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康震对于石壕吏的解读?
批判也要批判到点子上,我觉得康教授这段话的重点并不是否定了杜甫,也不是为封建王朝的暴政说话。
我们都知道,唐朝是家天下的封建王朝,是随时可能饿死人的那种时代(高宗,武后时期都经常有人饿死。)
就在唐朝最稳定的永徽年间,江南女英雄陈硕真就带领人民反抗过唐朝的暴政。
然后康老师怎么看这个时代呢?
康老师认为这个时代和共和国是一样的。康老师认为唐朝的酷吏就是现在的干部,郭子仪的军队就是现在的军队。
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唐朝普通人对于征兵这件事才是理解的,支持的。
只有在这个逻辑前提之下,康老师才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老太太愿意做出牺牲。”
所以康老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啊?
是口头复辟帝制。
作者:姬轩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073557/answer/17934744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由于中美对话未取得突破,日本称「中日关系恐将恶化」,你怎么看?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650669/answer/17951698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有吗?虽然美帝国务卿布林肯这几天挺跳的,但腚眼一看,这哥们实在没有谈出什么实质成果。翻翻美日2+2的会后联合声明。虽然都在婊中国,但没有婊出新高度。媒体炒来炒去的“钓鱼岛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那是奥巴马时代美帝就给出的结论。如果从外交辞令来看,日美联合声明的调门其实是有点低的。像新疆、香港、台湾三大核心议题,美帝一直希望分别挂上“屠杀”、“镇压”、“侵略”这类字眼,把反华拉到一个国际法原则的高度。结果最终联合声明里,对疆对港只是说了一句“严重关切”,对台只是说了一句“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这份联合声明的力度明显有点不符合美帝本土的预期。(美韩那份更没法看,连中国的名字都没提)美日之间,虽然都可以用“反华”这个词套进去,但双方关注的具体事物其实区别很大。日本方面归根结底要的是要安全,而不是和中国翻脸,毕竟买卖得继续做。所以日本一直希望美帝能帮日本和中国两家,在海洋关系上谈出一个互动原则来。日本知道中国算讲规矩的,所以如果能像东盟和中国那样,启动code of conduct的谈判,以后两边发生真实擦枪走火的风险就能低很多。至于钓鱼岛竹岛这类问题,在总体和平的框架下,慢慢吵呗。新颁行的中国海警法,第6章第47条授权可使用手持武器;第48条授权可使用机载舰载武器(你真的是海警嘛),这些是日本非常在意的。但美帝不在乎这些,布林肯要的是站队。说得夸张点:日本要是现在和中国彻底翻脸,断绝一切经济联系,搞不好布林肯能笑到心脏病发作。这背后是美日整个战略意图的错位:美帝:我要围堵中国;日本:我和中国不出事就行;美帝:希望中国崩溃;日本:别崩溃啊,崩溃还怎么挣钱啊;美帝:最好给中国周围整点代理人战争;日本:???日本没有韩国那么好转弯。韩国实打实的战略压力就是朝鲜。如果要打朝鲜,现在半岛上那堆美军不够用;如果要和朝鲜和平对峙下去,那堆美军又很多余。美帝也知道,韩国离中朝俄都太近了,因此没放重装重兵,保持存在感就好。韩国的战略任务小,文在寅自然不需要承担太多中美对峙的压力,可以骑墙。但日本不是。三万多驻日美军,八十多处军事设施,最高标准的共同防卫(等于进攻)条约,日本是美帝西太平洋战略的核心支点,而且日本无力改变。你爸逼你学钢琴,握着皮带一脸父慈子孝的表情,你咋办?“爸,我手指断了”。日本的各种打太极,本质就是以主动或故意放任政府涉外机能的停滞、混乱甚至瘫痪,来迟滞美帝有损于日本利益的战略的落地。日本的邮政民营化(等于向华尔街开放日本保险等金融市场),整了尼玛小二十年;川皇当时要求日本开放农产品市场,这事拖到今天也是不了了之。结果是台湾现在吃上美帝瘦肉精猪肉了,“莱猪”。中日之间的关系非常特殊:一年里我可以逼你空自紧急起飞900多次,也可以联手把RCEP给签了。这种在日美安保框架下的默契,很难用“恶化”或“回暖”来形容。讲真,反而有种隔壁老王的背德感…倒是日美之间,很可能会慢慢出现真正的恶化,因为战略意图的分歧。这种恶化日本不会直接说出口,而是会反映在日本国内政局的稳定上。美帝的任务日本都会做,美帝要的表态日本也会跟。但菅义伟的支持率、媒体的评价、民众的示威,都不会好看。消费税都这个鸟样了,党内只要降低一点保护力度,民众的反对声浪就能让菅义伟三鞠躬。“报告阿利奎诺总司令,我们首相正在公子献头。”
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这三个人,站在美国立场看,谁是最糟糕的总统?
