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怎样才能消灭 996、797 的现象?

但是,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获得一份收益,付出一份代价。我读萨米尔阿明时有时会感慨:原来钢炼的片头说的真是真理。

你不想上班,就要失去上班工资的收益;你要这份收益,你就要付出上班的代价。

你说隔壁老王不上班也很滋润呀,对,他失去的工资收益用别的收益补偿了呗,可能是房租,可能是私活,可能是讨厌的家族遗产…

这些看不到的收益,补偿了隔壁老王不上班的代价。

所以当你痛苦996789这些烂事时,特别是你开始思考为什么这种现象如此广泛时,你最好去看看那些没有这种现象的国家,他们为什么没有?

他们为什么不需要996的收益?

他们在用什么补偿失去这些收益的代价?知乎作为工业党人的重要据点,已经有大量资料论证了那些不需要996还能过上好日子的国家,是凭什么:

美帝有美元、美金、美军、好莱坞的多重全球霸权,是现行的国际秩序制定者、科技第一国、金融主导国。这些全球霸权就是全球收益,在这些收益里切下一小块,就能给吸毒者发毒品,给三千万人发粮票;

英国依旧在国际外交中有重要影响力,依然是英联邦的名义领袖、国际金融的重要避风港、航空工业的核心技术掌握者,而且还是美帝的紧密伙伴;

法国则凭借自己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对非洲铁血般地控制,经济、文化乃至军事,还是布鲁塞尔重要的大哥;

德国通过堪称俾斯麦复生的纵横捭阖,用欧元渗透了整个欧洲,并且还是欧盟体系内唯一能打的工业国,多项核心工业的主导者;

就连日本,社畜一词发源地的日本,都有着庞大的海外经济殖民地,海外日企资产高于国内。我们现在的对外援助套路就来自于日本。所以日本的社畜更多是对普通人的管制,企业之间的竞争比我朝要和缓多了。

说真的,日本工作留学的中国人那么多了,普通日本人真有我们这么“畜”?

所以,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代价就是,能不能够把代价转移到别人身上。

如果美帝不能把量化宽松的代价转移出去,那美债就是屎,美股就是屎,美企就会死。但是四重结界摆在这,它转移把代价转移给你,你只能接着,于是代价的代价在你身上,不在领粮票的三千万美国人身上。

美帝能找别人买单,墨西哥在为它买单,我朝也在为美国人买单,美帝的单,全世界都要买,拉丁美洲已经买出了血泪史。

任何繁荣都是建立在奴隶身上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找到奴隶,找不到,你就只能自己做奴隶。

希腊的工业不就是德国人的奴隶吗?

中非西非的政变和旧法郎经济区,不就是法国人的奴隶吗?

就连韩国人,都在美帝的奴隶外做了半个日本人的奴隶。反日情绪再高涨,也改变不了韩国财阀里到处都是日本人的钱的事实;

你看一眼菲律宾巨头的账本,日本政府的援助贷款,美帝的世行授信,欧洲人披着新加坡皮的投资,然后换来了整个国家的矿、林、农、渔。

当然还有人,廉价的人,从工人到雇农,到走私黑枪和毒品的小弟,到女人,妓女,还有童妓,全球最大量的童妓。

整个国家,不就是奴隶么?

我朝这个体量,如果人人都要过上不错的日子,那在现行秩序里找不到位置。我们需要的代价太大,不是三百万人口那些小而美,干点代理的活拿点分成就能搞定的。

虽然很多人讲法治,法治也确实有改善的空间,但是这个空间不会太大。我个人坚信,法制也好法治也罢,都是结果,有了足够的蛋糕才能讲分配。

解决一两家公司可以,解决多数人的996,只能靠算账。

而这笔帐,你现在算不过来。第四次工业革命要不要赶上?前三次你都错过了,再错过这次又不知道几百年能翻身。要赶?钱,干活的人;

