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93 年女生拥有 400 栋楼这件事,是真是假?
谢邀。
热度下来了,闲扯一下。
虽然很多人能看出来,这房子不是她的,她是包租。不过这个故事还是让我想起了一些读过的片段:
“克斯特纳写道:“甚至在纯粹经济的活动方面,也在发生某种转变,原先意义上的商业活动转变为投机组织者的活动。
获得最大成就的,不是最善于根据自己的技术和商业经验来判断购买者需要,找到并且可以说是‘开发’潜在需求的商人,而是那些善于预先估计到,或者哪怕只是嗅到组织上的发展,嗅到某些企业与银行可能发生某种联系的投机天才。
译成普通人的语言,这就是说: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商品生产虽然依旧“占统治地位”,依旧被看作全部经济的基础,但实际上已经被破坏了,大部分利润被那些干金融勾当的“天才”拿去了。
这种金融勾当和欺骗行为的基础是生产的社会化,人类历尽艰辛所达到的生产社会化这一巨大进步,却造福于……投机者。”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法国垄断资本的明显特点是银行资本的发展和集中远远超过了工业资本…
资本的大量输出是帝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现象…
据统计,法国人当时的全部储蓄几乎都被用作认购国债、投资工业(尤其铁路)和对外投资。
法国几乎对欧洲大陆所有国家都有投资,大约有 14 个国家的政府获得法国银行家的贷款。对外投资的狂热席卷了法国所有银行,甚至“土地信贷银行”也不例外…
其中除少数是对国外实业或大工程的投资外,主要用作放债获取高额利润…
这就使法国资本主义具有明显的高利贷性质。
但是,资本的大量外流给本国工业品出口带来了潜在威胁,同时使国内资金明显不足,使帝国末年的工业经济缺乏活力。
法国借贷资本的大量发放,带来了多方面的经济利益,最突出的是利息收入,每年至少可得 17.05 亿法郎,最高的年息收入达 30 亿法郎。
放高利贷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事业,这样,在法国不仅大资本家从事高利贷活动,广大的中小资产阶级也常常将款项存入银行或购买股票债券以攫取高利收入。
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靠剪息票为生的食利阶层,在大战前夕,这个食利阶层总计达 200 万人以上,连同家属约 500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8。
法国成了典型的食利国,明显地表现出法国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所以列宁称之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
——沈炼之,《法国通史简编》,1990年。
法国投资欧洲和部分殖民地,号称“欧洲的放贷人”;我们出不去,只能做自己的放贷人。
但我们和法国极为类似的一点,是追求投机与高利贷,并极力规避工业部门。即使最终流向了工业,也要拿走大部分利润。
除去能得到国家支持的企业,大量中小企业一旦进入民间借贷,就要面对18%至36%顶格的利息要求。48%至72%的利息要求也并不少见,只是稍微要在法律文书上用点手段。
面对如此绝望的利息,不是只有赌徒上门,而是确实有大量正常经营的企业主迫于无奈。他们在扩张时拿不到银行贷款,在萧条时更是只能走向地下钱庄。
不止是民间资本热衷于放贷,国有资本也常常通过不正常渠道将资金送进民间放贷环节。
某开行的资本成本一般是4%到6%,特殊政策下能到3%(消息比较老,仅作参考)。经过几道手的处理后,就会以20%出头的价格参与到这场游戏里。
对工业投资的漠视,就是对投机与食利的狂热。其中土地能兼顾二者,更是成了中法两国时空错位下的共同爱好。
囤积土地就能获得暴利,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任何开发建设,这个操作套路大善人李嘉诚已经演示过很多次了。
其次,就算我国房产租售比比较难看,出租似乎难以回收购房成本。但是加上一点金融产品的包装,这中间依然有暴利可图。
两年前认识一位大佬,房利美待过。之前北京有些小朋友被赶出租房流落街头,就是他操盘的产品炸了。
租赁合同也能打包成可做多做空的产品的。
不用惦记他,人已在新加坡。
金融资本的严重过剩,已经催生出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我们在相当多领域里,已经出现了法国当年的特征:
工业环节的大部分利润被金融资本拿走,并进入下一个投机循环。剩下的利润只能勉强支持基础工业环节的优化,甚至无法支撑大众工资的增长。
这也是温铁军为什么反复提“中国是世界第一金融资本国”。这句话不仅仅是说明体量,也不止是警示货币过剩的风险,更是强调对一二产业的排斥和社会总消费的挤压。
所幸我们还有可控的国有资本在维系核心产业的投资,这是双轨制策略下的一道安全阀。但是对于提供主要就业和市场活力的中小企业而言,脖子依然被勒紧。
而在已经进行中的经济危机里,他们只会更脆弱。
93年的400栋楼,只是一场炒作。但是即使撕开炒作的外皮,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绝对惊人的套利市场。
如果这种套利是一场完全虚拟化的数字游戏,那还好,等游戏爆炸了,忍受通胀就算了。
但这场套利是土地为基础。这是核心要素,是所有劳动者都需要的生存场所,也是所有工业都需要的生产环境。这个要素拿来套利,必然会带来社会整体成本的上涨。
进生产环节的钱少了,工资就少了;进土地套利的钱多了,租金就贵了。归纳得非常粗暴,但核心逻辑就这样。
德国人一开始嘲笑法国人“看见投机时露出食利者的脸”,等自己银行完成垄断后,尴尬地说:“我们越来越像法国人”。
靠这条道路缓解经济危机吗?或许可以,但那就不会有什么后浪,只会是巨浪了。
不写了,越写越烦。
就问你一句话:
