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流传的 35 岁很多人会失业,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真实存在的?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814058/answer/13099029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是真的。我找不到什么坚实的宏观数据,照知乎传统,讲故事吧。
在我还在互联网行业时,我几乎看不到几个35岁以上的老哥。
少有的例外是小米初创期,雷总凑了一大票行业里的老兵熟手,团队里常常能见到35+的同事。我89年的,11年进小米,有段时间还是全公司年龄最小的员工。
但小米前几年也大搞“90后化”,开大会时公开说“要增加更多90后员工”。后来不少在场的80后老同事告诉我,听到这话时,他们都是心里一沉。
90后别高兴,马上启动“00后化”。
你觉得小米狠吗?不。小米在互联网企业里算少有良心的,你在小米能熬,是有机会签无限期劳动合同的,就是不犯大错可以混到死的那种。
要知道,满几年和你重签一遍,确保随时能低成本干掉你,这才是互联网HR的基本准则。
后来我混迹于工业互联网,时常去拜访一些服务于细分工艺工序的产业技术企业。
一进门,满屋子叔叔阿姨。
我已经31岁了,我得喊叔叔阿姨的,都快五十了。他们赚的不多,四十多岁的人,一年大概收入20w到50w之间。但说实话工作量不大,每天到产线和车间转转,看几个元器件,指点几个问题,然后就可以抽一下午和你聊聊淮扬菜和粤菜的相通之处。
无独有偶,我在小米时的一位姐姐——今年应该36了——跑去一家数据公司做销售合伙人。这家公司虽然技术底子不错,但是市场领域太细,看着颇无聊。
这姐姐当年在小米管过的销售按百亿算,我自然是不理解,问她她说:
你知不知道在这家公司,所有人当我是个小妹妹。也是,技术团队平均年龄46岁。
产业链位置稳定、有技术壁垒、沉淀经验有价值,这些行业和工种都不介意你是否过了35岁。
但是没有这些,35岁就是个极危险的年龄。
疫情期间,我手上屯了二十多份简历,都是一些以前在互联网圈混个脸熟的朋友。疫情一来,他们集体塌台:
35岁左右,恰逢经济下行,公司要调整,发三个月给你,江湖再见吧。
赋闲在家第一个月:
没事,我,行业老人了,跟猎头打个招呼还不是分分钟走马上任;
赋闲在家第二个月:
title低点无所谓,工资要求也不是死的,反正能上班就行,你受累多问问;
赋闲在家第三个月:
正宗潜江小龙虾,尾大肉厚,冷链直达包活,三斤起卖量大从优,详情加微信。
公司是来赚钱的,公司不是来为你的人生负责的。不管是当年的联想还是今天的华为,这些话都早已摆在台面上。
那你最有产出的年纪,不就是没结婚至少没孩子的时候么?你年纪一大,上有老下有小,成本不就高了么?
你说你没办法,老人病了孩子要读书,加的工资一分钱没进你口袋。公司两手一摊:那我们也没办法,你爹妈孩子和公司有啥关系呢?
