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公司裁员,都是裁那些看起来很勤快的员工?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741729/answer/173682626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谁说的?没经历过裁员?

真要裁员,第一波,先动又老又贵的。

说白了就是清理没有足够根基的高管。

我裁个小弟一年才省十几二十万,我斯斯文文请走一个高管,一年直接省了两三百万。

如果市场老大只有常规投放计划没有廉价资源、财务老大只会算账而不会做账搞钱,都会被一波拿下。

研发老大一般要好很多,因为研发老大往往自己都很难搞清楚下面在干什么,大boss更懒得重新梳理各种人月计划(大雾)。

第二波,取舍业务板块。

为什么虚头巴脑的“战略规划会”有时候会打得头破血流?因为你这个业务被画一横,整条线的兄弟直接滚蛋。

“这块业务公司不做了”,全线滚蛋;“这块业务优先级暂缓”,停止招人;“这块业务暂时收缩”,留俩人看门,剩下的要么降薪去别的部门,要么滚蛋。

麦肯锡波士顿当年的重要咨询业务,就是用“战略升级”等美好词汇,用三百多页的精美PPT,替不方便的大boss发出一个声音:

裁员。

第三波,留基本结构。

要大力发展的自然不用裁员。那些要“调整”的,就要精准下刀。

刀子的逻辑很简单:怎样割得最多,又能保证业务结构不崩?买卖还能继续做?

还存活的中层被拖去开会,领KPI吵部门预算,然后在数字范围内,玩抽积木游戏。

这个业务有两个人能做,那就留划算的那个,一般也是更便宜但能力只能勉强及格的那个。因为这时候大逻辑是“维系”,因此不需要“竞优”。

“更勤快的反而被裁”,往往发生在这层。

如果就是打算在一家公司里苟下去,那最重要的只有“不可取代”,勤不勤奋无所谓。

有的人给老板口活,有的人给老板996,其实本质都是这个目标。

对打工人而言,勤奋是个好品质,但找到不可取代的路径才是真功夫。这是陈腔滥调,但永不过时。

现实情况是,你再给老板996也有比你更年轻能熬的奋斗逼取代你,你再给老板口也有比你更漂亮活更好的取代你。只要你的技能还依赖于老板的价值网络你就无法拥有不可替代性。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永远是只属于自己的价值网络,比如自己独特的人脉,比如学一门可以自由职业的技术,比如拥有不打工也能产生自由现金流的资产。

如何看待国家卫健委答复「东北地区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称可以探索?对当地有何影响?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5095765/answer/17380238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木有影响。

购房或租房补贴?新婚家庭补贴?单身妈妈法律及福利援助?孕产费用减免?双职工家庭带薪产假?育儿教育补贴?租赁权保护?

母猪进到产期,饲料量都得加到1.5倍。你现在啥也不给就指望老百姓放开了生,咋地,人不如猪啊?

难不成还想“不生就减饲料”?

现在麻烦的是,我朝生育率走低,是多个问题综合产生的统一结果。跌破警戒线的低生育率不是病,而是多种病共同作用出的一个症状。

这种需要多部门跨地区综合协调的问题,是我朝体制的一贯软肋,九龙治水是也。

任泽平最近提到的一组数据就很刺激:

1997至2019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44%;

医疗费用持续上升,1995至2018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

房价快速攀升,2004至2018年房贷收入比从17%增至48%。

学校医院房子,哪个不是已经走在市场化的主流上难以回头?已经高度以服务市场为主的政府治理结构,加上外部庞大的产业既定利害(不止是利益,还有压制过度市场化造成的短期经济损失),哪个部门能牵头统筹解决?

你卫计委脸这么大啊?

去年年底沸沸扬扬的“控制社区团购”,几个部级单位联合发文加约谈,“九不得”言犹在耳,表情很是严肃。

但结局就像我当时预测的:没有具体可执行的政策细节,社区团购依然在疯狂扩张。去年后半年这个领域融资接近百亿,新年不到俩月,赛道总融资额已经逼近四百亿。

很多城市的独立小商贩,已经注定被垄断资本扫荡出局。

百亿的既得利益都拦不住,医疗教育房产的市场化资本以万亿为单位,没有哪个部门真的能下场控制。

无法平抑市场化的教育医疗房产等产品的价格,也无力短期内大量供给同类的廉价公共资源。你不给猪发免费饲料,猪还得自己去996买越来越贵的饲料,你觉得猪还生不生?