还好意思乳法么?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381606/answer/12006416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朱一旦团队所创作的视频《非浪》?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615150/answer/12001668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好作品,年轻人你们真正的出路在非洲,听朱总的话,走出去。
去学法语、英语、斯瓦西里语、南非语;
去卢萨卡、内罗毕、拉各斯、罗安达;
话说我还真能帮你们在拉各斯租到房。
总之,离开这片土地,去非洲,去东南亚,去那些人口严重过剩却没有工业能力的地方。
只要敢张嘴,你可以卖发动机、倒硬木、收腰果,在港口边的集贸市场里有一个自己的档口;
有点小钱,你就可以做一个小地主,在大片大片的黑土地上种香蕉和水稻;
靠着中专文凭,你可以在印度人的工厂里当一个总工,并且收集全工厂女工的裸照。
去吧!没有政治正确也没有安全保障,民兵端着枪在街上收保护费,每到大选年就有人借着游行打砸抢,警察为了钱每三个月逮你到警局的牢房里蹲着。
去吧!那里高风险也有高收益,狂野西部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运气好你能和军阀头子握手,运气不好你会成为当地华商会微信群里的一条讣告。
去吧!去体会一下过去三十年在非中国人的血与泪,听一听那些小龙女的辛酸故事,看一看那些异国他乡的汉字墓碑。
最后,再想一想那些已经成为一方豪强的中国人,想一想他们是怎么在这片震荡的大陆里爬起来的。
实在不敢,你还可以依靠华为中兴,和那一大票中字头企业。不过那就是住在所谓的富人区里,有些无聊,但也远比这里赚钱。
想去非洲,总能去到非洲。
那里有大西洋和印度洋,那里可以浪。
《后浪》里的世界,和你们多数人无关。走出去,走出去,离开内卷的环境走出去。
要浪,在这里,大概是不行了。
真正的艺术不是《非浪》,更不可能是《后浪》。
真正的艺术是把《非浪》和《后浪》摆在一起,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引发的讨论,才是艺术。
什么叫后现代解构主义啊。(后仰
权威最恐惧的不是另一个权威,而是戏谑。就像一头老虎面对一团云,无处下爪,无力可施。
蛋总加油,要升格了。
加速主义是目前网络上的最大公约数吗?
谢邀。
朋友,你厌恶了对线吗?你对无尽的互喷感到疲倦吗?你是否发现挂人路灯的手已经酸痛得抬不起来了呢?
加入加速主义吧,洗涤键政圈的心灵,从此放下屠刀,真正儒雅随和!
对于你赞同的理念,你可以高喊加速;对于你反对的理念,你也可以微笑着加速。因为回答都是一样的,所以朋友,你的理念是啥,连说都不用说出来!
从此,朋友与敌人没有区别!都是要加速的,加速就完事了!
加速主义就是好,键政混圈没烦恼。
人喷你来你喷人,加速主义不用吵。
左壬批斗我支持,右壬清洗我种草。
待到矛盾总爆发,再来看看谁最屌。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448314/answer/11999556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 B 站《后浪》在知乎翻车的情况?
谢邀。
空。
打鸡血也得有诚意不是?
不分地,哪来的山东农民推小车?不发红袖章,哪来的红旗下的蛋?没有家庭承包制和开放个体户,哪来的改开?
一分收益换一分认可,从宏大叙事的国家就如此,柴米油盐的个人更是如此。
现在是没什么收益,还要六个钱包。年轻人拼了老命能证明自己不是吃闲饭的,已经很不容易了,要他们浪起来,他们也是要脸的。
要么寄望年轻人去改造国家,要么寄望年轻人去改造世界。内外,总要给条路,给一分收益,给个机会证明自己,改变自己。
现在这玩意看来看去,就是寄望年轻人去996。改变是没啥机会了,继续消费,继续加班,这就是新时代的后浪。
那这后浪,谁爱当谁当。
哪里是知乎翻车,处处翻车。要不是B站评论区大清洗了一把,B站本阵已经翻了。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465962/answer/11997316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后浪》在知乎和B站评价存在两极分化?
谢邀
对浪的理解不一样,知乎对浪的理解是这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如何评价 B 站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宣传短片《后浪》?
整挺好,就是不应该放在五四这天。
因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当年定这一天为青年节,也是希望一代代青年能把反帝反封建的使命继承下去。
现在看来,只有表扬青年的内容,没有强调历史使命的内容。
不是反对表扬青年啊,WHO对青年定义的上限都到44岁了,我也是青年,我当然愿意表扬我自己。
不过再这么下去,就有点日本圣诞节的意思了:很重要,很热闹,但已经有一半日本年轻人不知道这是个和基督教相关的节日了。
反正我认为,五四青年节最该年年朗诵的,就这句: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359306/answer/119927085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有人将民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粗暴地划等号?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853298/answer/11992219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因为极端民族主义在伪装成温和民族主义。
有点耳熟哈。
现在大家都懒得和所谓的“民族主义者”们聊,因为他们自己一团浆糊。
喊反对外国人特权喊得震天响,一说这些政策是上峰定的,资本定的,一个两个蔫得奇快。
我们左壬一贯坚持平等,国际主义的核心就是民族平等,老铁没毛病。现在敌在本能寺,要不要联合冲一波?