作者:邓铂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737836/answer/17951365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站在美国立场:
小布什最糟。
小布什将来有机会戴上普京那个大金链子造型的“友谊勋章”。首先,他放行了中国加入WTO。WTO对中国的意义不仅限于让中国人多出口几十亿衬衫换几架飞机,让美国逐步失去了用“最惠国待遇”和进口限额干涉中国内政的机会。“入世”加速了国际生产要素参与中国经济的重塑,帮助中国建成了市场经济体系并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了全国统一市场。中国目前有14亿人口,今后几十年可能会少几亿,但是仍然是一个体量接近整个发达国家集团的庞大经济体。利用全球化经济体系完成现代化的中国必然是一个比肩美国的强大国家。这事在布什家族有遗传。老布什任内解除了一次短暂的对华禁运,为中国1992年全面建设市场经济开启了大门。然后,小布什把美国的战略重点投向中东和反恐战争,暂缓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遏制。这当然与他的石油工业利益集团内阁有关。小布什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对华并不友好。撞机展示了美国对华的傲慢不会改变。2008年奥运前后对中国的一系列攻势,表明中国不管多努力的展示“我取得了经济成功,我在生活方式上希望和你们一样”,都不会得到西方阵营的接纳。感谢西方阵营提醒我们牢记民族解放与反抗压迫的初心使命。奥巴马其次。奥巴马错失了解决美国经济体系“去实向虚”的最后机会,用金融泡沫去挽救2008年破裂的金融泡沫,进一步伤害美国的实体经济。美国的全球军事霸权建立在美国制造和美国军工产业上。经过奥巴马任期,美国制造业人口下降至2000万,美国成为了一个产业链不再完整、工业体系难以维持的国家。美国工业的衰败必然导致美国军事工业无法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奥巴马热衷美式“资产阶级文化大格命”。任内他积极发动对他国的颜色格命,确实比派大兵压境更省钱,同时掩盖了美国军事实力衰退的迹象。但是奥巴马任内热衷操纵白左社会议题,撕裂了美国的社会共识。如今,美国的大儒甚至丧失了有效的“释经权”,无法解决“个人自由”与“戴口罩”之间的矛盾。就像三十年前的我方大儒解释不清楚为什么美国人受的剥削这么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还比我们好。川宝最无辜。川宝努力解决前途遗留的问题。包括促成美元回流、重振美国工业,打压白左PC,逼迫中国让利、阻挠中国产业升级对美的“人上人”地位构成威胁。川宝许多“蠢行”实际上有明确的战略意图。比如说不承认口罩对防疫的作用是避免民众抢购口罩暴露出国家的虚弱,消毒水的功效也是基于此种想法。反正美国一直采取现代减丁术把社会底层变成对上层无害的废物,新冠疫情主要消灭穷人,川宝患新冠三天出院亲证了这一点。然而,川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敌不过他的微操拉胯。这也没办法,川宝不是建制派,身边能动用的不是蓬匪这类投机分子,就是自家那群算不利索小学数学的公子小姐。
朱云来:超宽松货币政策如何收场
“钱多了,承担风险的意识也相对放松了,这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每年关注GDP增长,几个点都觉得很珍惜,一下子因为(资产产出)效率下来,差十几个点,难道不可惜吗?”
