方法拦人,没必要用这个。码是全国防疫动员的核心象征。民众因为相信码的合理性,才会因为一张二维码而停止养家糊口,自觉服从管制。这个码一旦偏离了防疫目的,对整体公信力的伤害是巨大的。现在地方连这个工具都用上了。几个村镇银行能搞出这么大的“非吸”?不至于吧?然后我才发现:靠,真是存款啊。算了算,这事从发生到初步解决,用了小三个月的时间。对于P2P这类案件,时间算很短了;但对于存款,这时间其实相当漫长。买P2P的一般是闲钱,多数耗得起也不伤根本;存款,村镇银行的存款,河南村镇银行的存款,这是过日子的血汗钱。而且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变数。像上面那篇银保监会的表态,如果事件按照他们在5月份的定性,那恐怕到今天也无法解决。还有红码,还有无访村。我之前写过,被卷入的储户要面对地方几乎整个农信系统和大半个银监系统。已经下马的就有前开封农信办主任、许昌农信办书记、许昌银监分局局长等地方系统一把手。不身处其中想象不出这种艰难。眼下虽不能算全面解决,但至少看到了曙光。之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些人叨叨:这么急干嘛?用这些手段干嘛?哪有这么快就能出结果?事实证明:大急快结果,小急慢结果,不急没结果。这事的所有新闻报道都在。认为可以斯文解决的,不妨自己去把4月5月的正规新闻报道读一遍,然后自己判断。常规的解决路径断了,责任不在储户身上。
看完恐怖电影《咒》后,感觉被「大黑佛母」缠上了,我应该如何自救?
方法一:给大黑佛母看一下你的存款余额,还有每个月要交的房租或者房贷消费贷。然后往那一躺:把我带走吧呜呜呜。大黑佛母表示,猛鬼虽可怖,穷鬼尤可憎。你离我远点,不要损了我的牌面。方法二:带大黑佛母去公司,让她感受凌晨两点还有一屋子人陪她加班的温馨。方法三:这么猛的一号人物,吃的贡品都是些啥玩意,同行路过面上不好看。商量一下,搞个深夜直播栏目,你做运营她做主播,打赏分成一九开。咱就赚个吃饭钱。山羊?宁夏滩羊!还就得八到十个月的!还可以带她去和叔叔聊一下平台分成比例的事,特别有说服力。方法四:成大神大魔大佛也是很卷的。不信去翻翻《道藏》,古来多少神仙,能被写进修仙小说里的才几个?鼓励大黑佛母卷起来。先为她描绘一幅美好蓝图:将来你金身千座信徒万亿,人人呼你名号为你孝敬,你就成功了,你就完满了。但第一步,咱首先得形成有效的信徒增长营销路径。我们先碰几个会,把基础渠道和内容形式确定下来;然后再看看人力上要招多少,销售分成怎么定。你别走,我还没说完…方法五: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486232/answer/25707959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事奸邪,尽汝烧香无益;
居心正直,见我不拜何妨。
往负面想:
这人世间的苦难,哪轮得着几个小小淫祀?
往钢4玩家那想:
大黑佛母?她有几个师?