猪也没这么傻啊。

生育这项活动,本质就是人类这个物种的再生产;要刺激再生产,最基本的就是追加投资。

投资增加了,有便宜的房子住生娃不花钱公立幼儿园随便进,你才有资格抱怨“啊原来高学历女性还是不愿生”,“啊我们要促进男性参与家庭劳动”。

说到底,你得先做到日本已经做了的事,才能开始讨论“只增加国家补贴还不够,还得进行女性孕育期及产后的劳动保护”等问题。

而且日本总和生育率还有1.4,咱们现在应该是在1.5了。大概再过两三年,我们怕是在老龄化与少子化上赶超日本,痛失一个参照物。

韩国总和生育率应该是0.9,咋地,拿韩国做最后的尊严垫底?

日本人均GDP 4万美刀,我们现在是1万美刀。“未富先老”真的不好玩,这是在根基上坐实了中等收入陷阱。

乐观者在等待人造子宫和AI机器人,悲观者在学越南语?

在医疗教育房地产三大民生支柱型行业都以市场化为绝对主导的现在(而且是行政控制供给型),生育率就是无解,因为饲料没有加,还在涨价。

要钱还是要人,这是最本质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钱?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0570935/answer/17461462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因为对增长的预期在降低。

1980年,主打“无品牌、廉价、优质”的MUJI开张,在当时的日本是个异类。

彼时的日本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即将迈入泡沫经济的疯狂。“东京房价买下半个美国”的故事很多人听过,我举个具体点的例子:

1987年,东京兴起了“氧吧”,大量白领涌去吸氧,觉得这是一种放松神经的手段。

3分钟,100日元。

照1987年的汇率来算,这100日元相当于2.65元人民币。当时国企工人大概50元左右的月薪,猪肉约1.8元一斤。

吸半个小时,一个国企工人的月工资就没了。

想了解日本泡沫经济时代的疯狂,建议去玩如龙0。总之,那是个还没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敢空手去借300万日元贷款、银行还敢闭眼放款的时代。

90年,泡沫破了,MUJI开始起飞。

驚安の殿堂(咋翻译?便宜得吓死人的圣地?),堂吉诃德连锁商超也火了。

大规模裁员、普遍收入停滞、合同工取代正社员。成长在这个环境里,看着爹妈或周围人背着沉重的房贷(房价还砍半),自然会有草食男。

80年代日本家庭主妇最爱看的节目是介绍海外旅游圣地和名牌包包,90年代就成了“如何不花钱或少花钱自己做小玩意”。

插一句,我和我周围一些朋友,都遇过这类情况:单独请初来中国的日本小姑娘吃饭(馆子肯定还不错),小姑娘都很惶恐。

因为照她们的认知,如果不答应对方的“心意”,那就应该要AA;但是馆子不是切牛排就吃海鲜,她们怕掏不起。

草食男恐怖如斯。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也差不多这个处境。

为什么对钱这么感兴趣?因为钱难挣,而且就当下对未来的判断,似乎会一直这么难挣。

或者,一直就是这么多。

六保六稳都听过了,可你仔细想想,“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这是一种怎样的预期?

地方现在的口号是“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三保。这三保的内在含义是: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已经时不时发不出了、为了就业和中小微企业我还不能多收钱、所以麻烦继续给我放贷款。

只能这么保持运转。

20年实际收入增长2.1%,实际消费下降4%,储蓄率回升。这明显是转入了降低对未来增长预期后的厌恶风险型。

当然,疫情与连带的经济衰退只是临门一脚。和日本泡沫经济末期那种急转直下不同,我们停在经济缓速增长已经好几年了。

“新常态”这词正式诞生于2014年,风投公司的数量巅峰在2016年。

从公众心理上,房地产和互联网的高增长都一定程度上修饰了这种“放缓”的情绪。但20年疫情下的中小微企业批量倒闭,和房地产的热潮和互联网巨头动辄百亿的投资形成鲜明对比,教育了公众。