产能要不要输出?不输出产能过剩经济萧条失业爆发还被人割韭菜。输出?继续印钱撒钱,通胀不可避,民生就是四处灭火;

国防要不要建设?核心利益,海外利益,更不要说你现在已经被大哥盯着搞。要?钱,人;

你站在国家角度看账本,看三秒就能理解冒牌天神里弗里曼的表情。

为什么要反腐?就这么点钱,都少拿点,要干正事。

还有减税呐。

想翻身,甚至只是想这么走下去,代价太多。

我不想为什么意识形态呐喊,我只是认为,现代化有一套无法躲避的逻辑,这个过程需要巨大的代价才能得以实现,这个代价是不分意识形态的,斯大林体制,刚果被砍手的黑人,墨西哥的毒品,拉丁美洲的军阀,东南亚的家族体制,都是代价。

因此我对我朝在最近20年内能否消灭996,抱以相当悲观的态度。

个人看奋斗,简历好一点,专业有远见一点,公司找的谨慎一点,技能和人脉丰富一点,知乎人均大神,躲还是好躲的。

但你说到历史的进程嘛。

我想,大概只有三种可能,能够“消灭”996:

一,我朝放弃现代化和独立道路,选择依附。这样中产阶级会极大萎缩,下层数量会激增,但中产阶级能够消灭996,毕竟代理人生活得还是很好的;

二,我朝show hand,滚滚红尘一波流,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还居然灭了美帝。就此重新划分世界后,产能、货币、文化输出,享受全球收益,就能为多数人消灭996;

三,我朝死磕第四次工业革命,勉力维系基本盘不崩,完成产业升级,并且实现多工业细项垄断,进而在现行国际秩序外建立“新秩序”,那也能实现多数人没有996。

所以,古尔丹,代价是什么呢?

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美国制裁华为等中国公司会产生哪些影响?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5381174/answer/69075371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肯定会整体性滑坡,而且如果川普来真的,即使美帝要承受极为严重的收益损失和内耗,我们也会在整个电子产业遭受瘫痪级的打击。

当年苏联停止对华工业援助之后有多难,现在就有多难。好的地方是,不会饿死人;坏的地方是,鞍钢宪法估计是不管用了。

我曾说过,当年不理解什么叫“现行国际秩序”,直到看到了小米手机的bom单,上面满满的美日韩台,顿时明白了脖子上的系绳是谁在牵。

华为的供应链体系也一样,不会有太大差别。

和不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不一样,我周围搞制造的听到华为这事,第一反应都是沉默。

产业链都是一环扣一环,一个手机随随便便上千个元器件几百家供应商。其中每个小玩意都有十几年上百人的经验积累,和百万乃至千万上亿的市场测试。能在一颗料上做到“可用”,能够成为供应商名单里的一个备胎,已经是可喜的成就。

在这块,能对我们关上大门的约70%。

更不要说底层系统根本不在我们手上,整个软件生态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土壤之上的。

在这块,其实是100%。

原子世界和电子世界的核心资源都不是你的,圈地自萌都困难,更不要说巨大的海外市场了。

如果美帝真那么绝,那大批行业都会出现元器件不足、生产停止、供货停止、销售违约、现金流断裂。

制造业的容错率太低了,20%的现金流损失足以让绝大多数公司直接清算。因为他们都是靠账期活着的,回款一断,银行和民间的借贷就还不上,就完了。

这个问题本不是我一个文科生该回答的。我只是因为自己做过硬件,也在做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对供应链的逻辑有些理解。

但怎么说呢,当下的舆论,很迅速地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虽然我是个老小米,但我真觉得这实际上是把华为架在火上烤。

要真正理解现在的局面,我劝大家再翻翻太祖的《论持久战》:

我们的工业体系完整度、科研投入、内需市场,决定了我们不会败;