“民族主义者”们脚底抹油,溜了溜了:冲的都是公知,都是别有用心。上峰没问题,都是执行过程中跑偏了。
合着山大的学生和老师该为一切背锅呗。
广州黑人个个嚷嚷着要赶走,一到越南新娘乌克兰模特的新闻里,又都是小姐姐了。
你到底在反对谁的特权,讲清楚撒。
和他们不用讲什么意识形态,他们也没有。讲俩国家利益就行:
对内,56个民族;
对外,大量中国人在海外谋生,非洲就有一百多万。
你的言论,要是给内部带来分裂,给外部中国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那就是坏民族主义;
要是能有助于内部团结,有助于外争尊严,那就是好民族主义。
拿这标准去套一下知乎(不是微博哦)现在的民族主义言论,你看能套出啥成色出来。
倒逼改进你不敢,挑起内斗你第一。海外赚钱你无能,给海外中国人惹麻烦你牛逼。泡洋妞你靠意淫,捆着中国女人你心最急。
武德丰沛一点好不好啊!历代右壬的脸都要被丢光了好嘛。
说到这里,我都有点怀念当年知乎的几位右边牌面担当。
当时我写过自己在菲律宾的闲散日子,好几位国家睡客加了我好友,分享他们一杆银枪征战五大洲的故事。
基本都是在外做买卖的,还有一个留学生。和老外对喷乃至动手的经历很丰富,和外国女性的深入交流更丰富。
坚定地相信中国人就是优越的,必然统治这个世界。
虽然我们对道路有分歧,但是他们昂扬的状态我一直无法忘记。
你再回头看看现在这些,啥玩意儿。
现在的极端民族主义言论很猥琐,薛定谔,老躲在正常民族感情的背后。
那就躲着吧,继续猥琐下去。
如何看待比尔盖茨称美国低收入者得不到新冠病毒检测,有钱人可以检测多次?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274691/answer/11983756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我一直觉得比尔盖茨有着科技乌托邦的信仰。对于任何不看数据不讲逻辑的治理行为,他大概都是很看不上的。
比尔盖茨06年就全身心投入了比尔梅琳达基金会。如果要窥视他对社会治理的态度,基金会的规划大概能反映一二。
来,让我们康康钱花哪了(美元):
传染病控制:55亿
疟疾控制:14亿
性病控制(包括艾滋):13亿
结核病控制:10亿
生殖健康:9亿农业研究:8亿
计划生育(!):7亿
卫生政策与管理:6亿
农业发展:5亿
农业政策与管理:5亿
推广发展理念:4亿
基础卫生服务:4亿
基础营养:4亿
基础卫生:3亿
相关财务政策及管理:2亿
以上是基金会09年到15年可以披露的,花在发展中国家身上的钱。
注意这不是基金会的支出大头,基金会同时也资助了大量组织,单在全球疫苗联盟身上就投了30亿。
之所以单拉出基金会在发展中国家的投入,是因为这些投入最能直接反映基金会所关注的领域。
农业与卫生。
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的两大基石。没有这两块,即使用国家暴力强制维持稳定,也持续不了太久。
有了这两块基石,才能谈工业化。而且就算不能实现工业化,也还能做条咸鱼。没有这两块,恐怕就直接沦为失败国家了。
基金会对这两块不是孤立处理,还兼顾了这背后的数据与金融。一方面投资了相当多中小微企业银行网,专门为这些基础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以Our World in Data为核心,积累成一个可供决策的全球数据库。
不说基金会其他那些密如蛛网的布局,单这两块,已经形成了虚拟与实体的数据穿透,而且是在农业和卫生两大板块上。
老哥,你已经是多个小国之君了。
说实话,我真不觉得比尔盖茨有什么野心。相反,我认为他是在贯彻工程师的理想:
反正我有钱、有技术、有数据,我能不能以此来实现社会治理,绕开那些烦人的政治?
闲着也是闲着,来场盛大的社会实验。搞砸了,亏的也是我的钱(还有巴菲特);搞成了,人类真的能有第三道路,而且我也能突破技术和财富的边界,人生价值再上一层。
没想到啊老哥,你也是加速主义者,还是技术加速主义,最正统的那支。
玩笑话。不过比尔盖茨轻政治重技术的立场世人皆知。所以有理由相信,他在努力形成一个经济与社区治理上能够自洽的范式。
就像工程师常说的MVP:最小可行产品。
一旦最小可行产品成立,并且快速复制,那是能最终改变整个上层建筑的。最小的范式是生产大队还是自耕农,这会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
这大概就是“不碰政治而最终改变政治”。
基金会能改变多大的未来,这个交给历史来判断。不过比尔盖茨的思想,稍微能摸点边。
基于这些边角料,再看看美帝的防疫措施:
有做大规模检测以掌握疫情规模么?没有;有做传染跟踪以掌握疫情走向么?没有。
重复检测富人有啥用?富人能永远生活在绝对隔离区里吗?穷人传来传去,最后还是会传到富人身上。
在这个时候讲市场定价那就是屑。
比尔盖茨能看到不少小国的全国数据,比该国政府所掌握的还精准。结果当祖国爆发疫情时,这些基本的科学理念都被抛诸脑后。
只有Fauci博士日渐僵硬的脸。
你要是一位混到这层地位、有着这等视野、掌握这种资源的工程师,你会是什么心情。
不过比尔盖茨还是很懂政治的,他总是微妙地与政治保持距离,就是因为他懂。
再说直白点,就到政府有效治理这个层面了。这话说出口,他当晚就是美帝的国家叛徒。
所以他只能天天苦口婆心地讲数据讲科学。
就这样,比尔盖茨已经是美帝红脖子心中的国家公敌了:病毒是你造的,疫苗是你卖的,你接下来是不是要用疫情把大好美帝送入军管?改造成你们硅谷左翼梦想的集权国家?
别笑,在病毒是“中国制造”还是“比尔盖茨制造”这个问题上,MAGA们已经分裂了。
我想,等十年二十年后盖茨出自传时,这段历史读起来一定非常精彩。
你为什么支持代孕合法化?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452098/answer/11983444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代孕恐怕是个无法避免的未来,这个未来不在乎个体的意志。
真正的有效讨论,是思考如何能够找出一条对社会精神伤害最小的道路。
你以为我要讨论无法生育的夫妇、LGBT、丧偶群体么?