你不掌握生产工具,你只有自己这个生产工具。那当35岁到来时,你就要扛着工具折旧的代价,忍受越来越老化的工具承担越来越大的产出压力。
你只能自己忍,因为公司不会帮你忍。
写到这,想起刚入行4A广告圈的一件趣事:
我问当时我的老板,广告人40岁后都去干嘛了?因为公司里基本见不到几个40岁以上的,有也是合伙人。
老板说:开餐厅呀、开超市呀、搞连锁加盟店呀。
我一脸懵逼。
老板看着我,语气严肃起来:
记住,No Country for Old Man,No country。
嗨,核心还是工龄是否等于积累。
那么显然工程领域更容易出积淀,有些东西没那个时间就是不知道、做不了。VC看创始人,互联网方向的,一茬茬的年轻好汉,半导体方向的,没有20年扛不起这个活。。。
2020经济就业这么严峻,为什么不能靠房地产继续拉动经济?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730817/answer/13147613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地价是百租之母,别拉了,再拉就奔阿根廷去了。
你开了间隆江猪脚饭,今年周围房价涨了。
房价涨就是地价涨,地价一涨,就会导致租金上涨。你从哪搞钱交这些多出来的租金?还不是给你的隆江猪脚饭涨价。
如果只是租金涨了也罢,实际上你的员工成本也会跟着涨。你这片地区,线下的产品和服务都被租金抬起来,你员工的生活成本也会涨起来,你该给还得给。
当然,你可以让员工住在15公里外,每天来回通勤两小时,你加点交通费就好。
但还不止租金和用工,装修和设备维修的费用也在涨。记得前面说的“地价拉动区域内租金成本上涨”么?大家都要转移成本嘛。
于是我在佛山18元一份肉一大坨的隆江猪脚饭,在北京成了30元起,皮比肉还多。
要知道北京的肉价可是比很多城市要便宜的。首善之地,菜篮子工程特别到位,是物价局平抑物价的重点工作地区。
这是地价上涨带来的第一重压力,社会整体的经营成本与生活成本被拉高。
这也是为什么香港能出那么多屁事:
为我提供低价消费的场所都没有了,那些大排档士多店因为扛不住租金成本纷纷转让,留下来的不是金铺就是美妆店,我早餐买金子吃化妆品啊?
拉高了社会经营成本和生活成本后,资本会自己找出路。
我家留下的大排档不赚钱,但这间屋值钱。把屋卖了,换个几百上千万,我也去买屋去。
一旦你确定这个收益范式,资本的增殖本能就会催使大量“受害者”转型为“加害者”。
深圳就是个典型。现在深圳的房地产资本方,有不少是十年二十年前在深圳搞工厂的。有的是做组装,有的是做元器件。他们做着做着,发现做业务不赚钱,但是厂子的地越来越值钱。
这就是创业不如买房。
你跟他们讲产业升级,他们当笑话听:一个两个在老本行里干了十年,再投入研发优化技术,能把利润提升几个点?能有把厂子买了去买地赚钱?
所以央媒天天骂实体老板搞房地产是不务正业,但能假装收手的都是国企,因为要听指挥。民企依然以商会、地下钱庄、基金的形式疯狂涌进房地产。
这是地价上涨的第二重压力,刺激脱实向虚。
民企老板们都下场玩房子。国企虽然台面上不敢,但也偷偷通过各种关联公司,把从国开行拿来的低息贷款,利息加码放给各路民企老板们去玩。
这一切,银行都看在眼里。你是银行你怎么想?靠,房子果然是硬通货。
以房为本成了中国金融界的共识:你公司本业做得好还是烂不要紧,有地有房就行。你今年全年亏损,结果卖了块地把报表做得漂漂亮亮,那你也是好公司。
想想贾总工三那块地,多少人惦记,有谁真在乎他乐视的主业到底咋样?
你拿乐视的资产结构去对标科创板上那堆公司,你会发现乐视其实挺好:有实体产品有服务有版权内容有数据,还有一堆地。
在这个导向下,我国的金融化,实际上只给房子定了价。像合同、专利、版权等商业资源,整体上是不被我国金融界所认可的,没有金融界认可的定价,自然没有交易,也难以正常获得贷款。
那等于银行在告诉所有人:买房吧。
这就是第三重压力:房地产资本的自我循环。
凡事有度。
房地产是可以带动基建,带动家装、家电、出行等数十个行业。但是这些带动是有代价的,也是有边际效应的。
带到真正解决就业税收与国家良性的实体经济普遍失血,不好吧?
我给你们看个神标题:
大量资本已经淤积在金融板块(也就是以房地产为资本锚定的交易),无法进入民生增长领域。所以生产活动在跌,因为没钱;消费物价在涨,因为钱太多。
虚拟与实体看着对方干着急。
虚拟对实体说:我们钱这么多,你们去消费呀,去生产呀,你们消费生产我就把钱给你们;
实体对金融说:扑你阿母,我就是没钱去消费生产才这个鸟样,要你说;
金融问:那你钱去哪了?
实体:买房买地啊。
金融:你可以不买呀。
实体:扑你阿母,企业没地拿不到贷款,社畜没房结不了婚养不了娃。你以为我喜欢拿半辈子的钱买钢筋混凝土啊?
