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海信裁员万人,海尔,美的也在裁人?

谢邀。

群里一小伙说:王哥你喊了两年大危机,你看危机来了是不是有种“噫!我中了!”的快乐?

我:尼玛,这份快乐的剂量有点上头啊。

每年投资机构都要给第二年的互联网项目募资,18年募给19年的钱总量腰斩(个人小道消息),所以当年我就全面转入悲观情绪。

没想到19年一打听,20年再腰斩。

我擦咧,我去实业苟着吧。互联网这堆项目花里胡哨的,不知道能领几个月工资。衣食住行总不会出错的,钱少点无所谓啦。

结果疫情来了。

以前实业和互联网的起伏彼此错开。

01年美帝新经济崩盘,传导到国内,那时候一群人正在鼓吹“给每粒沙子分配IP地址”。一巴掌呼下来,本土工程师的工资甚至跌到3000,和工厂熟练工差不多。

而01年也是海外实体产业大举转移至中国的一年。欧美日韩资本通过香港人台湾人疯狂进入中国大陆,广东全省都在做外贸,广交会成为世界级展会,到处是工厂,会讲外语的人地位奇高。

等到14/15年实体产业大规模失血时,互联网正是最热闹的时候。应届生有些甚至能拿到1w5的起薪,头衔是到今天也没搞懂的产品经理。一份PPT就能搞到几百上千万,这里的喧嚣掩盖了实体死亡的静悄悄。

本质上,这就是金融资本拉高后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人生在世靠康波,实体和虚拟也有各自的波段,顺势而为就好。

但这次不一样,这次俩波都撞墙了。

产能过剩,资本过剩,甚至劳动力也过剩。

九十年代末,国内经济怪象丛生。林毅夫说这是双重过剩下的恶性循环。劳动力过剩与生产过剩,货卖不上价,人卖不上价,资源你又总体短缺,不就越繁荣越紧张么。

好了,现在三重过剩,资本也过剩了。

缺产能吗?中国的一般社会消费品产能吓死人,分分钟让全世界每个人都穿上新鞋新衣服,骑着小电驴玩着智能手机,每个人住上小公寓;

缺人吗?照这个趋势,烧烤摊迟早要上硕士文凭,现在还不上是因为考研考博还能吸纳待业青年,70后高积蓄留下的底子还在;

缺资本吗?来,你要几万亿?

三重过剩下的恶性循环,已经在过程中了。

大家天天在知乎上对肛,诞生很多名词。但归根结底,就是要为过剩找出口,不是内就是外。

要么国家干预,全非洲人民明天开始,莫名其妙地只能用上中国货了。那产能、劳动力、资本统统有出路,搞不好是五十年的繁荣。

可能吗?美帝表示,我产能是不过剩了,论劳动力过剩我不弱于你,论资本过剩我是你十倍。

你在想什么,pong友?

那只能是国家干预,大规模基础建设与内陆投资。再来一次县县有三甲医院有重点高中有物流支线大仓,村村有医疗站有物流点有生产队。

五 小 工 业

每个村、每个镇、每个县,都是独立的水密隔舱。平时可以接纳城市资本投资,资本获得收益,地区获得增长。

但一旦城市资本出现严重波动,每一层都能保证一定的劳动力吸纳,减缓工业集群衰败,为中央调控争取时间。

不好意思最近把温铁军和萨缪尔阿明又读了一遍,脑子里印象太深刻了,绕不开了。

这条出路是可行的,但是,要等。

等中央确定全面推行这个方向。

当下这段时间,我们都在这个夹缝中求生存。

外贸依存度高的、投资拉动的,崩一波无法避免。在这个夹缝时间里,能基本维系外贸的工业集群、维系战略产业的持续投入,让这两驾马车别把内需这驾给扯住了,就是胜利。

真的只是刚刚开始。

到村村都开了快手和淘宝,小镇青年嫌城市生活难受也不赚钱时,转机就到了。

诶?那不就是日本农协嘛。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185285/answer/117238777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让子弹飞》最近又火起来了?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970281/answer/117248006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告别革命与继续革命嘛。

十年前,告别是主流。

喧嚣一时的石首和瓮安已经远去,四万亿的威力在冉冉上升。市民阶层享受着纸面财富的暴增,人均百万富翁起;大批基建项目在全国铺开,全世界的产能最后一次疯狂迁入中国。

三世异辞,所见、所闻、所传闻。片尾张麻子策马跟在火车后的画面,在当时引起的讨论更多是一种关于传闻的讨论,似乎那是很遥远的事。

虽然革命的见证者仍活着,就在我们周围。但是所见史的讨论似乎消失了,所闻史的讨论藏在角落,只有传闻,和视传闻为茶余饭后消遣的人。

但随着产能、资本、劳动力的三大过剩,舞台变得越来越小。舞台上的狂欢越来越精彩,舞台下的沉默越来越安静。大家都会问彼此一个问题:

就这?

这就是终点站了?