不是。这些群体是代孕手段的发端,但很可能不是这项手段将来的最大运用者。
我们来想想一个不常被思考的潜在客户:
国家。
人口是国家的宝贵资源。
最直接的感知是纳税与国防。
税收萎缩,最直接受冲击的就是社会福利体系,尤其是养老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年纪越大,对提高生育率的主张越支持。
需要税基嘛。
同样受冲击的还有国家运转的方方面面,从环境保护到科研投入,从教育经费到基建运维。所有这一切都会陷入衰退。
在下一轮工业革命爆发前,不要指望现有技术能够弥补多少,日本就是个生动的例子。
而我们比日本更糟。我们既没有日本的底子,更没有日本宽松的国际环境。像日本那样大举借外债,我们的国家独立怕是完蛋了。
军事也不用讲,日本也是个典型。
军队平均年龄38岁,常规编制完备率已经跌到91%,而尉官的退役年龄已经被拉到57岁了。
美帝外交期刊的月经贴,就是讨论日本还有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但税收与国防也只是表层,人口对国家最深层的作用,是消费。
对于任何工业化国家,消费都是最根本的指标,因为这是维系一切的源泉。
有人消费,投资才有回报,产能才能被消化,基于产能的科研投入才有应用与增长,滚动的货币才能被赋予价值。
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外贸与内需都直接与消费挂钩;投资则是刺激消费和扩大产能,这些产能最后也需要有人来消费掉。
消费人口一旦不足,就会立刻爆发过剩。
产能过剩,会直接导致工业能力自行消解,并牵扯相关产业链进入循环衰退:销售渠道、加工组装、元器件、原材料、研发,全链条。
这些循环,都是有效经济总量的大头。有效经济总量一进入下沉螺旋式萎缩,原有的对应货币总量也会立刻爆发过剩。
货币过剩、有效经济总量萎缩、劳动力不足,如果这是个没什么外部威胁的国家,这大概就是个难受的过程。就像日本、意大利一样。
但对我们来说,难受也显得太乐观。
有心人在这几天相关新闻正热闹的时候,发现三年前二流报纸就在代孕上试探口风。
我猜,大概是那几年刚好真实生育数据全面曝光。举国震惊,热议未富先老,并且在第二年就把计生委给合并了。
如果是在90年代,这大概真不叫事,还会成为国策成功的历史里程碑。
但是在今天,这是个大麻烦:
首先,我们是世界工厂,产能严重过剩;
同时,我们的货币总量也严重过剩;
其次,我们严重依赖外贸与投资。但是在当下环境下,外贸的形势愈加恶化,外资增长的速度也不尽如人意;
最后,实现增长的现有手段是内需市场和国家投资。前者直接和人口挂钩,后者扩张的基建与产能在数年后也需要消费人口来吸纳。
一边是物的过剩,一边是人的萎缩,二者无法匹配,矛盾就会爆发。
如果能跟美帝一样,向全球转移代价,大概是无所谓的;如果能跟意大利一样人畜无害,自己逗自己开心,也是不错。
麻烦的是这庞大的过剩,我们既不能转嫁代价,又不敢随手放弃。两害相权,只能自己制造消费能力。
理想的状态是给民众营造有助于生育的空间:大房子、完整的社会保障、国家补贴养育成本、单身母亲补助等等。
这也是国家在努力的一个方向,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就有刺激生育的潜力:低廉房价、国家所负担的社会保障与补贴成本低。
如果能吸引城市过剩人口进入城镇地区,生育率会迎来一波高峰。
但任何时候,不会只有一个方案。万一事不如意,人口过度集中没有逆转,养育成本也没有抑制住,人均有效居住空间也没有增长。
不是不可能。因为现代化天然压抑生育率。
那就要有备用手段了。
代孕作为备用手段,肯定会被合法化。问题是:只合法化机器代孕,还是包括人代孕?
我相信人造子宫一旦可行,国家一定会用尽名号将其合法化,但那是未来。
重点是在当下,面临一波又一波的生育率史低,国家愿意牺牲多大的社会伦理,逐步放开人的代孕。
假想一下。
第一步,先完成代孕婴儿的法律身份确认。把胚胎代孕、完全代孕、局部代孕的相应归属划分清楚,这个法律讨论已经在进行;
第二步,留好一道门:辅助生殖技术。以这道门的名义保持技术投入,并形成基础的实践范式,这个也已经在进行;
第三步,第三国代孕合法化。即本国内禁止代孕,但对前往第三国的代孕行为不作限制,对相关商业机构形成基本立法规范。这是当下争议较大的模糊地带;
第四步,承认海外非商业代孕,并形成正式的互认协议。用丧偶失独等群体为切入点,为将来的社会舆论留下接口,并开始引入海外代孕的全体系经验。
其实做到上面这四步,国家就已经掌握了主动权。
如果生育率能够通过大规模内陆投资而回稳,这些手段就可以继续放在模糊地带,作为少数人的一项特殊医疗服务。
如果没有回稳,那么国家就可以以救济为名,定向向合适的群体开放服务,而且在实施过程中,门槛一定会相当宽松。
至于进度快慢,可以通过二流报纸在这四个方向上的口风变化,来做细微的判断。
就当下而言,代孕合法化被舆论明显反对。但过个半年一年,许多细节恐怕还是会松动。
只要一天还需要我们自己承担产能过剩,那么这个趋势一天也不会真正逆转。
PS:这也是我为什么对国家主义既接受又畏惧。因当国家主义成为彻底主导时,国家决定要做什么,那国家真的会做,哪怕这事普通人难以想象。
如何评价俄罗斯籍中国网红伏拉夫?