金融:那你要不再借点钱?六个钱包大众创业之类的?
实体:那你怎么不发钱?
金融:socialism!要按市场道路走!
实体:我不消费不生产,不就符合市场道路咯~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5814058/answer/129945380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目前我身边同事有6个人,从年前到现在投简历无数,到现在都找不到工作。开始反馈年龄不符,现在公司反馈不匹配(善意的反馈)。
我身边,坐标深圳:
同学老婆35+ IT行业,运营,迫于生活,去做月嫂了
同事 35+ 女App,回武汉发展了
同事 35+ 女,大龄美工,跟他老公一同回四川发展
同事 35+ 女,IT运维,跟他老公回长沙发展
同事 35+ 男,回长沙发展
同事 35+ 男,在广州创业,他说如果深圳可以一年¥就烧煤,广州可以支撑2,3年
同学 35+ 男,深圳呆不下去了,会哈尔滨创业,做抖音流量入口
同学 35+ 坐标哈尔滨,摆地摊网友 35+ 加盟熟食,月入 2-3万
网友 35+ 加盟百果园
同事 35+ Oracle 失业,去了外包公司
同事 35+ 转行去了工业设计领域
同事 35+ 去卖保险
剩下的 35+ 程序猿进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你懂的。
还有找不到工作临时做了外卖骑手,滴滴司机,甚至小区保安。
那些抖音上外卖小歌帮忙改BUG,这个故事应该真实存在。
以上都是真实案例。
程序猿的职业生涯27岁前,不知道猎头是何物28岁那年,开始被猎头盯上;35岁之前,每周平均2个猎头电话,你错误地认为自己很值钱……到了38岁,差不多每个月会接到一个猎头的电话。猎头的电话和你的身体一样,开始走下坡路;等到我40岁之后,几乎没有猎头联系你,于是你主动联系猎头,但是没有下文;简历挂到网上半年都无人问津……35+ 岁不失业,还是可以在公司干下去的。一旦失业就找不到工作。
但是公司裁员的原因很多,并不是你能力不行。
绝大部分裁员是因为公司战略转移,产品调整,或者成本转移,这种裁员是连锅端,从管理层到基层无一幸免。比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甲骨文关闭整个中国研发中心事件。
这种裁员不是苦练技术就能避免的,我的同事从甲骨文离开后,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中间去了华为外包公司,无法接受996福报,今年3月份离职。
很多鸡汤告诉你转管理,80后告诉你转管理这条路也走不通。这是一碗毒鸡汤。
首先你真的适合做管理吗?
你的情商怎么样?
越往上爬竞争越激烈,你的优势是什么
中层管理保不住你的饭碗,高层也经常变动,除非做到合伙人
当你去找工作的时候,你将面对下面的问题:
面试你的人比你小10岁,他有压力。
你的上司比你小10岁,他有压力。
你的老板比你小10岁,他有压力。
即将以90后为主力的团队中,你这样一个老人是格格不入的。80后与90后是有代沟的,90后跟90后一样有代沟。
公司综合考虑「后浪」的性价比,比你高。
这是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原因
以前我认为我的收入会像我的阅历一样增长,残酷的现实面前我发现人的收入是抛物线。
如何看待 2020 年 6 月 29 日晚,印度宣布封杀 TikTok、微信等 59 款中国 App?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177760/answer/13115632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没用啦。
Paytm
印度第一电商支付系统,约3.5亿用户,年收5亿美元。
阿里巴巴和赛富资本占股份60%。赛富的老大是阎焱,当年和雷士照明公开翻脸的那位。
Flipkart
印度第一电商,约3亿用户,年收61亿美元。
腾讯占约10%。
OYO
印度第一酒店订票与酒店连锁企业,约1.8亿用户,年收9.5亿美元。
滴滴占约7%。
Ola
印度第一网约车,约1.25亿用户,年收3.1亿美元。
腾讯、赛领资本与中国亚欧经济合作基金占约10%。