于是很多画面里的符号重新上色,上海就是浦东,浦东就是上海。火车没有停下来,张麻子也不能停下来,在到达康城之前,还有很多座鹅城。

甚至,也许没有康城,也许下一站是鸭城,也不应该离开鹅城。但是抽马屁股的鞭子是不能停的,停了火车就远了,我们哪里也去不了。

《让子弹飞》的精彩就在这,姜文没有讲真正的结局,但他讲了真实的过程。

打开手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有人在问吃了几碗粉,关掉手机,周围都是汤师爷。酒桌上,我们表扬彼此身怀绝技,回到会议室里,我们像武举人一样满脸委屈。

我们多数人没有张麻子那样英武,只能馋着嘴,幻想自己的手也能搭到县长夫人身上。我们没有张麻子的决绝、坚忍、暴烈,张麻子离我们太远了。

不过当张麻子打马上前时,所有观众也在心里抽了一鞭子:向前,向前。

歌声和火锅都随着火车向前了。劳动力拉着火车,车上的歌声里有资本,火锅里有产能。

剩下的人就是那匹白马,张麻子拉着缰绳指明方向,抽一鞭子催促你:

向前,向前。

为什么产能过剩一直在中国出现?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357305/answer/117344063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工业就是过剩,过剩就是工业,过剩,是真理。

之所以出现在中国,是因为你有工业了。

思考这个问题前,先换一个角度:

把国籍给忘咯。

然后想,例如,这地球上的服装产能过剩吗?不用找资料你都能反应过来,肯定过剩;

那手机产能呢?不好意思也过剩了,17年就转入存量市场了。现在的产能,全球每人每两年换一部绝对没问题;

那建筑产能呢?全球每人至少一辈子一套房?哎,也过剩了。建筑产能自中国起来后,全球就算过剩了,稀缺的从来都是土地。

切换一下角度你会发现:这个地球上,有大量工业门类的产能早已处于严重过剩状态。没有进入过剩的,都是受其他资源禀赋的限制:例如地球上有多少矿、有多少能源、有怎样的技术。

归根结底,就是技术限制而已。

为什么过剩?因为工业的核心就是过剩。

工业的核心是什么?生产。现行的主流生产形态是什么?规模化流水线,俗称量产。

为什么选择量产?因为只有这种标准化大批量的生产模式,才能摊平每件产品的成本,把人员、装备、土地、水电等庞大的前置费用摊下去,摊出一个大众普遍能接受的产品定价。

而这种规模化流失线必然导致过剩。

为了通过更低的定价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参与者都会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量产优化竞争。

没有太强制的资源约束,整体市场呈现纯粹竞争状态,这种是最容易过剩的,例如服装。

垄断性竞争与寡头竞争也一样。日化用品是个典型的垄断性竞争环境,品牌及定价分层非常清晰;手机是典型的寡头竞争环境,所有参与者在定价上要谨慎思考对手的反应。

这俩行业为什么也过剩?因为在格局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参与者都会设计汰旧机制,用技术和广告来刺激消费迭代,增加相同份额下的市场收益。

男生比较熟悉的有“科技以换壳为本”和“挤牙膏”,女生比较熟悉的有“化妆品的区别是广告和代言人”。

狠一点,直接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例如灯泡。再狠一点的,库存一把火烧了,人为制造稀缺。

这些行为都极大地加深了产能过剩。民用电子工业之花手机过剩了,民用机械工业之花汽车也过剩了。统统过剩,听着离共产主义都不远啦。

说到共产主义,很多人想:娘的,计划经济总不过剩吧?完全垄断,还能过剩?

抱歉,还是过剩,而且往往是低水平过剩。

怎么个低水平法呢?就是这类产品市场需求已经在衰退,但是国有资本在官僚体制的影响下,依然盲目扩张产能。

实际上,你去翻翻我们和苏联的资料,你会发现我们不是没有轻工业制成品,只是我们有的,很多不是老百姓想消费的。

苏联人真不缺洗衣机,但那玩意长得像垃圾桶一样,真的很难看出是洗衣机。

社会主义国家当年的普遍匮乏,实际是国家将有限资源投入到了军重工业领域。民用工业的产能不足,背后其实是军重工业产能的严重过剩。

其实还是过剩。

讲到这里就能看出来,工业的过剩趋势是必然的。解决过剩的终极手段,只有信息穿透。

但这个穿透太难做到了。

你不仅要穿透你的消费者,你还要穿透你的竞争对手。哪怕你的员工人均尤里,所有人在他们面前都是透明的,你还要穿透这个世界。

因为你要预判各种波动,地震海啸疫病新技术爆发,这些都会干扰需求。可能吗?不可能。

只要信息迷雾存在,产能就一定过剩。就像只要A.T.field存在,人的感情一定过剩一样。

为什么不管姓资姓社,都关注社会化大生产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因为必然导致产能过剩。

工业就这鸟样。

讲到这里,再回顾一下我们的过剩。

一直有学者强调我们的两种过剩:制度性过剩与结构性过剩。

前者主要指政府干预下的产能管理混乱,例如盲目扩张、强行保留、指标干涉等;

后者主要指各种我们不要的低端产业,例如服装、玩具、钢铁等等。

前者的过剩我认为是应当解决的:继续推行双轨制,战略产业和战略红线由国家兜底,例如芯片国家砸大钱、粮食化工等原材料国企保证基础供应。剩下的产能交由市场来决定,该关关。

但是有一票反复强调结构性过剩的,觉得中国以后就不要生产玩具衣服,也不要做眼镜水杯。这些东西污染大、利润薄、技术含量低,做来干嘛?