3月21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理事朱云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中,表达了对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迟迟难以退出的担忧。
朱云来表示,纵观世界经济30年,前18年世界经济产值和货币增长基本相当,前者平均增速为5.8%,后者为6.6%;后12年,货币持续宽松,平均增速达到6.3%,而产值平均增速则仅为2.5%。
货币增长长期快于产出增长(超过2.5倍速),导致投资过度,资产效率下降,资产价格膨胀,分配极化。
面对这种情况,各国应当审视考虑退出宽货币低利率政策。
“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朱云来说,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是,将全部风险贷款资产组合进行效益/风险排序,视情况设定适当核销比例(例如1%-5%),实施末位核销不良资产。
不良清除后,剩下的企业会变得更好,可以反过来弥补因为不良企业破产带来的金融损失、社会影响。如此,就有可能在对经济影响相对不大的情况下,同时达到缩减货币供应总量或者至少控制货币增长速度的效果。
至于有关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是否可能带来风险的问题,朱云来认为,不能只看眼前,而要着眼长远。
“为了短期,不断地放松,不断地调整,好像眼前的坑都过了,但是你背负的负担越来越大,而越大以后越不好解决。”他说。
以下为发言实录。
感谢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组织者邀请我参加这个会议,宽松货币这个题目对于经济发展来讲也是非常重要。因此我对过去的历史做了一番回顾,对过去世界经济30年的发展,有一些分析和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在后面讨论里边再加以交流。
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张图是世界经济30年的发展时图,从1990年到2020年,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就是蓝色曲线表示的产值以及红色曲线代表的货币。
我们可以看出来,在2008年之前的18年里头,总体来说世界经济的产值和货币的发展几乎是同一步调的,他们的发展速率也差不太多的,但是到了2008年可以明显看出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以及在其后的12年(就是到今天),货币增长越来越超过产值,或者说产值的增长水平就一直不能够恢复到2008年以前。
从1990年到2008年,世界产值平均增速是5.8%,货币的增长率是6.6%,我们看之后平均的增长,货币是接近2008年之前水平的6.3%,但是产值年均增长就只有2.5%了。
从图中的数据走势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世界各国政府一直在想通过货币政策刺激增长,所以2008年以后各国都在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现在一转眼12年过去了,实际上你看它所呈现的效果显然是产值并没有跟上来,两者的差距其实越来越大。
这实际上可能就在告诉我们,其实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最终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相反它积累的副作用我们大家都很清楚。
这张图中绿色线表示的世界总债务,由于广义货币主要是由于银行扩张借贷形成的,当货币增长高于产值增长,整个社会总债务也就一直高于GDP增长的速度。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债务的结构。下面这张图大致可以看得出来,债务的构成(住户部门、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实业部门)以及它们在总体债务中的占比。
叠柱上方蓝色线代表的世界总体债务是不断增长的,住户的占比从1999年的20%到2000年降至18%,同期金融是27%变成了24%,他们是在相对意义上降低了债务,这里面最突出的增长是政府占比从25%增加到29%。实业部分也从28微增至29%。下面这张图可再进一步看更多细节。
图中紫色柱体是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债务占政府总债务比例从1999年差不多33%,增到现在49%。而蓝色柱是金融债务,其中央行占比也是从13%增至39%,翻了3倍。
这可以看出来,中央级政府机构参与经济货币债务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刚才我们也谈到了通过货币刺激经济提升,并不是很有效果,反而债务越积累越多。金融危机刚发生,政府这些救助从短期来看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是这些措施没有退出,而是长期维持救助刺激状态,这就应该要从是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待了。
我们再看回第一张图,2019年-2020年又是一个很大的跳跃,这个可以说是自金融危机以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跳跃,跳完以后货币已经到130万亿美元,比同年的产值超了将近50万亿。
回到刚才讲的政府持续参与,前面几位嘉宾也提到政府的作用,不断的宽松政策,包括放松信贷这些方式,也许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是希望最快解决经济问题。但是,我们真正从金融可持续、从经济长期的效果看,这种放宽政策是有很多后遗症的,我们从下面这张图来看。
图中橙色线代表整个社会的总资产,亦即任何一个经济社会过往所有活动产生的累积的结果,也包括它的债务。下面深蓝线表现的是产出,图中最上面紫色虚线是每年产值跟资产的比,这个比值体现了效率,开始的1999年还是24%,到现在就变成了21%,仅从这两年的数字上看好像没变太多,只差了3个点,但这3个百分点背后代表什么?