Udaan,印度第一B2B平台,腾讯和高瓴资本投了,约10%;Swiggy,印度第一食品零售平台,腾讯、美团、赛富资本、高瓴资本投了,约20%;Zomato,印度第一食品配送平台,蚂蚁金服投了,约30%;BigBasket,印度最大在线食品电商加零售,阿里巴巴投了,约25%;Snapdeal,印度批发零售平台,阿里巴巴和富士康投了,约18%;Dream11,印度最大游戏平台,腾讯投了,约11%。
在过去这几年里,中国资本投资了印度三分之二的初创企业,投资额至少10亿美元。
当年国内玩C2C,copy to China,把美帝一切成型的商业模式搬到中国来,一定有机会。
知乎不就是照着quora抄的嘛,不寒碜。
美帝的商业模式在中国改造完毕后,形成了一整套可以在发展中国家推行的互联网模式,也就是C2I,copy to India。
只不过这次的copy对象,不是美帝,换成中国了。
国内资本在纳斯达克纽交所港交所上的收益,你以为都拿回来啊?那是刀乐啊大哥,我朝对刀乐一向是貔貅态度,只进不出。
那海外美元拿来干嘛?当然是拿去做资本的增殖啦。怎么增殖最快?当然是复制啦。
所以投资界的新名言:
印度就是10年后的中国。
不是否认印度人民的伟大啊,但是…有被冒犯到。
印度想在互联网上禁中国,基本就是个闹别扭行为。
上面的投资里,中国资本并不都是大头。但是搞复制,不是靠钱就可以的,否则软银自己就能把印度的互联网撑起来,何必到处找腾讯阿里美团携程去跟投。
中国资本不仅带钱投资,还带商业模式和技术,这才是关键。
怎么在一个10亿人口里把商业模式落地,这些成熟经验只有中国资本玩过,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所以印度想在这件事上真正拦住中国资本,那是有点想多了。
和很多外界渲染的不同,中国对印度投资(FDI)其实很小,比例占所有对印外资的0.52%,连新加坡对印投资都占到了6.2%。
之所以中国对印投资能有这么大的影响,是因为中国主要投资在印度的新兴领域,而其他国家的投资往往是奔着印度那点实体资产去的。
你可以说这是中国资本的惯性,也可以把这事形容成中国想拉印度一把。总之,对印度来说,中国的钱是“好”钱,拿了存在增长可能;毛里求斯那堆海外户头,搞不好都是印度本土贪官洗完的钱,是奔着控制国家的电信基建和炼油厂去的。
这点钱都不要?
不要挺好,对我一个中国互联网人来说。
资本失去了一些增长机会,但是国内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大概会在几年后认同我:
你们码农不想工作被外包到印度吧?
别跟我嚷嚷不可能。我在非洲和印度人打过交道,我知道他们的秉性。
但一切“秉性”都不是资本的对手。一旦国内的业务模式在印度落地跑通,那边效率到国内的70%不是问题;而国内程序员的工资,早是他们的400%了。
越南服装工人的熟练度至今都没到中国工人50%,不还是照样包出去。
你们会理解我为什么老是喊“工业霸权”的。
总之,非常好。
不指望能逆转资本的增殖本性,但是希望印度国家决策的混乱能够自我消耗一点优势。
因为不在我们体系内的工业化国家,都会成为我们的对手。
中国怎样走出内卷?
谢邀。
老生常谈了。
“华盛顿不是一个生活的地方。这里房租高,这里吃的差,这里的灰尘令人作呕,这里的道德令人厌恶。
去西部吧,年轻人。去西部,并和国家一起成长。”
纽约论坛报,1865年。
“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
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
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
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
教员,1928年。
要么多一点,要么均一点。
就这么简单。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3696749/answer/13116668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美国贫富差距那么大,美国年轻人却自得其乐,而中国年轻人近年来开始会因为《后浪》等而抱怨生活困难?