但美帝及其仆从对现行国际秩序的掌控,决定了我们不可能迅速有什么起色。

从论持久战的划分来看,我们现在仅仅是在战略防御阶段,离战略相持至少五年,没这五年供应链培养不起来。相持五年后供应链成熟,才有可能慢慢转入战略反击。

所以,坏新闻其实才刚刚开始。

当下更需要的,是芬兰人当年的sisu精神。

当然,这一切的判断是建立在美帝真打产业战的前提之上。因为美帝其实也是个容错率——准确地说是“容疼率”——很低的国家,我到现在都不相信美帝会真的打一场全面的商战。

但愿键盘侠能蒙对一次吧。

一场疫情你看出了什么问题?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540492/answer/99439439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挺好的嘛,让现实来指出问题所在嘛。

后三十年的初期,左和右反复讨论主义问题,那叫一个脑花子四溅,各个论坛打得不可开交,互相挂路灯挂得灯都不够用了。

有结论吗?没有。

什么时候有结论?生产过剩爆发了。

现实出现了生产过剩,结论就来了,也不用讨论了。别搁那长篇累牍地,谁能解决问题谁上,按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就是什么主义。

同样,疫情之前,有些人讲这有人讲那,有的觉得走出了一条路,有的觉得偏了老路,有人想着别人的路,有人不愿走道了。

都在复制粘贴自己背牢的那几个名词。

疫情来了,讨论也结束了。因为疫情每天都在出题,名词不管用了。

人得病得治,那就要有医生有药有装备有设备有场地。这些资源从哪来?怎么分配?怎么管理?怎么监督?怎么补充?都是现实问题。

值得高兴的是,多数人现在已经逐渐抛弃了各种名词和口号,直接眼盯现实问题,并在思考如何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真实地感知这个世界。

这不就是实践对精神的改造吗?

这不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

所以,整挺好,别寻思,就瞅缺啥。缺个算账的,就找个算账的;缺个喊一嗓子的,就找个大喇叭;缺个敲锣打鼓的,就找个盯梢的。别扯那些个大旗,大旗都拿去做内裤了,再扯没穿的了。

有人说,这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

对,要的就是这个。

因为当你头疼医不了头脚疼医不了脚时,你就明白你是什么主义了。

如何看待杜特尔特签署公告将菲共及其武装列为恐怖组织?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25579/answer/27933557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朋友在反目,权力在集中,对抗在加剧。

之前在别的回答里稍微提到了一点杜特尔特和菲律宾共产党的特殊关系:

改组菲共、并将毛泽东思想加入党章的西松同志,是杜特尔特大学时的老师。杜特尔特本身对菲共抱有一定理解和同情,并且多次以调停人身份处理菲政府与菲共的对抗。

实际上,杜特尔特是菲政坛少数能对棉兰老穆斯林武装(摩洛)和菲律宾共产党武装双方都施加压力的人。能用武力压制异民族叛军,用手腕怀柔阶级敌人,是他在政治上的一大资本。这比起顺风时私人武装镇压、逆风时领导优先跑路的地方割据势力来说,高明得太多。

只是,菲律宾这盘棋,下棋的不止他杜特尔特一人。

八十年代大概是政治理想主义的最后回光返照,那些喊着口号去死的人,心里对民族或者主义,或许还真的有那么一丝信念。到了九十年代,各路政治势力迅速“无耻化”,主义也好解放也好,都是买卖。

南部喊着解放棉兰老穆斯林的摩洛组织,垄断了当地矿产、走私和黑枪贸易;而北部喊着解放工人和无产阶级的菲共,成了木材贸易商,为了我国提供了不少金丝楠和鸡翅木。

退化的结果就是:不管口号多响亮,本质都是黑社会。

杜特尔特是善于管理黑社会的,他自己就是优秀的黑社会管理领袖,能在掌握可循环的黑枪贸易利润同时,保持良好的地方治安。

坏就坏在,他的出价可能没有别人那么高。

在ISIS濒临灭亡之际,内部地位极低的菲律宾分舵居然有能力在杜特尔特家族大本营,达沃的北部爆发叛乱,攻下大半座城市,并且拉锯战到今天。

而且杜特尔特当时刚从北京回来,中国国企投资团马上要到马尼拉开项目会。

真是时候。

军饷、枪械、弹药,谁给的钱?谁有能力给这笔钱?谁有动力出这笔钱?