况且现在已经过剩了,转出去吧。

我对此强烈反对。所有国家,无外乎三个重心:资源、金融、制造。

资源要不要?废话都想要,可是要得到吗?问地壳运动和大西洋暖流去要啊?

金融要不要?要,我们也已经是全球金融资本体量第一了。但是能不能只要金融?不行。

美帝重点全转至金融,不到五十年已经问题多多。以我们的体量,重心金融,矛盾爆发不过十年。

那剩下的还有什么?只有制造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谁特么想做流水线工人?还不是因为我们地大物不博,钞票外人又不认,想维持生活只能打工这样子。

既然我们注定是长期是以制造国为第一身份,也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全的工业门类和最大的工业产能,那这些门类的产能过剩必然在我们这爆发。

结构性过剩不是一个问题,因为这个结构长期存在。真正要解决的不是这个结构,而是过剩。

不大改结构,解决过剩的思路就俩,对外搞点势力范围,圈下来的地方输出你的产能;对内规划有效投资,把过剩产能投入到你的资产增值里。

前者是大英帝国,后者是罗斯福新政。

说实话这二者都无所谓,因为维系产能是关键。打通任督二脉固然好,不行的话,吸星大法也行。

但当下的问题,是几乎所有人讨论到中国的产能过剩,第一反应都是去产能。仿佛把低端工厂关了,工人就会找到更优厚的岗位,释放的资金就会去做产业升级,积累的技术就会自动互联网化了。

这脑回路不知道是怎么连起来的。

现实是:

相当多的产线工人无处可去,最后只能国家吸纳。国家要么是设立冗余岗位,要么是强行扩张国企产能来吸收,最后都是国家财政负担。

很多劳动力是进不了基建项目的。像纺织工业有大量女工,而且年龄颇大,怎么安置?包装、家具的大龄男工也多,怎么上工地?

不要说什么回老家种地,说这话的家里肯定没人种地。小农状态下种地收益太低,失业工人多数也没资本去买地,不如直接报贫困户。

释放的资金也没去做产业升级。资金背后是人,人看不懂这个行业他敢投吗?他长期做实体的信任那些金融机构吗?掉头还是去房地产。

房地产都是安分的,狠一点的直接搞地下钱庄,给还在做实业的同行放贷。无他,这业务他熟啊。

积累的技术和产线经验则是直接消失。工业知识是严重偏工程类的,需要海量实践为基础才有改进。航空发动机的参数大学课本都会写,造出来的工艺工序没个五十年你摸索不出来。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大量已经成型的产业集群在加速消解。

中国的产线工人工资早就高于东南亚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转过去的还就是一些纺织厂和玩具组装线?因为你有产业集群在维护收益。

孟加拉的纺织厂坏一台设备,要从山东找技工来修;缺一种面辅料,要从广州中大进口;培训一道新工序,要从浙江请老师傅来教。

12年前我在尼日利亚,一个印度人开的锅厂,一个冲压机对一片钢板砸一下就完工的那种,印度人要年薪30万请个茂名的中专生在那待着。

而这一切,在国内任何一个纺织园区,都是一个电话一天解决的事。湖州织里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童装,师傅、技工、面辅料,基本都在厂子的五公里范围内能找到。

这种高效灵活的产业集群,保证了在中国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的同时,还能以东南亚相近价格更高质量的优势来竞争。

而且,这种产业集群正是工业升级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工业软件很垃圾,和我们的产能相比简直是耻辱。以前国家为主动,中科院工信部做了一些努力,但效果一般;互联网一票人进来做点概念,效果更一般。

真正出成果出好苗子的,全是这些低端产能里的龙头企业自我逼迫升级,咬牙慢慢摸索出来的,简直和好莱坞早期一堆烂片堆一部经典一样。

如今一看是低端,又产能过剩,大手一挥,指望他们自己关停并转。

当年的关停并转也没啥好效果啊。

现在应对产能过剩的方法,好比做盆栽,拿着剪刀这里咔嚓一下那里划一刀,姿势好看账目数据漂亮,就算去产能成功。

这样的花花草草摆在风雨里,一天就得萎了。

要么你圈下一块市场,水肥管够,你们去长,谁长成参天大树谁牛逼;要么你没水没肥但地管够,你们也去长,土壤贫瘠一点,但长得壮也是本事。

现在是治一木之才者治一林。

减肥可以靠节食,但总归是要靠运动、睡眠和合理饮食。手术不改善根本体质,而且有危险,特别是当主刀医生连肥肉肌肉和内脏都分不清的时候。

如何看待女权被污名化?