谢邀。
这叫白猴子,white monkey。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923127/answer/119792683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些人的工作内容就是在中国当个白人。对,就这样,没别的技能要求。
从白人自身视角来看,就像动物园里供人观赏的猴子,所以被称为白猴子。
这种白人我还真认识很多,我20岁出头时兼职过英语培训,和一个在北京开雅思托福培训的香港人大叔比较熟。
这大叔剑桥毕业,01年互联网投资失败,八千万资产一夜归零,心灰意冷地开个英语培训机构,在北京一年两三百万,安心过小日子。
他刚开始特别痛苦:手下有一黑人外教,英语法语倍儿溜,给客户推荐,没人要。
09年他开的小班就是近2万一个月,这类客户的家庭背景都算得上是人杰。结果没有一个高付费客户愿意接受黑人,只能把这位老哥转去上大班。
就这样,大班的学生还时常有投诉的,认为这个黑人外教能力不行。
人家英国生英国长,好歹也是毕业于圣安德鲁斯大学啊。
这种白人偏好只是一个缩影,如果你有从事会展业务的经历,你能看见更搞笑的:
地方政府搞个“国际中心”,请几个白人来充当签约合作伙伴。名片是假的头衔也是假的,反正没人查,有排场就行;
学校搞个比赛,只要能找个白人来充场子,这比赛立马升格为“国际大赛”。其实出场的基本就是些留学生,还得花功夫去请;
企业为了宣传就更是老道了。为了忽悠政府、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大搞“国际合作”。这些“国际合作”现在很难出新闻里,因为容易被发现造假;但是依然会贴满一整面企业形象墙,印满一整版企业宣传册。
多少白人靠这个在中国混了快三十年。不管你来自美帝还是东欧,南美还是伊朗,只要是白人,就能混,就有人送钱过来。
你全程站着笑一笑,握握手就好。
不过随着技术进步,白猴子也在与时俱进。以前赚机构的钱,太慢;现在能直接赚广大中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年轻人的钱,太爽。
虽然业务比以前要复杂了点,要有点策划能力,要反复诵读财富密码。但这依然比老家赚钱要轻松多了。
稍微在网上有点声势,中国公司会主动为您服务。连怎么说能让中国人爽,都有中国员工专门为您撰写设计。
您只要在泡妞泡吧之余花点功夫练练中文口语,牢记财富密码,就完事了。
怎么说呢,也算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好歹他们为了这碗饭要学点中文?
有没有比较真心喜欢中国的网红?
有,YouTube上有一些宣传中国正面信息的创作者,他们的视频不起中文标题不加中文字幕,就没打算给中国人看。
这类视频内容,还能保持一种客观和认可的态度,我觉得这是相当的真心。
至少比laowhy86和serpentza这俩傻叉要真心得多。
至于伏拉夫,给没有余力出国的大众提供一点心理优越感,这就是他最大的价值。
这没什么可以谴责的,这只是一种买卖。
至于对伏拉夫有什么民族自豪感上的寄望,我觉得还是别了。这不是民族自豪感,这是深深的自卑。
如何评价最近突然流行起来的加速主义思潮?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868593/answer/11962210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因为堵车了。
我之前提到工业党时有个观点:工业党成分复杂,很多人的政见几乎是背道而驰。只是因为大家都遇到了同样的僵局,都堵在了一个路口,所以被视为一党。
加速主义也一样。只要读过《加速主义宣言》,就能意识到原版加速主义有着较为成型的纲领主张。但是很遗憾,不是每个人的作述能力都能达到教员的水平。宣言对大众来说显然有点难啃,在内部也没有受到广泛的认可。
所以当“加速”这个朗朗上口的词流传开后,几乎所有派别都开始伸手抢这顶帽子戴。原版加速主义只留下了“加速”这一句口号,这是他们最大的失败,但也可能是最大的成功。
之所以这顶原本小众的帽子现在人人想戴,原因很简单:
堵车堵太久了。
这个时代,大概也就是国家主义者能够稍微开心点。因为主要竞争都在转向以国家为主体,讲述这个理论能够看到一些现实。
但是对于其他几乎一切派别来说,都开心不起来。
无政府、自由意志、泛统治、工团、费边、市场社会、社会民主、卢森堡、革命社会、反修正、第三道路、保守社会、保守自由、新保守、社群、右翼自由意志、秩序自由、经济自由、社会自由、新自由、古典自由、小政府、国家社会、国家工团、新法西斯、宗教社会、妇女神学、解放神学…
等等等等主义者,都不大开心。
因为他们都停在原地了。不止是那些边缘的派别早早原地踏步,连一直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派别也几乎没有发展。
只有绿色政治和女性主义稍有兴盛,但前者逐渐回归正常的利益考量,后者始终没有突破现有意识形态已涵盖的范围。二者最终停留在政治正确与政治进步的吵闹中。
这就叫堵车。
堵车很正常,但一般红灯也就一两分钟,这次红灯亮了十年有余。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多人认为会有新的方案诞生。但是这十余年下来,一切照旧,甚至和一百年前都区别不大。
主义是呼应现实问题而诞生的。不管是手拉手还是送去做肥皂,每个主义都希望能得到实施的机会,进而展现自身理论的优越性。
但在过去,圣西门们还能有一个村,梁漱溟甚至有几个县,而如今的主义者们连一个可供实践的个人都难找到,包括他们自己。
不是他们没有能力,而是全球化使得现有的意识形态蔓延至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一切主义都无法进行低干扰的实践,而现行机制的强大足以摧毁他们想维系的任何微小特征。
这种实践不仅指那些与世隔绝的阿米什人,也包括一切尝试进入现行机制后实践新道路的“参与者”。打双引号,是因为他们一旦“参与”,就会被融合。
这种局面,就像砸瓦鲁多一样,不过不是9秒,而是十余年。
从各条车道开来的新老司机,都堵在了一个红绿灯下。他们疯狂烧胎,踩死油门但也踩死刹车,希望在亮绿灯的那一刻,自己能第一个冲出去。
但很遗憾,还是红灯。
亚非拉依然没有成型的道路,西方陷入老化,东方继续内卷,并且也开始老化。而在主流主义们陷入停滞的同时,现实问题依然没有改善,甚至随着现代化的推进而越来越多。
各路新老司机慢慢反应过来:
我们虽然秉承不同的主义,但我们都一致认为这个阶段有着严重缺陷。既然这个阶段我们无力改进,那为什么不加速这个阶段的演进,让这个阶段本身的矛盾迅速爆发?