我觉得杜特尔特肯定不开心,因为我相信他知道以上问题的答案。

所以他一下发了狠,公开接受我朝的武器装备并表示感谢。

寇可往我亦可往。恐怖主义是个筐,乌七八糟往里装。

而且他当时应该立刻展开了对菲共的试探和沟通。毕竟菲共的战斗力比摩洛人要高,摩洛人拿钱就能搞在棉兰老搞到这个程度,菲共拿钱拿枪在吕宋来一下,可以删档重来了。

只要达沃安全,棉兰老可以乱;只要宿务安全,米沙鄢可以乱。但吕宋不能乱,马尼拉太大了。

但我估计谈判的结果不容乐观。西松已经没有能力真正控制菲共,早沦为黑社会的菲共很可能开出了一些不实际的谈判条件。

对方能给摩洛人这么好的条件,一定能给菲共更好的条件,更多的枪,更多的钱。

杜特尔特怒了,恐怖主义是个筐,你给我进去。

昔日的朋友终于禁不住诱惑而反目,分裂派系组成了菲律宾在国际角力中开始撕裂,威权统治者只能采取强硬而饱受争议的手段。

但,莫慌。我对杜大嘴还是有信心的。毕竟中资的吕宋铁路已经开始启动了。

怎么看曹德旺「40 年来,他手下工人工资涨了200倍,猪肉才涨30倍,农民辛苦养猪,涨价合理」的观点?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5480840/answer/90375108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说明,很多古老的教诲依然成立,例如:资本家不会允许劳动者有剩余。

地主家可能有余粮可能没有,但你必须没有,不然你怎么干活呢?有剩余的劳动者便不会愿意成为机器里的齿轮,他们会努力积攒剩余,并投资到自己可主控的一个产业里,造一台属于自己的赚钱小机器。

产线上打工赚了点钱,回去开个小卖部,留在城里支个早点摊,得是自己的买卖。

劳动者获得剩余后,一定会努力形成自己的生产资料。服装厂的工人们赚了钱后会干嘛?回老家开个服装的小作坊,缝个线织个扣子,姐妹们合伙,接点原厂的散单。这样一来,她们就从产线工人变成了工厂主。

虽然依然赚的不多,虽然她们多数都没读过政治经济学,但她们本能地意识到,这两个身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这台能赚钱的机器是我的。我是它的主人,我不再是它可随时更换的小齿轮。

但这对于大工厂主来说,就相当不利了。

有剩余的工人非常容易流失,导致产能管理的不稳定;这些工人流失去餐饮快递等服务业就算了,要是留在同行,也容易成为潜在的对手。

唯一的方法就是加钱,用工资打消他们这些念头。

那不就,更不开心了嘛~

读到这里,其实有个bug:照这个逻辑,日本的企业舰队模式是怎么诞生的呢?一家大企业孵化带领着供应链上数百家企业呐?

这里就是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产业链上游和产业链下游的区别了:

增量市场空间巨大,企业的第一要务是把空白市场都占领咯。那么赚钱少慢的业务可以扔出去,企业在这个阶段反而会鼓励内部创业。

是不是想起了早期的互联网?

存量市场嘛,蛋糕就那么几块。加工资是让我不开心,留在同行也是让我不开心,单纯的离职害得我产能有波动,还是不开心。

心态就变了。

产业链上游也一样。核心技术在我这里,你出去做配套业务,好呀,我专门把订单派给你,希望你长大。我的配套业务多了,那我的产能也会提升呀。反正核心技术在我,我不愁接不到单,只担心接不住。

产业链下游,而且还没什么核心技术的,那心态和上面那个一样。

所以,不要指责曹老板,屁股使然罢了。

现在是存量市场,今年的经济,扣了汇率基本就没啥增长,甚至可以说在不少行业出现了萎缩。而我们大量加工制造业,依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上游。

一边是订单在跌,一边是成本在涨,cpi这个词今年又开始频频上新闻,工资不加不行。曹老板看一眼财报骂一句娘,可以理解。

那你说,他赚了这么多,怎么好意思去抠工人手里的那点呢?