世界2020年总资产395万亿美元,如果能够增加3个点的资产效率,就意味着这395万亿的资产对应的产出还可以增加10多万亿美元,对于现有84万亿产值来说可以多产出14%,这是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如果能恢复到2008年的峰值效率(27%),那额外产出还能再加一倍,对经济的提振可能就到百分之二三十了。
刚才讲的就是长期资产膨胀快于产值增张速度直接导致资产效率下降。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分配。
从中国、美国、欧洲、日本四大经济体,分部门收入来看经济的初次分配。从大数上看,住户部门收入占比从1995年的56%下降到48%,少了8个百分点,政府部分少了1个百分点,企业从33%到43%,约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从这些比例变化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的根源,比如说贫富差距拉大,包括美国的社会分歧加剧,可能都与分配息息相关。
下面这张图讲的是同期的资本市场变化。
左图就是刚才第一张图中债务、货币、产值的基本图景。对比看一下右边这张图,蓝色线是世界股票市值,它也是系统地增长(30年,12倍),橙色线是债券总额也是在不断增长。
绿色的虚线则是主要经济体的十年期国债加权利率,它从1990年的4.8%到2020年差不多只有1%了,这其实可以作为一个利率的参考基线。如果国债利率作为基础,那么一般的商业债利率,可能要再加高2个百分点,也就是从7%降到了3%。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下降,虽然债务/利息总规模在不断上涨。
蓝色的虚线代表的是股市每年的涨跌变化,变化幅度很大,甚至都很难看出什么特别的规律,但30年平均年回报率其实也只有6%,波动性大是股票投资的一个基本特点。
从另外一个侧面来看可能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股市价格有很强的通胀特征,一般老百姓可能很难判断,一支股票从10块钱涨到15块,它是因为这个企业价值涨了50%呢?还是因为通胀(市场流动性甚至投机炒作)了50%?这个跟地产价格也很类似,同期的地产通胀价值也是很高的。
下面这张疫情的图,体现了疫情发生的一些主要事件,以及MSCI全球股票指数在疫情以及政府措施双重影响下的对应涨跌,今天因为时间不够就不展开讲了。
我们最后来看一下利率情况。总体来看,各国利率的近期走势都是基本上进一步往下走。
货币政策上的进一步宽松,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问题是利率的下降是不是应该有一个出路?
从前面看出来,纵观30年的经济,前18年增长可能还比较均衡,后面这12年则跟前面显然是不同的两种模态。
货币增长长期快于产出(GDP)的增长,差不多货币增速是2.5倍于同期产值增长,也就是说经济增长1%,货币就增长2.5%,经济增长6%,货币就涨15%,高2倍还多。
这样很容易形成投资过度,投资过度就会引起资产产出效率下降。刚才从分配那张图也可以看出分配极化的趋势。从份额上讲,普通人的薪酬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企业利润占比上升,企业股东获得更大社会经济的更大份额。
回顾长达12年总体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宽松初衷是解救危机、提振经济,但是从数据结果上看,经济没有显著提升起来,相反,资产效率不断下降,资产价格持续膨胀。这种背景下,可能我们就必须要考虑退出宽松货币了。这个政策在2008年应急时候是必要的,但是长期看来,这至少不是有效且可持续的方式,会产生很多副作用。
如何退出?
可能也并不难,是可能有效平稳地来进行。为什么?比如我们要收缩货币,实际上就是应该把那些贷款,那些风险贷款组合排序,最好的当然可保留,收益最差的、风险最高的放在最后,再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核销的比例,逐渐地开始缩减、核销,实施末位淘汰核销。
这样可以逐步地调整、优化整体的贷款质量。这样的措施对经济增长也会有良性互动作用。因为在一个经济体内,如果一个本身有问题且将来没有生命力的企业,借助了政府救助一直维持,是占用资源影响资源有效应用,它会侵蚀其他更好的企业的业务发展,出现恶性竞争等等情况。
你把它们清除了,其实剩下的企业会变得更好,会交更多的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所以是可以反过来弥补政府因为不良企业破产带来的金融损失、社会影响。
这样的话,是可能在对经济影响相对不大的情况下,同时达到缩减货币供应总量或者至少控制货币增长速度的效果,至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刘俏:刚才您提到退出的方式。在逐渐降低货币供给的过程中,您觉得会有什么样的意想不到的后果,让这个过程变得很痛苦,或者不可实施?