因项目停工交房无期,武汉一楼盘业主发起「强制停贷」, 如何看待律师称「或涉违约,应采用法津手段」?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2781754/answer/25710738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是违约,但有别的办法么?搞正负零预售时(一栋楼盖了地面一层就开卖),地方政府有没有管?银行有没有管?地方政府:卖地款已经进了财政局专项账户,你们继续;银行:我就是个收钱的。楼盘烂尾了,预售款监管账户里的钱也不见了,他们管不管?地方政府:不清楚,在协调,你们别闹;银行:我说不清楚为什么监管账户里没钱,但我知道你和我签了贷款合同,你得继续还钱。这有的玩?虽然按照规定,楼盘主体结构封顶了才能发放贷款,但现实里没几个鸟这一条。照规定,预售款是按照项目进度,银行一批一批打给开发商,但现实里也没几个鸟这一条。现实是:在土地财政的驱动下,地方以卖地出手为第一优先,基本不在乎买家的钱是不是“先集资后盖楼”、“首付款买地”、“上一个项目借的钱拿来做这个项目的高周转”。落袋为安,别的无所谓。银行也是一个尿性,有土地抵押物就放款,违约了就找购房者。开发商能跑,你们不会跑。不还?不还起诉,法院强制执行。不仅你这套烂尾房要贱价收回,你家剩下那套麻烦也放进法拍。那就怨不得开发商拿着一个预售证就敢卖期房,盖房的钱先压工程总包单位,预售资金抽走去做下一轮拿地周转。烂尾就烂尾,开发商完全可以做到不在这个楼盘里砸一分钱,因为搞不好这块地的买地钱就是上一个楼盘的预售款。可能这个项目的开发商连股权都质押了,你谁也找不到。这种处境下,走正规渠道没有什么希望。你去银行主张追回被挪用的预售款,银行说开发商打了施工进度报告,我们是正常打款;至于他们拿了钱没盖楼,不是我们的事;你去问地方政府,地方只希望你别闹,掏钱是万不能的,发工资都紧张。最后就你了。要么老老实实供着这套烂尾房,要么成失信人,等待法院强制执行。照逻辑,地方和银行都应当承担监管责任。尤其是银行,你是直接看着钱的。但郑州09年就有预售资金管理细则,郑州的烂尾楼少么?银行无法解释监管账号资金去向的海了去了,有哪位购房者胜诉过么?眼下唯一可行的就是这招,集体停贷。分散的烂尾楼业主只剩这一个手段了,钱也是银行少数听得懂的语言。规模够大的话,地方也要顾忌社会影响。银行反而会迟疑起诉,地方上也会引导资金协调,帮着找接盘方。在“交易”这个规则里,烂尾楼业主是绝对的弱者。如果乖乖地照这个规则来玩,无望。但把“交易”抬升到“社会治理问题”,那烂尾楼业主就稍稍有了点筹码。集体停贷当然是个违法违约行为,但合法逻辑无效了,为了维护基本权益和最基础的公理,那就不得不寻求替代原则。6月社融5.17万亿元,有些人又开始殷切期待房地产起飞。这个时候来点集体停贷,挺好,少一些人掉进数字幻觉。
媒体发表评论称「谨防烂尾楼盘停供风险扩散」,大面积停供烂尾楼会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一情况?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3026083/answer/25726407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是昆明一处烂尾楼盘的入住业主。如果不博弈、不集体停贷,那就算有记者愿意来报道,很多也只能做到上面那种。给你拍下来留作时代的一个注脚。但一旦联合起来,虽然现在只有五十来个楼盘的业主,但就能换来很多人的仓皇解释:“开发楼盘是长周期项目,企业需要大量资金做周转,预售也有一定合理性。”“如果这股风潮蔓延开来,有可能对楼市造成负面冲击,对楼盘销售更为不利,也不利于金融系统稳定。”我小时候在农村看杀羊,温顺的羊只要一个青壮年,用大腿跪压在前蹄上,单手抵着头,脖子上一刀。羊就只会打颤,颤到血流干。猪不一样,没有温顺的,四五个青壮年可能都摁不住。有时候脖子上喷着血,还能跑出去一里地。我想,“圣人牧民”,一般指的是羊。要是“牧猪”的话,圣人也得一身脏。文章里其实诚恳地给出了方向:“楼盘面临无力支付工程款的情况,绝大多数是房产公司旗下项目公司资金被转走”;——钱是没有了;“但是因为是高杠杆,在房地产压缩杠杆的大背景下,没有新钱进来,房企资金链断裂,导致多地出现烂尾楼”;——而且是连环没钱,开发商自身火烧连营。所以为今之计就是:“让烂尾楼活起来,早日交付才有利于千家万户的稳定,各地政府应该研究如何盘活烂尾楼,把死棋下活,追讨转移走的资金,或者引入有实力的房企,将保交付放在优先位置。”