诶诶诶,那啥市场经济啊,表情包警告啊。

当下,就是这么个局面。

外贸在多重外部政治力量的打压下,总体严重萎缩。经济繁荣时,别人给点辛苦钱你赚,他们不难受;经济衰退时,谁家的后花园都希望自己吃独食,肯定用尽手段挤兑你出去。

内需则是听起来很美,前几年数据看起来也很美。直到今年年底发现,全国只有上海一家有财政结余,其他都是亏,才发现转移支付有点撑不住了。

(中西部几个网红新一线要当心,当广东江苏山东浙江这几个大户都没钱转过来时,你们的房价就要出问题了。)

你说不靠转移支付,我朝藏富于民?麻烦你看看现在的储蓄率和负债率。现在是藏债于地方,藏债于民。

内需只有转移,从小卖部转到拼多多,总盘子还那样。

投资?只有国家。

这几重压力一下来,劳动者手上那点剩余就显得更尖锐了。

所有人都希望你花钱,包括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地方负债该过200%了吧?当地人不花钱买房,超过一半地方估计是发不出工资了。

工厂主也希望你赶紧把手上那点钱花完,花完你就愿意来打工了,就听话了,就不要高工资了,就建设那啥市场经济了。

上头还在犹豫,一共遗产尚在。大量有产者被重新打下去做产线工人,不好看也不好听。

但犹豫,就会败北。

产能已经过剩,内部市场不振,外部市场被牵制。突然抬头,发现家门口有个东南亚,十亿级规模,正好适合做商品倾销地。

军舰和军队刚好又够得着,以前的世界霸主现在疲态尽显,估计管不过来。

等等,这个剧本看着怎么这么眼熟?

回来回来。

曹老板这番话,是这条路的必然剧本,总会在一个时间点蹦出来。

重要的是,这番话的答案。

一个是左拐,分配体制调整,曹老板你现有的蛋糕不小了,要多分一点下去。反正市场经济前面有个冠词,这事不是不能做。

但这条路,难,内部严重波动。

一个是右拐,以国家为核心到外面拿市场。曹老板的蛋糕变大了,分下去那点就不疼不痒了,大家又都是东哥的兄弟了。

但这条路,险,代价所有人担。

怎么办呢?

还是一起口嗨猪肉吧!

感谢大家收看本期的“我比那啥海聪明”系列。

如何看待欧盟通过英国脱欧法案?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3650874/answer/5445252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作为一名常年在键盘上寻找快感的业余国关爱好者,我最喜欢琢磨的角度是:为啥?

英国脱欧的过程和代价无疑是痛苦的,特蕾莎同志很可能要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为代价,来实现英国离开欧盟这一政治里程碑。

代价这么大,眼下经济形势又不好,一般不是抱团哆嗦嘛,怎么还要单干呢?

我们来捋捋,姑妄言之。

美国在二战中打趴了两大阵营,台面上是我们看的到法西斯阵营,轴心国德意日们;台面下是大家说的比较少的殖民主义阵营,英法荷比们。

大英帝国打赢了二战,也打输了二战。她的殖民地被肢解,帝国特惠制崩溃,美苏高举着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旗号,疯狂收割她的商品市场、金融币权和势力范围。