https://mp.weixin.qq.com/s/ZxfTkpPCHJXXg5RZNCRD-g
作者:王子君
链接:
来源:微信公众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底子没那么好;
二,有位猛男立下了法统。
三,还有稳住的机会。
前几年,知乎曾经高度精神分裂过:一边得意于快递的高效廉价,一边羡慕在美帝当个建筑工人一年都有3w5美刀,还没算加班费。
人口红利反复被提起,大规模基建成了国家新奇观。掉头在抖音上看到美帝工人摸鱼的段子,大家集体开嘲讽:
基建那么烂,就是懒。
等到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阶层突破的美梦不得不醒来。细细一算账,突然发现自己也要认真思考要不要去送快递,才觉得那些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似乎对某些人不公平。
屁股不坐正不会想,只有“我家真有一头牛”才会说实话。
美帝底子好啊。
全球币权、全球军事基地、全球媒体,美帝作为现行国际秩序的制定者,能够收割全球收益。收益之大,巨头餐桌上掉落的一点点面包屑,就足够给美帝失业人群发每周600美刀的补助,一发就是六个月。
一个月2400美刀,合人民币16984元,这数字看着谁不眼热。
就算物价有差距,美帝沃尔玛一磅(0.45公斤)牛肉3到6美刀,一磅猪肉3到4美刀,一磅鸡肉2到3美刀。加上发肉、发奶、发水果蔬菜和面包的食品券,你要饿死也是有点不容易。
不是说美帝是天堂啊。知乎上有足够多长年在美帝留学工作的用户,多少见过这个国家的黑暗面。黑人社区和铁锈带的照片都是真的,不然川皇怎么上位。
但是,就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我朝的救济制度要是能在实物与资金上实现美帝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那就相当于开启了黄金时代。
这种雄厚的家底是美帝得以缓和阶级矛盾的根本。要是华盛顿特区街头的抗议者突然没了一切政府救济,食品券不发单亲家庭补助没有,那黑人“暴乱”,就真暴乱了。
美帝的街头斗争是大型政治cosplay,那是因为回家有饭吃,还是有肉有菜有奶有个橙子的一顿;埃及的街头斗争两周后就能扛着尸体冲进总统府,那是因为回家连俩馕都没有。
其次,咱的法统不一样。
美帝是公开鼓励前浪的,你羡慕你赚去。我大美帝land of the free,home of the brave,人人都可以成为前浪,这就是美帝梦。
做不到?过low life日子去呗。反正iPhone也就七八百美刀,你老老实实加班三个月,肯定买得起。
要知道买iPhone到今天在某些国家还是身份的象征呐。你一麦当劳炸薯条的,和人家一大国中产阶级用一样玩意,你不得为美帝自豪一把?
真是这样吗?肯定不是。大量低水平就业,加上payday to payday的借贷生活,这终究只是个幻觉。
但这幻觉挺美,泡沫不破人家不醒。
你是这法统吗?不是吧?
你的法统是人民当家做主、共同富裕,是阶级叙事和集体主义,是要讲“不患寡而患不均”的。
画像尚在,看着你们呐。
正因为有这种法统在,很多指令一下来,不管是动员、还是收钱,多数人不问,遵照执行。
大家想的很简单:法统在,我亏一点也是为了所有人。当我有事时,国家和集体不会不问的,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个法统,大家不问谁上谁下:你说你背全部责任,那就是你当家,咱不想别人。
我不管开会的人是怎么产生的,因为不管谁开会,都得解决我的问题。
这是大众最朴素的想法,也是国家的力量根源。你要是敢大手一挥说“自个顾自个”,所有群体就会自发寻找利益代言人,包括底层。
板块就碎了。
最后,多数人“觉得”还能改。
这不是基尼系数问题,这是财富集中度问题。
法统对记忆的影响太强大,以致很多人集体撞到铁板后,还琢磨着能把铁板给撤了:
我记得以前没这块板子。
这块我挺悲观:这铁板撤不了,别往下压就行。
但大家印象如此,那面对现实来场大型集体回忆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接受现实要有个过程不是?
为什么奥威尔一个左翼作家会写出《1984》?