朱云来:我看的是更大的长期的问题,所以我想可能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抉择的问题。一个是长期的问题,一个是短期的问题。为了短期不断地放松,不断地调整,好像眼前的坑都过了,但是你背负的负担越来越大,而越大以后越不好解决。而且我说它以后还会有很多问题,如资产效率、分配公平等,引起一系列的社会的其他问题。
所以可能是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否则,它长期这样存在,过去同样的债务,你可以产生那么高的产值,现在显然是已不那么有效。而且它时间长了就有点像刚才说的那样,产生政策依赖,产生对风险偏好的扭曲,更深远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以个人举例,一看涨工资了吧?本来是挺好的事,涨工资以后,反而是更少的岗位创造,更多的苦活、累活,但又是必须和有意义的活,没人干了。
如果创造的钱太多了,放出的标准太松了,大家拿着钱,但可能也不会把钱好好用了。所以就是你看到现在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投资、各种各样的热门,你经常会听到一些所谓投资的计划,觉得匪夷所思,搞工程的、搞金融的都算不出这个账来。但是,你们因为手中资金多了总要运用。钱多了,承担风险的意识也相对放松了,这会产生更大的风险。
按说,银行是可以比较有秩序有效率的,每个银行还是有它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和标准的,如果央行、政府减少对它扩贷的刺激,相反是奖励你缩水,适度逐步回收不良贷款,更有效地运用,这样可能让经济重新变得更为健壮,否则吃得太多了,也不锻炼,身体越弄越差。
朱云来:大家思维不统一是最大的问题,可以通过一段时间达成一致,但是要有这样一个主导意识,来真正把这个进行讨论。否则大家平时都来不及细看,最后一看已经差了这么多,总量差了几十万亿。资产效率下降,表面上看差3个点,其实可以差百分之好几十。每年关注GDP增长,几个点都觉得很珍惜,一下子因为效率下来,差十几个点,难道不可惜吗?这个比例已经太失调了。
如何看待「美国光环」在当代中国青年中消退这一现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687776/answer/17957802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一方面是我们国力增长,一方面是美帝出现了帝国中后期的老态。
之前和老友扯淡,感觉00后可能是真正能够心平气和学习欧美的第一代人,自1840年以来的第一代。
以前差距太大了,1840年至1950年属于跪着仰望;1950年打了朝鲜战争,跪是不用跪了,但心理劣势还在。
改开后的心理冲击是最大的。前30年的基建和重工业投资属于工业化里的紧急补课,还没能在民生领域里产生明显改善(只有粮食产量最明显)。因此当面对欧美日高度成熟的现代化生活时,很多人一下子就懵了。
到今天古墓派“公知”在60后70后里还颇有市场,就是因为他们那代的精神落差最明显;而80后盛产工业党,因为80后能明显感受到前30年的前置投资实际上是有效的,是可以在之后的市场化里产生持续收益。
但80后的心理劣势——或者说,美帝余威——依然非常明显。因为90年代至08年都是美帝冷战后的扩张期,也是对华敌对期。银河号、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台海危机、南海撞机,一连串贴脸和被迫软化淡化处理,给80后造成了深刻印象。
所以80后普遍对美有本能般的紧张感…
但90后不同,他们面对的是08金融危机后的美帝,和11年GDP全球第二的中国。虽然舆论惯性还在把美帝塑造成天下至强,但前后30年相互叠加的发展成果逐个开花,心理劣势快速拉近。
等到00后,看的就是川皇了。
从我们的社会发展来说,一个逐渐走向衰落的美帝更有教育意义。
过去我们看一个上升期的美帝,情绪太复杂:有羡慕有愤怒有向往有不甘,滤镜太多。
现在实力提升,心态趋向平和,观美帝如观镜照己。以前看美帝的毛病,第一反应是大喜过望,你也有今天;现在再看美帝的毛病,笑容逐渐僵硬,因为怕自己也有今天。
特别是去工业化、金融资本过剩异化、贫富差距、全球治理、性别及种族平等,美帝做的好与坏,洞若观火。
美帝如今已经很难威胁中国的核心利益(至少需要付出极大代价),因此年轻人会逐渐将内部问题的优先级排在外部之前。这个舆论趋势,在川皇下台后表现得尤为明显。
所以,乐观地说,如果我们没有被自己的民粹主义冲昏头脑,那么真正的“摸着鹰酱过河”算是开始了。
以前不能叫摸,叫照抄,有啥学啥。
08年金融危机,某位大佬怒斥美方:我们以为你们有最先进的金融体系,照着你们学,结果你们搞成这个样子。从现在开始,你们不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会自己探索出道路。
就是这种精神。
美帝的历史不长,不到三百年;但就现代国家治理而言,美帝其实是个老国,我们才是年轻人。
作为一个基本上自下而上成型的国家,美帝的大量社会治理经验,是我们这个自上而下的国家所缺乏的。
在美帝上升时,哪些经验该学不该学,很难判断;但在美帝的停滞乃至衰落期,真正有效的经验就能发挥作用,更容易被我们观察到。
换个角度就能看到:别老去想美帝为啥衰落(太明显了),去想是啥东西支撑美帝还没有剧烈衰落。
你咋还这么能抗呢?