矛盾爆发,现有的主流主义们崩溃,就等于给我们亮了绿灯,接下来就可以各走各道了。
于是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车道的司机走下车,对着红绿灯喊出了整齐划一的口号:
加速!加速!
如何反驳“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谢邀。
要怀疑,但不要成为怀疑主义者。
这句话源自1786年莫扎特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后来被创刊于1826年的法国著名报纸《费加罗报》引用为座右铭,成名至今。
对于一句流传百年的名句,你要怎么反驳?
《费加罗的婚礼》思想价值浅薄?
并不是原本作者博马舍最好的作品?
《费加罗报》最后走向保守右翼?
这句话流行于错综复杂的法国大革命所以要具体分析?
焚琴煮鹤,不要为了解构而解构啊。
这句话能流行,无非是说出了大众一些近乎直觉的认知:
大众需要批评权。
你可以用大量具体事件和国情条件来限制这一需求的表达;
你也可以举很多例子来体现“批评不自由,但是赞美也是有意义的”;
你还可以列很多数字来说明“错误的批评会严重消耗有意义的赞美”;
毕竟从来不存在彻底自由的批评,一切批评都是有边界的。
但这没啥用。
历史就摆在那里,没用。
所以,如果在辩论中有人引用这句话,那与其去花时间尝试驳倒一句具有复杂历史沉淀的名句,不如以这句话为切入点,问清楚对方:
我们这次讨论中,哪些批评没有自由?又导致哪些赞美失去意义?这些批评与赞美是否对应?是否形成关系?
就事论事,简单得多。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3637389/answer/11961673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起点中文网(阅文集团)新合同是不是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完美体现?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948718/answer/11954321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是的。
一个细节:有没有发现很多已经成名成腕的写手,在这次风波中,口密如墙。
有人说大腕们口密如墙,是因为胆怯如鸡。
屁,心浊如泥。
他们的版权已经得到保护,他们的资产所有权已经是牢牢在手里了。
一些顶部写手还在打着“免费阅读”的旗号鼓与呼,我不得不恶意揣测是不是已经资本上站在了一起。阅文划分一部分股权出来,然后分给顶部写手,将来套现,都有得分。
这样顶部的流量不会流失,大腕们一边紧紧守住自己的无形资产,一边忽悠年轻人把自己的脑力劳动成果乖乖上交。
公司做大了,还能掉头再股权套现里分一部分。
如果一项工序是可以被标准化的,那么这道工序必然会被标准化。反对这一浪潮毫无意义,就像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工人砸毁机器一样。
但是内容生产是无法被标准化的。如果将来所有的内容都通过彻底的标准化流水线来生产,那人的想象力就算完蛋了,人文主义的本体也死亡了。
那结局比美丽新世界还难看。
就算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如此发达,但是在构思层面,依然是靠人。所有的流程和技术手段,都是服务人。
像阅文这种打着一堆新奇概念,真正干的勾当不过就是消灭人。消灭人的独立价值,将人固化为一颗螺丝钉,实现最高的资本变现效率。
而阅文这种毫无底线的底气,来源于阅文背后的垄断。
我寻思《反垄断法》是要一直这么摆着吃灰么?
中国为何在国际社会上缺乏盟友?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72962/answer/11950760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没有敌人,没有盟友。
巴基斯坦能算半个盟友,是因为中巴都有印度这个共同的敌人。但面对中美对峙时,巴基斯坦能维系中立就很不错了。
如果我们要获得真正的盟友,就必须形成真正的共同敌人。但在没有建立独立的国际分工体系前,我们不能对抗现行国际秩序,因此还无法指认公开的敌人。
不能指认敌人,哪来的盟友?
而且作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我们的全门类工业能力,天然在排斥其他工业化国家。因为工业能力一旦成型,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特别是我们的产能体量。
这种挤压效应不仅会让现有的工业化国家自发反对中国,也会让其他有志于完成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充满敌意。
他们都希望拆解或消除中国的工业能力,这样他们才能获得产业转移的契机,才有发展的可能。
所以中国长期都会是孤独的,主角的剧本难度就是这么高。
盟友,要在我们的工业能力能够实现一个独立可自循环的体系之后,才会出现。
这个体系内的原材料、元器件、制造、研发、人才、销售、结算、物流、政治稳定、军事安全都能保证基本的独立循环。
这个体系内的参与者才会有转化为盟友的意愿。
在这个体系确立前,没有盟友,只有反复横跳的投机者。
军事霸权、金融霸权获得盟友是简单的,唯独工业霸权要在崛起中获得盟友最为困难。前者是压力与收买,后者是国际分工。
而国际分工是所有国家国运的根本。
我们的剧本一定不是登山一呼群山应,而是百川不得不入海。
为什么网上有人反对新基建?