为什么奥威尔一个左翼作家会写出《1984》? - 猫骑士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435580/answer/1312503812
美国宣布取消香港特殊相关待遇,包括暂停出口许可证豁免,意味着什么?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谢邀。
村妇提着一篮子鸡蛋去赶集,路上被几个大汉拦下来强奸了。完事大汉跑了,村妇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土说:
多大事,我还以为抢鸡蛋呢。
香港2019年新增的FDI(国际直接投资)是684亿美元,存量FDI保持在18670亿美元。
这还是被闹的,18年香港新增FDI是1040亿美元。
2019年中国大陆新增的FDI约1300亿美元,存量FDI只找到2018年的数据,16277亿美元。
对比一下,感受一下什么叫“亚太金融中心”。
根据年景好点的2017年数据,香港的FDI来源:
第一大是英属维尔京群岛,占比38.2%;
第二是中国大陆,占比20.2%;
第三是开曼群岛,占比18.8%;
第四是新加坡,占比9.6%;
第五是英属百慕大群岛,占比2%;
第六,终于看到个正经大国,日本,占比1.9%;
第七,美帝你来了,占比1.4%。
中国的FDI呢?还是2017年的数据:
第一名,香港,占比72.1%。
这是鸡蛋。
这才是“亚太金融中心”。
今天新闻吓死人,结果晚上翻半天,尽是什么“出口许可证”。
多大事,我还以为抢鸡蛋呢。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199260/answer/13119064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特朗普承认可能输掉20年大选,采访称“拜登将成为你们的总统”?
谢邀。
同学开团,你时不时送人头还满嘴脏话,队友叽叽歪歪,你一怒之下把眼神呆滞淌着口水的小表弟拉出来:
是不是要他上?
比烂是吧?
你要是推出个桑德斯,靠这老头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穷人站台,这形象和这眼神,搞不好是能给川皇制造麻烦的。
可惜,美帝有赤色恐惧症,最后推了彭斯,啊不,拜登。
老爷子,您是迷路了吗?需要找警察吗?你看看你口袋里有没有小纸条写着亲属联系电话?
别竞选总统了,去做YouTuber,品鉴各大女性洗发水品牌,你是专业的。
在我一篇误把彭斯当拜登的回答里提过:拜登的竞选团队现在应该是调整了策略,让拜登把攻讦川皇的脏活下放给Fake News们,自己专心塑造一下美帝领导者的形象。
只扒粪是不够的,要当美帝领导人,还得有点克里斯马领袖魅力,特别是在这个暗流涌动的时代里。
所以拜登最近大唱美帝梦的调调。
但拜登的先天条件…实在不够看。
川皇起外号的准头很毒:sleepy Joe。拜登一脸张嘴忘词的像,各路演讲和采访中脱线卡壳事故不断,他讲领导力形象,就像我讲八块腹肌一样可信。
不是说拜登就是彻头彻尾的废物,人家在华盛顿混到今天也是有料的。但是拜登擅长的是协调,他的光辉履历基本都是在协调民主共和两党的对峙上,在现有框架内寻求一条大家都说得过去的出路。
不是破局人,连搅局人都算不上。
之前民主党全部火力集中川皇,力图把川皇搞臭批倒,踏上一万只脚。
那段时期,川皇是郁闷的。攻少守多,回应得频繁了,总有些气急败坏的乱象。
如今拜登自己要树个光辉形象,cosplay一把美帝领导者,向外界展示自己稳定大局的能力。
川皇是开心的:轮到你守了。
论打烂仗的经验,没有人比川皇更专业,没有人:
民主党不是说我川皇抓女性下体么?我说你有性骚扰女童的嫌疑;
不是说我川皇有强奸嫌疑么?我说你当年涉嫌性侵;
不是说我川皇家里人在中国做买卖么?我说你家里也有,你加一个外号“Beijing Biden”;
说我川皇天天口胡?太好了你看看隔壁那个句子都整不完整的。
在打烂仗里,川皇完全可以把拜登拉到和自己的同一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他。
现在全美人民都心知肚明:疫情和黑人暴动这堆破事,川皇有责任。
但是大家更心知肚明;川皇能擦屁股,至少有擦屁股的样子。拜登么,呵呵。
为反对而反对是不够的,一定要有自己的主张。拜登的痛处,就是既没有主张,又没有形象,二者相交,不似美帝心中的领导。