我觉得,金子就在这里面,而年轻人会比我们更容易看到。
中俄发布外交部长联合声明释放了哪些信号,会对当前国际局势带来怎样的影响?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50837070/answer/17963749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不复杂,其实就是陆权国家的复兴。有些理论老是老了点,但胜在好使,例如麦金德的世界岛。中俄不得不联合,很有可能中俄欧印都不得不联合,因为彼此在亚欧大陆上的扩张已经到了极限。真的让中国吞并东南亚、俄罗斯吞并中亚、欧盟吞并巴尔干、印度吞并巴基斯坦,你猜这四位老哥干么?有病才干。已经进入现代社会了,各强国宁愿做渣男。资源、贸易、廉价劳动力是要的,管社保管教育管治安这些社会治理,告辞。管C不管生。这就叫扩张极限,你已经不想再增加自己的社会治理成本了,本国国民已经让你很暴躁了。你在渴求增长,到处找市场,不管是我们的制造业产能还是老毛子的能源。所以这四位老哥再互相二五仔,根本上也必须合作。俄罗斯的工业衰败、欧盟的负利率、中国的产能过剩、印度的人口超前过剩,合作还有点出路,互斗只能加剧矛盾。别看这两天欧盟很跳,跳啥嘛,有种把中欧投资协定给停了撒。去年第三季度你欧盟的政府负债率已经到97.3%(对GDP)了,再跳我拍你一口气喘不上来。默克尔干嘛极力促成中欧合作?人家真是有大欧洲(约等于大德国)的理想,在到处找交易和资产来给欧元(新马克)赋值。而且吧,这四家只合作还不够,还得联合对外扩张各自的势力范围。中国要东南亚这个亚太经济的十字路口、俄罗斯要国际能源市场定价权、欧盟要全球新兴市场的投资准入、印度要…印度现阶段只要投资,他暂时还没那么远大目标。中俄欧三家要的东西在谁手里?最强大的海权国家手里呀,美帝呀。那个巅峰时有近3000个海外军事基地、现在还有近800个覆盖70个国家、控制了全球主要贸易和物流航道、掌握大量原材料定价权、控制大量国家的市场准入的,美帝呀。带英也算上吧,好歹还在42个国家有145个海外军事基地,帝国余辉。这点家底和美帝的加在一起,还是很吓人滴。真实局面对御三家(印度先往后稍稍)来说,跟意识形态鸟毛不沾,就是数学题。为什么中国老是投资东南非,而对西非有些国家有些克制?因为法国在象牙海岸、加蓬和塞内加尔有兵;为什么法国总能对美帝的中东政策叨逼叨几句?因为法国在阿联酋有驻军。没法国这点家底,你欧盟哪有基本底气去伊朗搞投资,把巴黎和法兰克福吹成“欧盟新金融中心”?但是吧,御三家身上的枷锁(握在美帝手里)都挺重的。有北约和SWIFT(国际结算系统)在,欧盟能做到事实中立就算万岁。至于为了迎合美帝而嘴臭两句,肯定的;俄罗斯还躺在苏联的遗产上,但普京和斯拉夫主义者们已经尽全力保留了一个基本盘。东边没有和日本签署二战后的和平条约,西边没有松开东乌,南边还在努力策反土耳其,算是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还打出了不少局部优势。虽然总体还在衰落就是了…局部能显著突破枷锁的,真的就是中国了,憋到了西太平洋的美帝“对中七成”。我们成了海权国家对世界岛封锁的锁链里,最有希望挣脱一块的环节。如果整好点,可能是“开始的开始”。所以独立性最强的中俄必须要站在一起,这符合双方最基本的国家利益。中俄之间表达明确互不对抗且强烈合作意愿的态度,就能稳定住世界岛的东部,并给塞了口球上了龟甲缚的欧洲形成一个良好榜样。老弟你要坚持事实中立啊,咱俩知道你链子栓得紧,但你得明白俄欧中欧三大板块之间不能再对抗消耗了,你也耗不起中俄两家。欧洲的事实中立,就是我们有更多投资和技术转移,我们压力小点;欧洲压低北约对东乌的投入,老毛子压力也能小点。美帝要补齐这些欧洲偷懒的地方,美帝的压力就会持续追高。不管是美帝的扩军扩装,还是各盟友及仆从国躺平要钱,总之要让美帝在世界岛边缘的成本上升,尽可能超过收益。能顶住高频次低烈度的拉锯,又不至于触发中俄经济腹地内的局部战争,最后破事美帝主动收缩,就算史诗大捷。很不容易,但命运翻到了历史的这一页,我们只能屏住呼吸。
为什么微博女权戾气这么重,且自诩社会地位高,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呢?