作者:塔斯马尼亚雨林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317367/answer/12001220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利益相关: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顾问,前前地方政府智库研究员,前前前法定机构合同公务员。一个基建党党组成员。
简而言之,新基建就是胡闹。
1,效率不足。
当总需求下降的时候,对个人发钱、发食品、发住房券,或以国家担保给长期个人消费贷款才是正道。
我们都知道Y=C+I+G+E-I可以简单翻译经济的样貌,那么在这几个孩子当中,效率最高的就是消费端,是C端,消费的乘数效应是最高的,也不会给国家总体杠杆拉高多少,唯一需要控制的是通胀,可是亲爱的,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个东亚国家,有钱了必然是买房买车上学买医疗保险啊,地产即便折了,还有新的可以吸收通胀的工具可以研究,我们的天赋点都花在这上面了,才保障印钱的时候市场不崩,我对创造出新工具非常有信心。
因此通胀也不是最大的问题。
雷达里奥和比尔阿克曼说得对,给个人撒币比印钱基建效率高。
给大家说个小经验,50万亿,应该将拉高超过20%的宏观杠杆,但对gdp的影响是两年之后每年1.8+—1个百分点。
不值。
2,财政手段依赖。
其实政府制定直接支出和有序的救援(bail out)计划应该是更加符合常识的手段。如国家主权基金或专项基金对受困企业进行注资和未来减持计划(而不是国资委进行直接国进民退的操作),对于民生类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更可根据历史需求 甚至人头进行支付。没错,是财政直接买电、买燃气、买水、买蔬菜、买储备粮、买过桥费、付房租、付机场建设费预期。然后再向公众减免。
我离开这行业快10年了,我觉得今天的政策丢掉了传统艺能,把我们最擅长的—-将最【正确】的理论包装成符合中国特色的政策的传统艺能,给忘了。
遗憾了。未来政策手段会更加单一,我很担心。
3,利益再分配。
大家就别装了
……略……
以上。
—————-分割线————
我看到有其它答案里对08年后的基建有所批判。这里说一下:虽然08年并不如11年到13年的实际投资大,但也可以理解成“自08年以后大投入基建进入常态化”,08年开始筹备上面印钱下面借钱,然后找融资平台轮流种田的模式。此后效率时高时低,但08年的基建部分(说的可不是4万亿救市的其他部分,还有奥运、汶川和其他投资部分和非投资部分呢)并不能算失败,只是项目很单一,说白了就是low。
那个时候,显性政绩可以分为:A工程建设(道路桥梁)、B民生建设(垃圾水电)、C关键企业(你有多少个500强)、D关键活动(有没有奥运会)政治家们理解的主要政绩还都是A,A超过了政府的绩效指标,所以那时候的数据比今天相对“真”,更所以,能借到钱,能投出去就是爷(参见BBC拍的中国市长),借不到?默认连带担保让融资平台借。北京金融街有个星巴克,在2011年前后,很多在地方政府曾经是科、处级干部的人突然成了融资平台的财务总监,在星巴克跟华融们和信托们谈融资框架什么的,因此也有了“复兴门口音”的说法,复兴门口音就是,谈判以“哎,我们高效一点”为开头,以“来,我们别浪费时间了”为结尾。
那是个创富的大时代!很多人一夜暴富。
但说回来,就这么low的运作,其实是撑住了经济,毕竟:
1,那时候底子薄真的需要建设;
2,拆了好盖啊,没理由怎么拆;
3,不用这种方式转嫁当时的地产泡沫,应该会在14年钱荒的时候小危险一下。
融资平台大多都没有什么管理能力,突然手里过了很多钱,又富得流油,又负得发愁,所以这玩意儿既有意思又有机会啊。当时我个人都去做钱更多的商业顾问了,又以咨询公司的名义重操旧业,就不多说了。
再到后来,也就是你们看到X运会和马拉松变多的时候,钱就花不过来了,也不够借了,其实这时候应该刹车做转型,没想到并不是财政上转型,而是其它的方面转型了,曾经的城市是市长的天下,而现在并不是了,还有些更宏观和微妙的变化各位自行体会。(我不知道有没有融资平台投资公关舆论公司的,但以我浅薄的见识,要真是这样还不如做基建呢)
如何看待各大银行纷纷成立科技公司?
嘲讽一波,就是把内部的IT乙方化降低成本,挂个金融科技的牌匾干的是富士康的活计。
你看平安科技(最早玩这套的),干的啥活?拿的啥待遇?
技术水平?和bat比算啥?有优势吗?银行系科技子公司更是战五渣里的战五渣,核心技术全在IOE三家手上。以后就是有突破,最多就是用阿里系的数据库替换一下DB2或甲骨文,和银行科技子公司有关系吗?
业务和产品?还是拿平安科技为例,和平安证券平安银行的一比算啥?做ficc的领航系统和平安科技有关系吗?做出来的东西,自家都未必乐意用,更别说竞争对手了。领航那么屌,卖出去几套?友商敢用吗?
这还是拿券商和你们比,拿买方自研的系统一比就更弱了。
留在甲方里,碰上行情好,本着国企大锅饭原则,公司还能给个三瓜两枣,丢去乙方后呢?
作者:低端叫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643384/answer/12060991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0年新生人口会跌破1000万吗?
肯定不会。
因为十三五计划里,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将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
这个指标实际上从2007年就开始提了,当年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就强调,要在未来30年里,把全国总和生育率维持在1.8,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
我就现在就奇怪一件事:
2019年的总和生育率,一般认为在1.5。(也有激进派认为是1.2的,这个有点吓人不做采纳)要一年之内,从1.5到1.8,怕不是要用点本子里的手段?