正确打开方式:男女平等,女性能顶半天天,弱化性别差距强调平等自立。

这是新中国建立起来,在女性权益保护与发展历史上,巨大的进步与贡献。

当下所谓的女权:一派是我就是啥都要,经济与社会实践“我弱我有理”,讲吃讲穿讲消费时刻意物化男性作用。另一派是女性T化直接反对各种主流价值。

说白了,这不叫女权,这叫“xx茶/表”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219237/answer/117372283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米与华为的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7238099/answer/106157273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大的差距是价值观

华为被各种黑料,起家和发展过程也充满了初级阶段的味道,但是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成千上万外包供应商服务商、几十万员工、百万级供应链从业者与企业合理分利公同发展的典型“共治天下”模式。稳定的红利下,每一代的进步都很显著,上一代的问题都在努力解决,而且很明显参与其中的人都在努力地延续其设计与服务“血统”。

雷米从诞生起,就是为资本游戏服务的,只不过市场变化太快从赚风口一不留神套牢成一个10年老企业。从创始至今,始终保持了少数大户通吃厚利余下大大小小喝汤都要靠从用户那里再砍一块的“赢家通吃”的典型互联网价值体系。既然是一个连工资都赚不足的打工仔,操心太多干嘛使?所以每一代所谓的进步都要靠核心供应商余下的考验设计的要素都要看当期市面上有啥可买可抄的,上一代的问题是否解决只要无关自己的KPI那一定会不解决甚至加剧,反正之前的那个团队很可能基本都离职了太好甩锅……企业产品延续性与设计血统?不存在的,费那个事自己能捞到99亿的一个零头不?

=======

复杂电子产品从来是由复杂的庞大人群合力才能做的出来,当某个体系明显在撞钟根本没打算长期的时候,其堆积的产品吹的再好看,纸面堆料再好,依旧是不值得掏钱的玩意。

雷米与华为的差距,不仅仅是价值观落后了十万八千里,更在于其食肥顶层早就知道这事,但不仅不会去改善还在主动强化差距,不理解这事的,看看明末顶级大地主们是怎么操作的,顺便看看老马老恩的著作,就可以多少理解总把自己当儒帅的布斯为啥根本打不过全司都在走普鲁士-1918-1949-1979演化路线的华为了。

如何看待央行报告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中位数141万元?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256676/answer/11773808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份调查是来给大放水提供方向依据的。

报告工作由人行的营业管理部统筹,调查统计司主导,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牵头,执行时间大概是去年十月起。

换言之,疫情爆发前。

首先要认可这份报告的诚实,报告很坦然地表述了我们的贫富差距:

前10%的家庭占有47.5%的资产,前20%的总占比是63%,后20%的资产总占比是2.6%。

此外,东西失衡、南北差距也表现得很明显。东南户均四百余万,是其他地区的两到三倍,北方只有北京一枝独秀。

最后,报告还少有地展现了代际不平衡。70后85前天天喊社畜,其实债不算多;85以后的,家庭负债参与率73%,很美帝了。

接着,想想这份报告的核心表述逻辑:

1.大家都有房;

2.房子是最重要的资产形态;

3.多数家庭负债率都高,越年轻越高;

4.买房来住的刚需,负债高;

5.老人乱投资,没多少余粮;

6.流动性危机不小。

好了,扫完一遍后,再想想:

房价能降吗?

不能。房子是中国经济的资产锚,可以不涨,也确实不能再涨。但肯定不能降。

不涨不跌,能靠交易吗?

都99%家庭自有了,卖给谁?越刚需越负债,哪来的钱继续买?

资产锚意味着对于商业借贷来说,个人房产是获得银行贷款最有效的抵押物;对个人和家庭而言,是风险规划的心理基石。

多数家庭资产普遍缩水,这事不是没有政府干过,后果可以搜,都总结成经典案例了。

大家都有房、房价不能动、腾不出钱继续买。这个市场不就是一个“冻住不许走”的市场么?

所以未来对房子的工作重点,一定是解套。

把房产在资产中的占比降低,用其他金融资产来逐步挤压,同时靠限制交易条件来冻结房产价格,继续依靠通胀把泡沫给慢慢吸收掉。

除了个别区域,别的地方政府想在房价上搞点小动作,一定会被摁死。

因为在整体都逼近呼吸水线的环境里,一个地方交易起来了,一定有好几个地方出现崩盘。在农地还没有形成新的蓄水池之前,这个瀑布一定要冻住。

讲到这里一定有人奇怪:

王哥,哪来闲钱搞什么金融资产配置?拿头去挤压房产啊?

我哪知道啊,又不是我在短短十五年内把一个世界知名的家庭高储蓄国家整成家庭中等负债国家,我哪有这本事。

但我看到报告里一个特别可爱的地方:强调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危机,就是参与买卖的人不够。

大哥,你前面一大段在讲房子,基本就是在怒吼房地产市场要冻住;后面你阴阴怪气地补一句:金融资产流动性也差,那堆理财啊资管啊基金啊也不知道能卖给谁。

大哥,有啥是流动性好的?动森卡带吗?