——保交付。以地方政府为协调主体,要么从银行那把钱拉扯回来,要么地方减损收益吸引接盘侠。所以这篇评论其实很诚恳,因为明确指出了真正能解决问题的责任方。既然地方政府是唯一真正能解决问题的,那结论很简单,就是集体停贷。闹,我不推荐。这是地方社会治理的核心KPI,容易招来烈度升级,事件走向脱离问题框架。这是压箱底的技能。集体停贷,看似是和银行拉锯,但人数一多,压力就从“贷款人与银行”,转移到了“银行与地方”。因为强制执行的压力在地方司法系统,银行的账归根结底是地方去收。一个两个那是小事,几百上千就很不好看了。这些司法数据也会报到上面去,牵扯另一类的KPI。银行很强大,但银行不能上门贴封条,这是命门。归根结底:烂尾楼业主不能退让到“全盘承受代价”。监管账户里的预售款不见了,这不是烂尾楼业主的责任,那业主们就别傻傻地“设身处地”,帮地方和银行去想怎么追回。他们已经越线了,怎么弥补损失是他们的事。你要做的就是坚决表态:这锅我不背。这条线一松动,你就准备自己搬进无水无电的烂尾房吧。全国这种住进烂尾楼的业主,我估计一两万户还是有的,不缺你这几个。现在放了一些水,地方可以选择背债解决烂尾楼。工人开工,业主拿房,去库存的同时上下游正常运转;也可以选择继续盖,围着新的大基建项目周围盖。只保证开工量,但这边烂尾那边卖新房。那还是多点集体停贷吧,没几个刹车片了。
2022 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19.8 万亿元,同比增长 9.4 %,如何解读?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3025261/answer/25727585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感觉外贸和内需再一次出现了分化,经济结构在往“强全球供应链”和“弱本土市场”上靠。6月对东盟、米国、日本、欧盟的出口同比增长为29%、19.3%、8.2%、17.1%。除了欧盟是增速回落,其他三个都是增长。而且服装出口还长了19.1%,箱包和鞋品都超了40%,纺织品大类是44.2%,很有精神。机电是12.5%,稍低于整体增速;手机2.8%,躺了;汽车及底盘的增速是21.2%,但回落了25.5%,往合理增速靠。另一方面,进口给人的感觉有点“怪”:6月的原油进口金额增长了43.8%,但这是价格高位的假象,实际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0.8%;铁矿石进口量微跌,0.5%;大豆进口量下降23.1%。这俩在6月都是由升转降。一方面是6月出口额为单月历史次高,3312亿美刀,同比增长17.9%;另一方面的进口增长只有1%。今年上半年出口累计同比增长是14.2%,进口是5.7%。要知道去年的出口同比增长是21.2%,出口同比增长是21.5%,进出口之间的增幅存在着同步性。如果今年全年的进出口始终存在不同步,那我觉得很多判断又得推倒重来。二号这个月7号在福泉两地说了一句,“我国工业增加值的70%离不开进口”。一般来说,逆周期调节时,为了用本土交易量拉经济,原材料进口都会飞一下。典型的是铁矿石,澳大利亚靠这玩意每次都能搭上国内大建的经济顺风车。但今年前五个月,我国铁矿石进口较去年下降了5.1%。澳大利亚还增了3.5%,巴西南非印度这些都是跌。外面的进口量跌一跌也就罢了,本土铁矿石供给前五个月也跌了4.1%。看各路预测,今年钢材消费大概是微跌1%左右。如果属实,那一,房地产确实八行;二,大基建的拉动效应可能更偏金融,实际开工量较弱。另一方面铜矿的进口也反映了外贸的真实,这玩意算电子产品的血液了。上半年我国铜矿进口的累计同比增长是8.6%。如果两边夹着一看,感觉这几年讲的“消费升级”算正式告一段落。出口大涨下,进口慢涨,不少原材料是微涨微跌。那实际消耗里外贸就是绝对大头,内循环不仅没有多吃原材料,还在吐出来。二号这俩月都是主抓港口和供应链,商务部全年的会都在搞外贸保稳,疫情管控里能第一批走出来的也是外贸产能。如果这个方向是明确到全年,那很多流行的舆论怕是要掉头:对外依存度实际上在继续加深,还是在外部大环境不友好不确定的前提下加深。可能是原计划就如此,也可能是内部实在没搞起来,被动转向。但不管什么原因,这都是实质的全球化行为,我们的屁股没有坐在逆全球化这边。嘴上缓则,身体招安?等吧。如果全年都是进出口不同步的增长,那这条裤子里穿的人就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