这事和你没多大关系。

于是疫情这临门一脚彻底扭转了消费情绪。

是,很多人都在讨论21年的消费反弹。但别忘了,所有数字都是基于20年低谷的同比数字。21年GDP增速很可能在8%到9%,但换算成无疫情常态,实际是5%到5.5%。

对我们这个体量,5%已经很好了。可是收入增长的结构性问题没有改变。18/19年实际收入增长是约6到7%,高于GDP增速;但20年中国GDP增速是2.3%,实际收入增速是2.1%。

还还包了金融和房地产的增速在内。对于自住房产且无金融收益的广大群体,收入增长恐怕更低。

所以,在乎钱了呀。

尤其是年轻人。普遍产能过剩下的投资放缓、国家投资领域的高门槛、资本过剩下的金融监管,他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搞钱越来越难。

“你们当年怎么能够一个草台班子一份PPT融1000万?”

时代变了呀,胖友。

这样吧,要不也学当年的日本,做个“如何廉价生活”的up主?搞不好有搞头?

三和大神们已经被逼着去打长工,但三和精神永存。

省联社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岗

1.负责互联网金融类产品的策划和设计,编写产品需求文档;
2.负责产品研发项目的管理和评价,组织协调系统设计、开发、技术测试、产品验收和上线推广等工作;
3.负责跟踪和分析互联网金融类产品的运营情况,对产品进行持续迭代和优化;
4.负责配合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创新,指导农商行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创新;

1.具有3年以上互联网金融行业(银行、保险、第三方支付公司、金融服务外包公司)产品设计、营销、数据应用挖掘、风险控制、支付清算体系研发等相关工作经历;
2.熟悉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及业务发展趋势,能独立组织编制具体产品的管理制度、操作手册、产品手册;
3.具备较好的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合规意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4.具备较好的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团队管理、营销推广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文案编写、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哪些?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为哪几类?时下互联网金融理财很流行,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也有不少人对其跃跃欲试。如今,市场上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琳琅满目,按照理财产品品种的不同,可以分为互联网基金、互联网债券、互联网货币及互联网保险等;按照发行公司的不同平台类型,可以分为互联网平台类、银行类、基金直销类、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类。请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体分类介绍。

一、互联网平台类

互联网平台类可以根据各平台的业务领域不同,进一步细分为电商类、门户网站类、搜索网站类。其中,电商类代表有阿里巴巴旗下的余额宝和招财宝、腾讯推出的理财宝、苏宁云商的零钱宝以及京东商城推出的小金库等;门户类以网易旗下的现金宝以及新浪微财富为代表。

二、P2P类

P2P类产品是互联网直接理财的产物,即资金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流向资金需求方,出资人享受资金出让的期待年回报率,P2P产品与一般互联网理财截然不同,其对接的多是中小企业,因而风险特征也完全不同。P2P产品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出借企业的信用风险、经营不善及P2P平台的跑路风险,本质上是信贷产品。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三、银行类

感受到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压力,各大银行纷纷开始触网,在原有的理财产品基础上通过与基金公司或互联网的进一步合作,陆续推出了各自的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如中国银行的活期宝、平安银行的平安盈、工商银行的薪金宝、浦发银行的天添盈等。一时间,银行推出的宝宝类产品在市场上大行其道,让各出借者看得眼花缭乱。

四、基金平台直销类

传统基金直销类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货币基金为本质,披上互联网金融外衣的理财产品与基金公司直销推广的产品,在原始期待年回报率率上并无差异。

五、电信运营商类

电信运营商高姿态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纷纷推出类“宝宝”理财产品,其本质上是激活了手机用户预存话费的沉淀资金,让其时时拥有货币基金的出借期待年回报率。

六、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

货币基金最大的优势在于期限短,流动性好,信用度高。但所谓风险与期待年回报率成正比,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宝宝”类货币基金最大的缺 在于期待年回报率相对偏低。