纳赛尔1956年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而英法联军在美苏联手的压力下不得不罢手撤军。那一刻,宣告了旧殖民体系的全面瓦解,英法也从此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我个人虽然很不认同英雄主义叙事,但不得不承认戴高乐和他的戴高乐主义,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上,引领法国人走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戴高乐和法国人选择了独立,并尽一切可能维系法国的殖民遗产。所以面对非洲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戴高乐虽然顺应民族自决的原则,也在各种场合公开抨击帝国主义,但他依然在非洲保有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影响力,甚至是赤裸裸的军事存在。所以阿尔及利亚马达加斯加们虽然独立了,但法兰西共同体、法语国家组织、法郎区们的影响力仍牢牢控制着他们。

可以这么说,暗杀、政变、内战,法国干过的脏话也就排在CIA

后面基于“独立的法国”这一思想,戴高乐将其延展到“独立的欧洲”,后面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

戴高乐曾两次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的请求,认为英国是美国放在欧洲的特洛伊木马。

而英国这边,虽然1945年工党首相艾德礼放手让印度和缅甸独立,但直到1955年首相艾登因为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失利而下台,英国人才反应过来日落的既定事实。

英国人迅速选择了与美国友好,三百年盎格鲁撒克逊的政治智慧,并没有被工党的几次拉锯阻止。

就像法国的戴高乐,英国的丘吉尔也为英国人留下了一个方向,一个他形容为“大英帝国四百年的对外政策”:大陆均势。

欧洲大陆上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存在,英国会永远联合欧洲大陆上弱小的一方,对抗强大的一方,无论何种主义何种体制。

英国开始寻求加入新生的欧共体。

不是说要联合弱小的一方吗?

没错呀,因为此时欧洲大陆上强大的一方不是欧共体,是苏联。

“世界岛”假说已经被知乎说烦了,但我再赘述一遍。

欧亚大陆是世界之岛,这个岛上的力量如果能够形成稳定联合,那么这个集体就能够控制整个世界。

就像英国对欧洲大陆所坚持的大陆均势策略,防止世界岛上的力量联合,也有一个放大版本的“世界岛均势”策略。

对美国而言,英国和日本是这个世界岛东西两端的两个离岸力量支点。控制这两个支点,美国就能以低成本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岛投放力量,引导分裂对抗,保持均势和自己的地位。

在资本主义颜面无光的70年代,苏联如日中天。不管中苏之间多少摩擦,中国还是红色的,而印度依然继承尼赫鲁的旗帜,鲜明地号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热切地幻想成为第三世界领袖。中东是一盘碎片,无力作为对抗苏联的一个整体。

世界岛上唯一看上去有希望的联合力量,是懦弱摇摆的新生儿,欧共体。

在西边,1970年首相希思趁着戴高乐辞世,开始全力推动加入欧共体,将西边战略支点的力量导入欧洲大陆;在东边,基辛格开路,尼克松访华,田中角荣事后补了个章,东边战略支点的力量开始导入东亚大陆。那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英国为了维系自己的地位,成为美国世界岛均势的战略支点。出于对抗苏联、将美国力量导入欧洲大陆的目的,加入了欧洲。这是大陆均势的延续;

法国为了维系自己的地位,从独立法国走向独立欧洲。这个联合体不仅对抗苏联,有必要时——确实也发生过——她也会对抗美国。

当苏联存在时,外部力量的干涉虽然使得法德不快,但不是不可接受的。

但当苏联消失了呢?

当俄罗斯都不再是一个威胁了呢?

甚至,当俄罗斯也愿意加入欧洲呢?俄罗斯不是不愿意加入欧洲,当苏联解体时,欧洲与俄罗斯做过一段时间大西洋主义的美梦。

这个美梦因为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利益受到极大削弱而破灭。拒绝俄罗斯对美国来说是算的过来的,他需要一个敌人,一个欧洲家门口的威胁,来控制欧洲。

但对欧洲来说,家门口树敌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愚蠢。俄罗斯是敌人,那1000公里外就是钢铁洪流和核武器,再老旧破败,也能造成欧洲的全境废墟。俄罗斯是朋友,那1000公里以外就是广袤的能源和原材料,1亿的市场和通向亚洲的大门。