其实报告里这类小骚气特别多,例如全篇和美帝比贫富差距比负债。你是金融立国啊?你是产业立国啊大哥,你特么怎么不和德国比?

这就叫全盘僵化(要素察觉)。

谁敢再提靠市场自发调节的,麻烦拖出去枪毙十分钟,左右公敌,国贼。

我们现在都是死亡搁浅,大家都枯了。钱主要变成了钢筋水泥,剩下的进了各种金融产品。钢筋水泥万万不敢跌,金融产品也就那个鸟样,14亿人民齐聚冥摊,等待虚爆。

还有水的就剩央妈,央妈水最多。但央妈不敢乱开闸:房价冻住不许走,你开闸水进这块也是找死。中小企业不用要了?还嫌商业贷款利率不够难看?

当然,普惠金融嘛,台面上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很好看,可惜就是没几家能拿到,最后还是去民间借贷了。

能看到的方向,还是去挖稳健增长的资产池,定向放水。做一块新资产,把房子从国民资产中套出去。

我又来吹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了。

还有啥新资产,全国人民投资东南亚?湾湾新南进搭我们的顺风车,也没投出什么东西。

国家给金融市场大放水,我们抵押房子进去玩一把然后再上岸?最后都扔给国家接盘?哇,你这比梦见刘亦菲还过分。

还算可行的,就是把三农的资产形成定价和交易平台,让城市资本能进去获取收益。这些资本对房地产市场而言是过剩的,对三农资产和服务三农的城镇化基建来说,大雨湿地皮。

报告也说得很明确了:

“即使假设我国乡村居民家庭的净资产均为零,将这些零资产的样本按乡村人口占比加入调查样本后,新样本中最高1%、随后9%和其余90%的家庭净财富占比分别为21.9%、38.5%和39.6%,我国居民家庭财富相对均衡。”

假设乡村居民家庭净资产为零哦。那要是不为零的话,局面会不会平衡很多?流动性会不会起来?城市资本拿着过剩的资产做抵押,向国家借钱(反正价格国家定的),然后投给国家去开发城镇和农村,不也是参与大规模基建和内陆投资嘛。

要是猜对了,将来集体所有的农资公司,咱也去买块小田,每个月拿点分红意思意思。

要是猜错了,那…那就上头了。

这是今天的“我比林毅夫聪明”系列,感谢大家的收看。

如何看待学生喜欢在b站读书或者自习的现象?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794769/answer/117942958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关键要看是真学,还是真娱乐。

拿经济学作例子。

B站林毅夫的视频差不多有五六十个小时的总量,温铁军已经过了两百个小时,甚至还有黄奇帆。这些人都是中国大量经济决策的参与者与主导者,听几十个小时,很多国内议题的大体逻辑就有了。

对本土流派不感兴趣的话,还有曼昆、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科斯等等,都是宗师级人物。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的斯蒂格利茨这么没牌面,B站没什么人上传。

如果说就是闲着听一耳朵,懒得去系统性学习,那也有很多顶级大学的入门课程。清华北大,耶鲁哈佛,这些大学在前几年的慕课浪潮中,生产了大量浅显又精准的入门课程,基本都有中文字幕,是爱好者的福音。

只要二十个小时,你就是哈佛云校友。

作为吹逼爱好者,我个人就很喜欢一边钢铁雄心太吾绘卷,一边开着CPA、CFA的课程做背景音。这几年下来,靠金融挣钱坚决不敢,靠金融吹逼样样都会,也算满足了一点虚荣心。

就算听不懂,一想到不少人要花好几万才能听这样的课,全神贯注发际线后退,而爷在打游戏,又多了一种白嫖的快感。

但这是真打算学的,至少学点。

不打算学的,骨子里奔着娱乐去的,那海了去了。这样的内容也挺多,为了避免私信被爆,咱还是不提名字了。

为什么说很多人骨子里是奔着娱乐呢?因为他们不是奔着知识,甚至不是奔着吹逼的知识。因为要吹逼你还是要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基本概念不能跑太偏。

奔着娱乐,本质是无法接受自己的时间是无产出的,也恐惧无法参与到知识水平高的讨论中,但又无法形成基础的注意力和信息梳理能力。

学习是有一定门槛的,迈过去嫌累,待在门槛外又羡慕里面的热闹,所以就寄希望于找些方便的梯子。

要声明:没有看不起这些娱乐内容生产者的意思。

市场有需要,就一定会有人去生产这些内容。有人读经济学人也有人读太阳报,生态位摆在这里,买卖天经地义。

那些娱乐内容我也喜欢看,不过看的时候不是以学习者的身份,而是内容创作者的身份:

哇,这件事很普通,这哥们是怎么讲得云里雾里高深莫测的?哇,这件事很公开,这哥们是怎么讲得消息灵通无所不知的?