作者:姬轩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892308/answer/17961820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已经到了摸着美国过河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需要的是美国人的观点。
“身份政治的本质是,它要求对曾经的压迫者群体进行永久的惩罚和羞辱,并且让边缘群体获得不容置疑的统治。”
“身份政治已经住到了美国的机构并且占据道德高地,美国的政体正遭受来自学校,五百强企业,大多数媒体和影响产业,科技巨头和州政府的挑战。许多机构排斥,诋毁和攻击美国的一切,认为法治是种族主义的,言论自由是白人至上的,家庭是厌恶女性和恐同的,而除了开放国界以外的措施都是仇外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美国将不复存在。”
“身份政治主张对曾经的压迫者进行永久的惩罚,公开仇恨和歧视他们。信奉边缘群体的纯洁无瑕,而因为他们是纯洁无瑕的,所以他们必须进行无可置疑的统治。这一意识形态会瓦解言论自由和平等法治在内的美国根基。他们利用这种意识形态逼迫每一个美国人做出选择,要么遵从这种意识形态,要么成为被憎恨,被迫害的敌人,被剥夺就业机会和公民权,遭受理所当然的骚扰和暴力。一个伟大而公正的国家不能够容忍这样的学说和斗争策略,他们只会生产仇恨和冲突,并且导致经济和科学的衰败,并最终导致真正的暴政和叛乱。”
——Arthur Milikh. Real Clear Policy , Feb 16, 2021
辞职时被领导谈话挽留,这4个套路你一定要知道
最近,职Q上有网友投稿:自己提出离职后,老板主动挽留,并许下很多诱人的条件,还有留下的必要吗?
对此,有职友回复:老板挽留你,不是因为你多能干,而是这样成本最低。
可以说是一句话戳穿职场真相。
据我的一个HR朋友透露,几乎每个员工在离职的时候,多少都会被老板挽留一下。或是为了情面,象征性地客套一下;或是动真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甚至开出各种诱人条件,让你大为感动。
尤其是以下这4种“谈话套路”,在职场当中最为常见。如果是涉世未深的职场萌新,很容易掉进这样的“甜蜜陷阱”,在留下与离开之间摇摆不定,影响之后的职场发展。
套路一:心理攻防,出去以后会更糟
朋友小张前段时间向老板提离职,想要跳槽到自己喜欢的行业。没想到,三两句对话,就被领导给“打”回来了。
“你想转行,我不阻拦你,但你要知道,你要去的行业压力可不是一般的大,加班的频率也很多,11-12点下班都是家常便饭,不像咱们公司,工作压力不大,各类福利齐全……我是真心为你考虑……”
在老板头头是道的分析下,小张准备的好几个离职理由,都被开启“战斗模式”的老板一一攻破,只得“灰溜溜”地回座位继续工作。
这也是许多职场新人常犯的通病:在还没有思虑周全的情况下贸然向领导提离职。结果轻易便被对方的几句分析“打回原形”。
辞职不成不说,还白白给对方留下犹豫不决、想法天真等不好的印象。因此,提离职一定要慎重,如果没有想好就不要轻易提出,一旦提了,最好不要被轻易挽留下来。
与此同时,提前做好话术及应对准备。对于离职原因,最好只说目前公司绝对无法拒绝的辞职理由。如结婚生子、住房搬迁等,或是职业前景、语言环境等公司目前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
这样的话,老板再要挽留,也只能打“感情牌”,而不会轻易就把你的辞职理由推翻,让你感到难以拒绝。
套路二:画大饼,看似诱人实难履行
前段时间,一名网友的辞职理由一度成为网络热搜:“我肠胃不好,消化不了老板画的大饼。”
一语道尽职场人的心酸。
画大饼,作为老板的惯用招数,几乎每个进入职场的人,都感受过其“厨艺”。尤其是在离职阶段,这一法宝更是被用得淋漓尽致。
要么是,“公司以后会发展,到时候你们都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分红、分股自然是少不了的。”要么是“我们本来计划今年提拔你做部门主管,大力栽培你的,你要不要再考虑一下?”甚至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没问题,只要你愿意留下,公司岗位随便你换。”
对此,有不少网友调侃,平时并不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直到离职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地位是如此不可替代。