这种图好笑,但是那个范儿是对的。
就算拜登的竞选团队设计出一些主张,为了区别川皇,也一定会带着浓浓的政治正确与建制派风格:
黑人好啊,LGBT好啊,你好我好大家好啊;
和盟友合作啊,加强美帝价值观输出啊,山巅之城啊;
经济继续trickle down啊,富的更富穷的我们养啊,美帝遍地是机会啊。
除了婴儿潮里的中产能听进去,美帝小年轻们能集体睡着,红脖子们骂骂咧咧退出群聊。
川皇天天出门勒索全球,画面难看,但心里美的是美帝底层:
这是我们要的。
相信我,未来这几个月会越来越精彩,你会频繁看着川皇对拜登口吐芬芳。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242498/answer/13148754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文作者大量转做视频,是因为他们有内容优势,还是形势所迫?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437969/answer/13153430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单看收益是形势所迫,但是就生产内容而言,还是有优势的。
文字的抽象程度高于视频,所以只要在写作时有“这文字要为画面服务”的概念,那么生产出来的文字内容不仅可读,也可以轻松转成视频内容。
编剧就是干这活的。
但视频内容并不如文字抽象,所以如果直接尝试把视频转成文字,很可能一两小时的画面只能被压缩成三五百字。
即使是配上旁白的视频内容,信息量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小得多。旁白的语速一般是200字一分钟,一段15分钟的所谓“硬核”科普视频,满打满算实际上不过3000字。
对很多接受基本阅读训练的人来说,400到500字每分钟是标准速度;对于有过速读训练经验,或者因庞大阅读量而被动提升读速的人,3000到5000字每分钟也很正常。
那些“硬核”视频如果只是文字,其实读起来相当不硬核。
“硬核”视频让人觉得“硬”的另一个原因,是线性叙事:视频一播放,你就得跟着画面、旁白一直单线条地推进下去。
中间一旦出现不理解或者卡壳,就必须靠重复的倒放来理解内容。
所以你把那些“硬核”内容转成文字,会发现其实只有一两个概念和观点是陌生的,需要停下来找资料帮助消化。一旦这些瓶颈处被打通,剩下的内容理解起来就像热刀切黄油,很通透。
这是因为视频内容虽然没有文字那么便于“回味”,但是对于希望摸到入门边的路人,视频内容依然是个很好的开胃菜。
明了的核心,娱乐化的佐料特效,亲和的讲述。作为快速入门和保持信息更新,视频内容有着更低的“侵入性”:你不需要调动太多精力去吸收,自然会减少很多抵抗情绪。
能学一点是一点。
现在的图文作者如果是打算赚更多钱、吸更多粉,走知识大众化道路,那换位思考,生产视频内容反倒是一件划算得多的买卖。
这里说的视频内容生产不是让你去做调查记者拍纪录片,而是去架个手机,一张大脸对着摄像头说五分钟。
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生产视频内容的门槛,这是时代的红利。
我大学在广院时,要拍片还得去租摄像机,随便一台Sony HDW750要小十万,一天租金五六百,还得有朋友打招呼。如果需要好点的收音和灯光,那还要去骚扰录音系和灯光照明系,几顿大酒是跑不了的。
如今一部手机一台柔光灯一个麦克风,入门级主播两千块钱全搞定。
装备齐全后,挑个热搜上的话题就可以开讲。
真正核心内容大概也就六百到八百字,其余的可以用大量段子来插科打诨,活跃气氛。
即使是叙述核心内容,也不必像文字那样开门见山,大可以用自问、设疑、热点切入等手法来迂回一把。受众觉得你说得很出彩,你自己心里清楚:
哈,又摸鱼了三分钟。
加上固定的开篇和收尾,再算上效果音和小样音乐的时间,十分钟的视频,真正的核心时段不过两三分钟。
其实,这就是我周围做“科普”视频的朋友们生产内容的逻辑:
查证资料大概半小时,确定核心内容大概一小时,然后口胡一小时,剪辑一小时,成片。
从生产效率上来说,远高于生产文字。
这也是为什么像西瓜视频这类平台已经在免费开课,号称平台拿1亿现金1亿流量来辅助图文创作者转型。因为对大量文字生产者来说,这真不是难事。