之前我吐槽某人洗稿,结果被他的粉丝摁在地上摩擦,说得最多的一句就是:

你行你上啊。

真不行,把一件长这样的事说成长那样,咱是真不行。

这二者没有高低之别,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欺骗自己。明明花的时间是去娱乐,结果骗自己是去学习。

我天天和你们口嗨吹逼,但大家都知道彼此是键盘侠,不是国师。真扔个村给我管,我立马屁滚尿流另请高明吧我也不是谦虚。

自知之明嘛。只要学生不产生这种“啊我在学习啊”的幻觉,那都是好事。因为他们在娱乐之余,会开始认真去找找专业的内容,不说登堂入室,也能一窥门径。

怕就怕待在这幻觉里出不来的,那就真成韭菜了。放心我不会说你什么,韭菜也是个人选择。我顶多想法儿含泪把你转给我卖课的兄弟,至少咱们割韭菜割得轻点嘛。

为何知乎现在这么多“小粉红”?

我记得有个很优秀的答案总结了小粉红:所谓小,指的是年龄,所谓粉,指的不是颜色,而是粉丝(Fans)的粉。

这群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饭圈化:讲立场,不讲思辨;不辩经也不学经(原因下面讲)。这和自干五有本质的不同(自干五会辩经),为什么会有这么个群体就不提了,防敏感。

同时我也看到@从不毒舌可达鸭 写了一个很有趣的回答:

042601

答案是不会。

第一个原因很简单,大部分高中的政治老师,一般不会讲马经,尤其是广大基层学校的政治老师,地级市及以下的教育水平下滑得非常厉害,遍地菜小菜中(原因见下一段)。

第二个原因复杂一点,因可达鸭是TP那两所有马会传统的学校毕业的,所以知道这个。但学过经的人会明白: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本身就是阶级再生产的工具(几年前我只知道后面这句话,前面那句话是一个T大化工毕业,喜欢听唐朝版国际歌的前辈帮我Debug的)。小粉红的阶级,导致他学经的机会很少(对知乎用户阶级有疑问的人,看看房价话题下的回答评论,或者国内名校里新生的阶级分布,别提某个大V,他是投机分子),所以他们不会想起那个下午,因为那个下午在他们的人生里不存在。

有人可能会问,如何得出小粉红阶级水平低的结论的?很简单啊:1.不学经不辩经,说明小粉红受教育水平和学校档次不行,也没有家学;2.由“阶级社会里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工具这一理论”,结合国内名校新生的阶级分布变化,知乎对高房价的反应,上千万一套的学区房,可知这个时代教育水平低的人阶级更低(80后上学时还没这么明显,低阶级的人读书读出来的几率更高,现在嘛,还用我说?)。

1和2结合,结论不就出来了吗?

这里我们提到的经这个东西,对个人有什么用?很简单,经是知识的结晶,是认识现实,解释现实,并为自己行动提供依据的工具。举几个栗子:

1。毕业后到了一线城市,看见广大无产阶级青年盛行租鸡青一( @郑天玑 ),学过经书的人会想起下面这段话(即使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比如我,也会知道下面这段话完全是事实)

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小粉红会么?不会,因为不学经。

2。看见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成功赶超英美,学过经书的人,会想起香港的历史,想起土地财政,想起一级土地市场的性质和垄断。最后断了不切实际的想法去上车。但小粉红不学经,所以只能脑补上面大发善心或者入关后住大house吃牛排。蹉跎岁月后出局。

3。还是以可达鸭为例,他是金融从业者(考虑到毕业学校,估计机构级别不低),所以说呢,当他看到货币政策或者其他监管政策发生变化时,他可能会想起哈耶克的“货币如蜜”的比喻,想起伍戈的《信用创造、货币供求与经济结构》,想起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里,对资本要素收益持续压倒劳动要素的学术证明,现实里呢,他可能会从各类同行的奖金包大小和业务状况,知道这些东西是如何改变社会不同群体的命运。

而小粉红呢?不知道,最多通过公众号吸收一些没啥营养的垃圾信息,由于不学经导致没有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自然没有能力达到上面的认识。

将来会不会变好?

不会,对于西方来说,阶级分化已经是过去完成时,隐藏在历史的迷雾里;而对于中国来说,就发生在你我眼皮子底下,是现在完成进行时,2008年以来由于资产价格的暴涨,这一过程正以远超西方的速度完成。

完成后会如何?很简单啊,你去西方转一圈看看,看《经济学人》的群体,会和看《太阳报》的群体混在一起吗?

作者:低端叫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9252343/answer/118053171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司非让我这个实习生坐高铁把大领导的身份证专门送回去,大领导的身份证不能邮寄吗?