玩笑话。
今年破不破1000万,不重要,反正这几年肯定会跌穿的,早晚的事而已。
东亚内卷成风,我朝现在还在大规模内陆投资与继续城市化之间摇摆不定。国内没有西进运动,海外又没有新天地,金融资本压制产业资本,自然是法国病蔓延。
啥是法国病?不生娃,爱放贷,讨厌工业,崇尚消费。
不过,我们肯定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法国才多大体量,还能把亚洲人、阿拉伯人、非洲人送去填战壕,还能吸非洲的血。法国再病,也是富贵病。
我们这个节点上病起来,简直了。
咱就问一个问题吧:
现有的闲置房,要多少新生儿家庭才能消化完?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6659582/answer/120783840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督公提倡消灭小农经济,陈平提倡保留小农经济,温铁军提倡发展三农经济。你们有什么看法 ?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1545924/answer/12069729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要大体解释一遍,那至少得几万字。说点核心的吧:1.农业现代化是必然的;2.农业现代化有两条主路径:A)以城市为核心规划农村,产能、资本、劳动力高度集中于城市,农村从属于城市。B)以国家意志规划城市与农村,产能、资本、劳动力依然以城市为主体,但农村拥有独立体系。前者是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常态,后者是人为逆周期调整;3.选择A道路的话,农村资产定价权掌握在城市手中,会形成严重的买方市场,导致农村资产贬值,农民陷入赤贫。选择B道路,农村在自身资产定价权上有议价能力,能够保证大部分持有资产的农民阶层身份稳定,甚至有望增值。还有其他一大堆利弊分析,太多了,不展开。但保证我朝绝大多数人是有产者,这是一切政策的核心。因此虽然我朝上上下下,看着城市化都眼红疯了,还是咬着牙走了B道路。理解这点,才能理解为什么消灭小农经济与农村百业兴盛可以并行不悖。前者是生产技术角度,后者是资产所有权及资产价值角度。督工、陈平、温铁军三人看的角度不一样。督工的角度是老工业党,大家很熟悉;陈平的角度是从稳态结构来看,觉得底座不能没有。看到了问题,但是实际操作并不是他所擅长的,所以他把警告发出来,让大家别城市化得太high,把底座给废了;温铁军的角度是把这个稳态结构落地,怎么样既能实现农村现代化,又能让大多数人农民还能保持有产者身份。而且是真正的有产者,不是拿着一张没人买的地契,那还是赤贫。因为常态下,农村的现代化就是农民贱卖资产成为城市产线工人,城市获得廉价劳动力与土地资产后形成高增长。让多数人保持有产者的身份下完成现代化,(而且又没有海外势力范围)是一件人为逆周期的操作,不容易。因此温铁军的很多言行看起来会很矛盾:一边强调小农经济的稳态,一边主张市场要素的统一化,并且着重强调农村资产的金融化。如果不了解实际操作,温铁军的读者自己就能裂成好几派。我的建议很简单:温铁军已经搞了那么多实验区,大家搜一搜,看一看,看看这些实验区里对现代农业技术、产权整合、金融结构设计是什么思路。真的,看了就懂。当然,这话我说了好几次了,估计还是没人去看温铁军的那些现成案例,我来个瞎几把精简版:大山里住着好多人。督工:把他们迁移到城里,拿他们的地来换城里的房。这样他们能过上更好的日子,国家也能省下往山里修路通电的钱;陈平:这些山里没产业,地不值钱,他们的地换不了城里的房,他们拿的钱不足以在城市里安身立命。要是全中国山里的农村都这么迁徙,城市最后就会多出一大批失业底层,这后果谁担?温铁军:那我们把山里的地做得值钱不就行了吗?注意啊,这是我民科版的解释。但这确实符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趋势,就是要把农村做起来。插一句。很多人是不是看《生态文明》那个视频入的坑?记不记得视频里温铁军批评了一通德先生和赛先生?尤其是赛先生?国内的氛围,德先生可以批评,赛先生不行,所以很多人到今天还是不能理解温铁军这番言论。人家说的是“科学至上主义”。什么是“科学至上主义”?城市是先进的,农村是落后的,所以农村要消灭,农民要进城,农业要大规模化。有错吗?说实话从最终结果来看,可能真差不多。但是科学至上主义最大的弱点,就是忽视人的精神,而人的精神会改变你走向结果的路径。中间的波动和反复,很可能是大数据完全无法预判的。所以温铁军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每次一讲,微微一笑,这是个理论上的扣。生态文明强调科学、环境、心理、经济等多个层面的有机统一。先不先进,要看条件,要看时机,还要看人心。你觉得让农民进县城农民就该感恩戴德了,搞不好人家就想去北京呢?有了“生态文明”这个扣子,就能顶住很多大资本的压力。因为资本高度数据化,高度反人性,极其热爱纸面上的科学。按照纸面上的科学,那中国相当多农民的土地可以说是一文不值,农村没有投资的必要,通通进城当工人就好啦。不是说好入关吗?怎么入拉美了?在“生态文明”下,什么机械化大农场啊产权整合啊都不是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东北能搞,搞呀;河南不少地方农民成批出去打工,地抛荒了,国家接手搞呀;浙江丘陵山地不好搞,进城成本高,当地农村条件也很好,那去干三产呀;西南山地,农村条件差,人也搬不动,那就去做一二三产呀。国家帮你当地搞产业,搞起产业再拿去换钱嘛。科学只要不至上,那就能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因人施政。在这个过程中,不值钱的三农资产做得值钱,消化城市过剩资本,缓解就业,吸纳过剩产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纵深。还要保持多数人走完全程,依然是个有产者。不是靠算数就能搞定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