以上就

互联网金融产品初识(产品经理篇)

我们每次在面试经理的时候,都可能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什么叫产品?目前市面是对于不同产品,很多互联网公司也会给出不同的定义。

腾讯产品经理的视角是:任何东西是可以看作是“产品”,它的好坏取决于它被需要的程度,以及它满足外界需要的程度。比如说宝马汽车、卫生纸、男人之于女人等等都是产品。

市面上对于产品的定义: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供用户使用或消费的、可满足某种欲望或者需要的任何东西。产品是满足用户需要的复杂利益的集合。

有形产品:衣服、汽车、手机等都是属于有形产品,比较好卖,比较容易被传统所接受
无形产品:网络广告、输入法皮肤、电子优惠券、快递服务等都属于无形产品,它往往不容易被理解,需要被体验
本文主要站在产品经理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剖析讲解。从产品基础入门互联网金融产品开发。

互联网金融产品分类和定义
互联网金融产品是指借助于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产品也是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进行深刻变革后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

互联网金融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第一类:网络支付

支付领域有两类典型产品: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的特点是业务侧重线上,并且和电商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小部分走线下的商户支付。主营代收代付业务等

比如说: 支付宝、财付通、京东支付、汇付天下、中国银联等第三方支付公司

第二类:网络理财

理财类的典型产品是:基金电商

基金电商近两年的崛起是来自于第三方基金销售资格的牌照红利,这种模式主要拓展的互联网这个销售渠道,基金公司纷纷成立内部电商部门,同时也借助了外部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

比如说天弘基金的余额宝,各大基金公司入驻蚂蚁金服的财富号,微信也在最近取得了基金销售牌照。

第三类:网络贷款

贷款类也是两类典型产品:网络银行和P2P网络借贷

传统四大行以及各大商业银行目前有官方手机银行APP,将各家资产和负债业务搬至线上。P2P网络借贷是互联网和民间借贷的融合,它在经过野蛮生长、暴雷跑路和行业整顿后,目前也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

比如说: 工商银行的融e行APP,蚂蚁花呗、京东白条、陆金所、人人贷等

第四类:网络证券

目前网络证券有两类典型产品:以炒股软件为代表的证券网络交易和证券网络社交。

证券行业在最近十年加快了互联网金融产品战略的演进,主要有三种形式:传统券商互联网化、新兴互联网券商及炒股工具类与社区类应用。

比如说:大智慧股票软件、老虎证券和富途证券等产品

第五类:其他互联网金融类产品

比如互联网+保险类金融产品(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互联网+信托(比如说中融信托直接开设互联网金融平台)

从上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特点: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数据产生、数据挖掘、数据安全和搜索引擎技术,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诞生提供有力支撑。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形成了庞大的数据量。云计算和行为分析理论使大数据挖掘成为可能。数据安全技术使隐私保护和交易支付顺利进行。而搜索引擎使个体更加容易获取信息。这些技术的发展极大减小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风险,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边界。

  1. 解析产品的五个要素

案例1:360安全卫士

产品的内涵
解决用户网络安全的本质需求

产品的形式
查杀流氓软件,通过打补丁的方式修复Windows系统的漏洞,查杀木马、拦截钓鱼欺诈网站以及优化加速、电脑清理、系统修复等电脑管理功能。网页防护墙、保护用户账号安全,云查杀,构建全面防御体系。

产品的外延
优化加速、功能大全、小金库、软件管家、游戏管家等,其中优化加速和功能大全等功能可以理解为从性能角度满足用户的需求。小金库是360借条作为广大360用户提供一个投资和借钱渠道的入口平台,这些都是附加价值

产品的理念
微创新,周鸿祎概括微创新的三个方面:第一、产品要从小处着眼,贴近用户需求心理;第二、产品功能一定要专注,不要求大而全;第三、在产品更新上,小步快跑,不断试错。

产品的终端
普通用户版和企业定制版,360手机卫士(Andriod版和Symbian版本)