作者:村口卖肉金大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7629230/answer/11682778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哈哈哈哈,可以邮寄回去,基本丢不了,但是,你只是个实习生,上司说什么你听什么是天经地义的,先学会服从,再慢慢找机会展现自我价值吧。

很多人回答的超有趣,这个人情,明明是题主上司的,竟然有人说这是实习生的机会,机会个毛儿啊机会。

请问?你买的范思哲到货,激动之情下,你会注意快递员什么模样吗?再换个说法,有人送你范思哲,你是感谢送你礼物的,还是感谢给你送货的?极大概率,领导面都别想见着,领导秘书帮你接收就完事了,见到领导,也无非赚一句:替我谢谢你上司啊,慢走。

上司在这件事里,展现了自己的严谨,也表明己对领导有多上心,领导以后肯定对上司更好。这有什么不对吗?下属干活,上司独占功劳,古往今来全世界都是这样,这不是什么奴性,这是初入职场必须明白的天道。天道懂吗?违反天道,只有死路一条。这个天道逼迫着有能力的人进步去争当人上人,让平庸人士驯服后任劳任怨,淘汰志大才疏的混子,难道不好吗?

题主,但凡有点脑筋,别再抱怨,你现在问题已经很大了,上司让你办这件事,不是信任你,更不是给你机会,是上司认为,你只是个送货的料。坐高铁路上,好好考虑下,为什么不让别人送,偏偏选你,因为这种活肯定是让最没用的人去做,你暂时不在,完全影响不到上司团队的运转,你毫无用处懂不?都混成这样了,不好好考虑怎么翻身,还在这抱怨,连服从的能力都没有,你有什么能力做底气,难道已经做好了庸庸碌碌一辈子的觉悟了?

现在你只有这样办,兜里有钱吗?没钱去问家里要点,记得买当地特产做伴手礼拿回去,上司一份,弄些吃的和同事一起吃,让上司知道你开开心心的接受了他的要求。你也是人,他也是人,人都是有体谅之心的,这样上司会对你产生愧疚,重新对你有好感。接下来工作,记得多要活去干,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这样坚持住成为习惯,以后不论到哪,我包你都能吃的开,成大器。

好话谁都会说,我的话难听,但是你想成为人中龙凤,就老老实实学着我教你的东西!

如何看待睡前消息107期对农业机械化取代小农经济和衢州恢复作揖礼的看法?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814543/answer/11850310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督工大方向没问题,但细节漏洞多,所以我们常调侃督工的方案是望山跑死马那种。

小农经济是肯定要消灭的,不用怀疑。

每次说到这都有人问:王哥你天天念叨温铁军,你怎么有脸说消灭小农呢?温教授不是在多个视频里反复强调不能消灭小农经济吗?

这就是认知错位的地方:我们多数人理解的小农经济,是农民绑在小块土地上,靠个体劳动向地里要吃的。产出少,消费少,非常脆弱,面朝黄土背朝天那种。

觉得温教授说的小农是这种的,麻烦去看看安吉模式,看看温教授的儋州实验区,是一个东西吗?你脑海中那种小农能做三产?电子农务?生态节约?农耕品牌?

能做到的话,当年三农就不成问题了,国家也不用几十年纠结荷兰农业和日本农协之间的平衡点了,黄土高原更不会黄了。

温教授讲的小农经济,究其根本,是要在三农范围内形成稳定的小有产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坚实广泛的经济纵深。

所以他从来就不纠结消灭不消灭的问题,他纠结的是这个进程中,避免现有小农出现大批量沦为赤贫阶层的问题。

想想,农民的地假如不值钱,你绑他在这块地里有什么意义?他就是实质上的赤贫,这块不值钱的资产完全起不到任何风险缓冲作用。

而这是长期以来的现实。

搞城市化呀,资本要素集中城市呀,农村劳动力和资金大量析出呀。村里没人没钱,以前还能说是386160部队,现在3861都进了城,只有60了,村里的地能值钱吗?

靠种粮食那点收益够干什么?抵得过城市化中形成的通胀和CPI上涨吗?

为什么说城乡二元制下农村苦?这种析出不仅仅是容易想到的青壮年和积蓄,更深层的是基础民用设施和服务的析出。

人没了,学校要不要搬?医院要不要搬?老师医生向城市集中,也是一种人的析出;人没了,基础设施的投入要不要停?这块投资转移到城市,也是析出。

这种情况下,你留农民一块地,有啥用?

为什么越来越多大佬反对城市化?你这个进程过了临界点,接下来就是城市资本过剩,催生资产过高定价,没人买得起;农村资本匮乏,资产近乎无定价,没人能买。这种二极管状态下,风险在城市一爆发,那就去无可去,硬着陆。

什么是风险?说白了就是过剩嘛。产能、资本、劳动力三大过剩,集中在城市爆发。农村没有资产承接资本、没有消费承接产能、没有就业承接劳动力,城市就完了。

所以温教授一直在强调的,是如何有效地给三农现有资产实现定价,资本能下到农村,带动产能和劳动力的吸纳,也就是三农要素的资本化。

这块督工基本没提。

能理解。这是一种强逆周期调节,在古典经济学里不主流。加上有着浓厚的政府干预色彩,对偏好市场调节的人来说比较排斥。

所以督工在讨论产权问题上相当粗暴,基本上就是农民把地卖了进城。但产权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有最易于理解的所有权,也有处置、收益、使用等权利。