在现在这个视频内容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从收益上看,文字创作转型视频创作几乎是一种必然。
文字生产者已经天然有编剧的底子,再跨过一道心理门槛,搞不好会有更多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创作者诞生。
受众少听一些车轱辘话和尬聊梗,也是功德一件嘛。
我是做雅思培训的,这几年从我这边留学的孩子大部分是官二代和富二代。我认为国内发展房地产的结果就是拉大了贫富差距,普通百姓穷的穷死,富的人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的。我这边有开发商的孩子,好多都是直接在美国留学后移民,买大house,买各种奢侈品。他们的钱真的很多,如果他们在国内花的话,还可以拉动国内的内需,但是呢,他们都千方百计弄到国外,买比特币通过各种渠道弄出去。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730817/answer/130345312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纽约时报》刊文揭露总统山「黑历史」?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736274/answer/13166018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是篇叠buff的雄文,读罢震撼我妈许久,为Fake News的鬼才文笔叹服不已。
首先,一上来要刨根。
美帝总统山的雕刻是谁负责的呢?雕刻家Gutzon Borglum。来我们康康这位有哪些可以刨的:
Borglum之前参与过为美利坚联盟国领袖们建雕像的业务,和3K党们有接触——好,3K和奴隶制,第一层;
在他过去的言论中发现了不少白人至上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的痕迹,好,第二层;
当时有女权主义者想在山上四个总统雕像里加一个女权运动家的雕像,被他拒绝了。好,第三层。
先给总统山的设计者来三层buff谢谢。
总统山过去在独立日一直有烟花大会,后来发现烟花有空气污染,停了。
现在川皇发推特,说是要在独立日放“大烟花”,这是要让空气污染再回来啊。
反对环保,第四层——这层啊,这层叫紧跟时事。
对了,这山是西进运动淘金热时从拉科塔部落手里非法抢占的,这是印第安族裔的血泪史。
看,第五层。
好了,来点主菜吧,我们品品这四位总统。
华盛顿和杰斐逊就不用说了,大奴隶主,全国社会正义战士正在忙着推翻他们的雕像呢。
第六、第七层吧。美帝国父,有独享一层的排面。
西奥多罗斯福嘛,搜搜他的言论:
“我不想那么极端地说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印第安人,但我相信十个印第安人里九个是这样的。至于那第十个,我也不想问得太细。”
妈呀,这是金句。屠杀印第安人也好种族歧视也罢,第九层,有了。
那剩下的林肯呢?人家都为黑奴解放运动牺牲了,还要找他的buff?
还真有。
1862年,印第安桑蒂族苏族人和美帝白人定居者起冲突,事后超过300名印第安人被定死刑。林肯觉得兹事体大亲自过问,把死刑人数压到了38人。
依然是美帝历史上执行规模最大的死刑。
这不是林肯的功绩吗?不,批评者认为林肯在这件事上太“犹豫迟疑”。所以虽然林肯的历史身形够高大,跳起来打膝盖也是能贴一层狗皮膏药的,第十层。
你眼前这座总统山,是南部奴隶制思想、3K党思想、白人至上思想、反犹太思想、反女权思想、种族屠杀思想等种种历史仇恨的化身。
妈呀,我觉得山上四个脑袋装不下来。
没事,不用拆,纽约时报很尊重历史哒。就是旁边应该加上补充说明,例如附近那个印第安领袖“疯马”的纪念雕像,要大建,要快建,要建好供全美人民认真参观。
“疯马”雕像上要仔细写明总统山的血与泪,要昭告美帝人民这些历史背后的罪恶。
查了一下,本文两位作者。Bryan Pietsch,印第安人;Jacey Fortin,黑人。
你俩可以的。
读完只有两个感觉:
一,不愧是你啊纽约时报;
二,又是拉科塔族又是苏族还有疯马,晚上来盘帝国3。
完了,我玩帝国3,我是帝国主义者,自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