案例2:陆金所APP

产品的内涵
做用户值得信赖的投资理财平台

产品的形式
最新APP主要分为四大模块:首页、独家、发现和我的。首页按照投资产品分类展示零钱理财、期限理财、网贷、基金、养老年金、资管计划、会员交易、爱理财和保险等入口。为用户丰富多样的投资理财产品。“独家”是发布陆金所独家投资服务和与外界合作推荐板块。“发现”主打建设陆社区,为会员提供话题谈论板块、资讯头条板块、会员俱乐部活动板块等。我的主要为会员提供账户管理和资金管理等功能

产品的外延
“独家”和“发现”两个板块的内容,在满足客户投资理财的基本需求上,为客户提供了精选活动、会员礼包、积分兑换和会员成长等附加增值会员服务。提高用户活跃度以及跟客户互动,使用户对产品产生粘性。这些都是陆金所APP的附加价值

产品的理念
陆金所产品重点强调“信赖”。作为平安集团下一站式理财平台,陆金所向用户传导着背靠平安实力雄厚,资金安全,服务多元,是值得用户信赖的一个产品。

产品的终端
陆金所官网是Web端,手机APP(IOS版和Andriod版)

  1. 成功产品的定义

如果说到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大家可能首先便能想到苹果公司的各种产品。那么我们不禁会问:什么才是成功的产品呢?如何评价一个产品是否成功呢?

乔布斯认为:满足用户是平庸公司所为,引导客户需求是高手之道。那么所为成功的产品就是:能引导和创造用户需求的产品,创造或改变目标用户生活方式的产品,拥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同时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巨大商业价值的产品,才是成功的好产品。

其实我觉得用通俗的大白话解释便是:能够让用户爽同时又能赚钱的产品(哈哈,说得比较俗气)

  1. 产品类型

目前主流互联网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但是就目前互联网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各家多元化,每种产品已经不能简单地划分为以上五种类型的产品,而是以上五种产品类型的组合,比如说:

工具+媒体:搜狗输入法或迅雷下载运行过程中弹出新闻资讯的窗口

社区+平台:知乎和豆瓣网从最开始的web2.0,到现在也有开放平台,对外提供API接口

工具+平台:360安全卫士的小金库和软件管家,就是在杀毒软件工具上提供了一个网络借贷的平台和一个软件商城的平台。

媒体媒体+媒体

媒体+工具+社区+游戏+平台:新浪从最开始的门户起家,后来有了工具型产品新浪邮箱,之后论坛、博客、微博等社区型产品和微游戏的游戏型产品。目前新浪也有自己的新浪微博开放平台,能够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微博信息、粉丝关系,提供微博营销等功能。

  1. 产品战略和战术

要想全方位理解产品,仅仅知道产品定义、产品价值、产品类型、以及什么才是成功的产品,这些对于产品的分类还是远远不都的。我们还必须了解产品的战略和战术。

广义上的战略泛指对全局性、高层次的重大问题的筹划和指导。是战术制定的根本需求。而战术是为了实现战略。战术是指导和进行战斗的方法,战略是战斗所想要达到的目标。

在我们常用词语中有战略与战术之分, 战略的基本含义始终都是关于全局性、未来性、根本性的重大决策。战略不同于战术,它们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明显区别。

产品战略可以通俗理解为这个产品基于企业愿景而产生的整体谋略计划,而产品战术就是按照战略计划的具体实施过程,也是技术、技能和技巧等。

战略的重要作用是用分析工具判断一个行业的好坏,战略分析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行业分析。这个行业是好是坏?是要进入这个行业还是进入另一个行业?

第二:产品选择。比如说互联网行业是要做游戏还是视频?是工具还是媒体?

第三:行业定位。是做领军者还是追随者?

第四:打倒对手的关键竞争要素的选择,也就是说,要在一个行业里取得成功,其关键是在哪里?