像前几年反复提到的田园综合体,主要载体是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有动产权吗?一般理解好像没有;真的没有吗?农民是享有参与和收益,但是管理、支配、处置的主体是谁?是集体呀,有的地方直接就是政府啦。

这些细节不想清楚,督工说着说着就成了马逆:你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我听着听着就觉得你别有用心。

理解一下督工,没人是万能的。我如果不是前几年折腾过这种特色小镇的项目,我也想不明白。

讲到这,你应该能稍微理解一下温教授的思路了。

三农领域的大量要素没法交易,没有买卖就没有价格。怎么办?国家帮你把外部环境搞好,让城市资本能进得来,帮你买出价格。

这不就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嘛,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呀。这块地搞不了产业不值钱是吧?给你上三通一平,有水有电有路,值不值钱?不够?上七通一平,暖气快递都连上,能搞产业了吧?

产权太分散?村集体上,合作社上,地方政府农技公司上。反正没产业,刚好低成本整合。这种整合有动所有权性质吗?没有呀。

整合完了城市资本怎么进入?出让经营收益,出让增值体的所有权。城市资本到这开个葡萄酒公司茶叶品牌,虽然地不是你的,但公司是你的,拿去上市没问题,大头你有呀。

所以不要听到温教授讲“市民下乡”就想偏,人家说的是市民背后的城市资本下乡消费和投资,不是让你拎一锄头刨地去。

国家主导形成外部环境,让农村可以吸纳城市的外部资本。城市资本在获得收益的同时,农村获得发展,并且同步将沉默的资产实现定价与流通。

农民的地少了么?没有,所有权和以前一样。但这份所有权是不是变得值钱了?是不是形成了一大块可以吸纳三大过剩的风险池了?

现在明白为什么他用八次危机这个逻辑来讲了吧?如何应对危机,是理解这套思路的一条直线。

很多人看温教授的视频,前面看得心神激荡,后面看得一脸懵逼:怎么农家乐和农产品电商都出来了?

我之前建议大家去读一读梁漱溟中心的报告,有些朋友嘬着牙花子读完,也是一脸懵逼:王哥,怎么那么多地方尽是讲金融的?温教授不是很反对金融资本么?

这就是务虚名而处实祸,光看名词不参照实务,被带到沟里去了。

督工土木工程出身讲社会概念,容易掉到这种坑里。理工科的名词有明确定义,社会科学的名词有时候真是看个人理解。

你看他就从来没有认真定义过社会化抚养,都讲了多少期了…

最后,还是支持督工。媒体人能引发有现实意义的讨论,已经高于大量奶头乐营销号了。

迟疑之世,能言者善。

奋斗五年还不如深圳三个月涨的房价多,奋斗还有什么意义?

不调侃,说点正经的。

考虑到这种问题下,基本没有不懂事脑子蠢的pink来让人恶心,所以我长话短说。深圳这波暴涨,

直接原因:疫情之后货币政策的实质性宽松。即使把经营贷从市场上逼退,那也只有短期效果。另外深圳户口不值钱,不能和北京上海一样赶人。

根本原因:围绕房价,地方政府,银行,有产者形成了坚实可靠的利益联盟,这点和深圳南边那个城市一样。而现在已经没人敢刺破这个泡沫了,一旦现在刺破,下场比日本悲惨百倍。

以上两点在这个时代已经是常识,所以呢货币宽松的时代,加杠杆赌就是理性人的选择。

另外,注意一下,深圳的这波暴涨已经开始传染其他地区。征兆就是福建,浙江等地的楼面价开始大幅拉升。接下来的故事,可能和2015类似

042901

最后,考虑到房价收入比,深圳实质上已经hk化。这也是未来数年一二线城市的命运预演。整个国家呢,则是拉美化(拉美化的核心特征是阶级固化加巨大的贫富差距)。

题主奋斗的意义?这一点,勃列日涅夫书记说过了呀,“靠工资谁也活不下去”。

作者:低端叫兽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6041809/answer/11875550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南方周末的报道《刺死辱母者》一文?

中国三四五六线城市县城拉美化,印度化已经不可避免。。

北上广深杭的房价会被从三四五六线逃离的无权无势薄有资产的中产阶级以及地头蛇的投资保值需求继续进一步顶高。。。。

具体的点位可以参加河内、胡志明、仰光、孟买这些城市的房价以及他们国家人均GDP的比值来计算。

另外三四五六线城市不作为的公检法的也别以为能逃得掉社会混乱的侵扰,墨西哥、哥伦比亚的警察亡魂以及被轮奸的法官妻子在看着你们。

涉黑份子得不到法律的打击,那么混黑社会也将成为一门职业,虽然风险高些,但是钱景巨大。等到被一二线城市高房价赶出来,同样在本地体制内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中高素质人才走向黑社会,在加上各种因为经济不景气失业的熟练工人的加入。各种自制的土枪土炮,合成毒品恐怕会在这些拉美化的地区全面的泛滥。

黑道从百姓身上所吸取的血肉膏腴又涌向一线城市,进一步推高一线城市房价。

作者:王大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7559937/answer/15360739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