但饼虽然香,可细品之下就会发现,里面大多是一些基本无法兑现的承诺。或是许诺业绩好转就给你加薪,或是答应公司上市给你期权。
全然不谈现有问题,竭力为员工描绘一个长期的远大利益,鼓励员工为之放弃近期利益,蓄力忍耐。但员工最后逐渐会发现,许下的承诺多是空口无凭,事后很难实施到位。
套路三:先挽留,时机成熟再架空
之前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职场案例:
某企业部门主任小孙收到高薪offer,于是向公司提离职,被老板加薪挽留。
但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老板总是有意无意地将小孙的工作安排给他的下属,包括顾客资源和重大项目,甚至让其直接汇报工作。因此,小孙渐渐没事可做,权力逐渐被架空,薪酬也在一次人员调整中被削减。
无奈之下只能再次辞职,而这次老板什么也没说。
这也是职场很常见的套路:挽留只是缓兵之计,等有人可以完全接替你了,再秋后算账。
就像古语说的,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有跳槽的苗头,公司的老板必定坐不住。就算给你加薪升职,但在老板心中已经种下了一根刺。
虽然短期看,通过离职赢得升职加薪机会,或许达到了你的目标。但从长远看,一旦有了分道扬镳的意图,必定暴露出不稳定的合作状态。今后老板肯定会对你有所顾忌,大概率不敢重用你。同时,各类评优评奖等机会,都可能会受到影响。
尤其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员工,甚至会因为你谈判筹码过重,而有意识地削减你的权力,甚至找人取代你。等时机成熟,再想办法隐形逼退你,都是可能的。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离职被挽留的人,大多依然选择在一年内离职的原因。
套路四:再等等,延长离职时间
有的时候,离职不是你想走就能走。
虽然劳动法规定,在职人员可以提前三十天提交辞职信,解除劳务合同。如果是试用期,提前三日辞职即可。
但仍旧有很多职场人,在申请离职阶段,领导就是不肯批离职申请。
要么是公司每个月离职有“KPI限额”,这个月的指标用完了,只能等下个月;要么是现在缺人,要等新员工招到以后才能放你走。
如若不允,便动辄不发工资、不给离职证明等方法进行威胁。身边有职友甚至发生过被拖大半年才成功离职的情况。
因此,离职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固然重要,但如果你已经完成交接工作,并走完了正常的离职程序,老板依然拖着你浪费你的时间,那么你也没必要给对方面子了。
毕竟我们提辞职的初衷本就是为改变现状,以及争取更好的福利待遇。没必要一味忍让,白白错过最好的求职或是入职时间。
很多职场人都以为离职需要领导批准签字,但是辞职这件事,如果你真的想走,只需要按照法规履行应尽的义务即可,你的领导无法强行挽留。
最后,职场也是成年人的战场,既然有了离职的行为,那就最好为之负责到底。千万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是经受不住威胁诱惑,轻易便被“领导的挽留”给套路。
要知道,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离职,把握主动权,才有话语权。
留言说说,辞职时被领导挽留,你会怎么办?
上海房价已经跌了,之后调控不断,今年1月初刚上车,后悔买早了怎么办?
再怎么说“上海是全国有钱人的上海”,它的房价收入比高达二十几,中环以内的房价比东京同类地段还贵,内装和物业还不如东京,这都不正常。北京、深圳、杭州……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遍布全国。就算中国人多地少,房价收入比超过15这也太夸张了。
我们至今没有经历过完整的房地产周期。1992年以来虽然房价做过几次俯卧撑,但是大家一直以为房价永远会指数增长,这种梦幻早晚会戳破的。没有上千万中产阶层集体阶层滑落(2020年我国个税纳税人6500万),没有几个年份的购房者大面积负资产,中国人就认不清市场经济。
这一课早晚要上的。
窝姨的大洪水都过气了,我这经济大洪水不知道还能忽悠几年……逃
作者:邓铂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8239294/answer/17979173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