行业分析——常用工具:波特五力模型

互联网金融产品

网销领域亦属于电子商务的细分,不同于普通电商售卖快消日用品,金融网销平台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不少第三方平台已在行业里多年,有明显的客户优势,但其中不少隶属于上市公司,如证券之星、金融界、天天基金网、同花顺等;或已被收购如天弘基金、数米基金网和好买基金网。该领域的投资逻辑一般有两种,一是拥有用户量优势企业收购龙头平台,强强联合,如腾讯收购好买网;另一种是“余额宝”模式,阿里通过收购优质中型基金公司,将其货基产品直销给粘性高基数大的支付宝用户。目前依靠单一平台模式运营的独立网销公司并不多,更多需要与其他业务结合产生协同效应。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用体系这一块,还处于空白状态。无论从投资方,还是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者的方面看,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用体系的建设需求是迫切的,这一体系的建设,需要新型的互联网技术和传统的银行行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提供者,要求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网上资质注册登记,加强市场准入条件,建立信息披露系统等;对于消费者,要求网上开户实名制,网上金融账号与现有信用机制相挂钩等。

网络支付
  支付领域有两类典型产品:支付宝、财付通、易宝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特点是业务侧重线上,并且和电商有紧密的联系,也有一小部分拉卡拉这样走线下商户的。

网络理财
  理财类的典型产品是:天天基金为代表的基金电商。基金电商近两年的崛起是来自于第三方基金销售资格的牌照红利,这种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网络贷款
  贷款类也是两类典型产品:阿里金融为代表的网络银行和人人贷为代表的P2P。阿里现在已经可以实现贷存汇三个功能了,和传统银行的区别就差那张牌照。

网络证券
  目前网络证券有两类典型产品:以炒股软件为代表的证券网络交易和以雪球为代表的证券网络社交。

网络金融创新
  网络金融创新,指的是所有通过互联网技术直接从原理上改造金融的产品,典型的是比特币。

专业真的会限制人一生的发展吗?

作者:邓铂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4852842/answer/17457650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句不好听的,我们都是“多余的一代”。

随着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发展,长辈和师长们描绘的让莘莘学子挑灯夜读牺牲正常青春发动一轮轮ZS式冲锋的“大学毕业人上人”天堂图景已经不复存在。多数大学生就是一个基本劳动力,成为“人上人”的比例正在回归社会均值。“人上人”的位置就那么一点点,你我挤不进去就是白白塞了一脑子屠龙术的多余人。《红楼梦》的悲剧内核是啥?补天无用。对中国的读书人来说这是最可怕的噩梦。

然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又比较失败,在专业结构设计上落后于时代需要,在专业课程内容上落后于时代需要。于是大学培养出大批一毕业就转行的传统专业毕业生,培养出一批进入职场从头开始的专业人才。

因为鸡算鸡专业培养不出足够的合格码农,才有了各行各业转码的机会。

学了宇宙机就能进大厂当P9,35岁股票期权上市实现财务自由么?我在超市的收银员同事里就有好几个宇宙机毕业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自力更生从宇宙机转财。考了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还是当不上小财,只好找个超市当收银员,说出去也是柴务工作者。

大家看某个专业公考的需求比较高,然而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能如愿考公上岸么?这种例子不用举。公师医永远的神?我有个在县中当老师的朋友,一本师范院校毕业,他感恩命运的眷顾,因为他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当快递员的学长送来的……。

大国工匠现在都让人骂化了,不说也罢。现在芯片行业这么紧俏,大陆培养的博士还是老老实实给呆丸来陆务工的老师傅打杂。大陆的博士在这一行摸爬滚打十年,才是芯片领域合格的人才。

以上的例子举不胜举。

如果你的目标是“人上人”,或是希望像多年前毕业的学长和有大学文凭的长辈那样成为社会精英阶层,那么你都会有远高于前辈经验的失败机率。如果你把自己的前途押宝在专业上,很不幸,没有用的。“多余人”是伴随我们这代人终生的焦虑——

生来入学升学难;

成人之后就业难;

职场竞争压力大;

交配繁衍奥德赛;

重疾意外难提防;

老来空巢无人闻;

所以说推荐大家考山东大学(副部级)拿咪蒙老师同款古典文学硕士学位,贩卖焦虑这事似乎能吃一辈子。

括弧:如果是国产青年男性那就更多余了。女青年只是在职场上多余,男青年不但在职场上多余,在婚配上也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