俄罗斯人的不能,不是他们是斯拉夫主义者或者他们想恢复寇松线。俄罗斯人的不能,是不能承受美国通过欧洲对俄罗斯持续的渗透与颠覆。

俄罗斯和欧洲在等待,他们在等待一场寒冬,一场让美国自己收缩的寒冬。

寒冬来了。

十年前的金融危机从来没有远去。这十年里的产能过剩与量化宽松,每个国家都在开动印钞机,敲下印章,一手发债一手发币,用一场危机去掩盖另一场。

1933大危机教育我们,一切泡沫都要有人买单。凯恩斯虽然说他活不到买单的时候,但麻烦的是,总有人会活到买单的那个时间点。

经过不到五十年两场世界大战,这个惨痛的资本主义速成班教育了我们走出危机的两种方法:一是迅速实现一场科技的突破,带我们跨入下一个产业繁荣周期;二是等别人倒下,分食他的尸体。

一个有美国渗透的欧洲还能平和地走了二十年,就是庞大的苏联变成了一顿大餐,鬣狗们吃的开心,也就不大在意彼此的立场了。

但草原上倒下的尸体吃完了,仅存在鬣狗们就会开始不怀好意地互相打量。

诡异的场面出现了:每个国家都在疯狂地攀科技树,确保能源和粮食的安全;同时用强力整合内部,握枪在手,恫吓他人。

凛冬将至,谁是粮食?一个以邻为壑的大争之世到来。法国选择更紧密的抱团。

英国选择了更鲜明的立场。

俄罗斯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顶住了中东的压力。但她还有一个地缘政治火药桶,那就是乌克兰。这是美英欧俄的新历史分歧点。

欧俄和解,意味着一个新的欧洲联合力量初现雏形。虽然这连新生儿都算不上,但对于美国来说已经是个足够可怕的苗头。

这个苗头将促使美国重新思考世界岛策略,他有可能放下东边的硬骨头,转向去击垮新欧洲的产业,甚至允许东边参与其中的产业绞杀战,分一点。毕竟欧洲的工业结构与他的竞争更为直接,而能和他抗衡的力量更分散。

但如果欧俄和解失败,他就能更进一步撬动欧洲的力量,去联合欧洲啃下东边的硬骨头,完成对东边的彻底技术与市场封锁。

美国的牌不像以前那么多,而他的对手依然模糊。

作为美国的跟随,在这个时间点还置身于这场迷局中是不理智的,英国人最终选择抽身出来。

欧洲人知道,英国佬每逢关键时刻就喜欢跑路,他们大概是已经习惯了,干脆就收一笔分手费吧。

接下来,国策是点“戴高乐的遗志”呢,还是“昭昭天命的伙伴”呢?

不管怎样,我总觉得在某条世界线上,这个法案的通过,会被后世记为“全球化的终结与区域集团化的复兴”。而这条世界线上,特蕾莎梅也会享有和撒切尔一样的历史地位。

只不过这条世界线的画风可能不怎么美。

大家好,这就是今天的我比“尼玛好多个宫”聪明系列,谢谢收看。

如何评价沙特籍《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卡舒吉,疑似被沙特 15 人「暗杀小队」活体肢解风波?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329389/answer/5141976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的改革多数以失败告终,与其为改革兴奋,不如冷静思考失败后可能的局面,毕竟后者才是历史常态。

王储希望能在不失去对利益的控制下,完成对利益的重新分配,这是门天蛇换骨功级别的操作。失败的风险且不论,就算成功,王储也是脆弱无比,就像刚蜕皮换壳的蛇蟹。

老的一派,你伤害了其中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些已是仇人,更多人惴惴不安;新的一派,过去视你为敌人,现在你分一些利益就希望对方投诚,对方只可能是将信将疑,时刻两手准备。

所以在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三派里,改革派往往是最脆弱的,他看上去能和所有人成为盟友,但都不可靠;而他确确实实能成为所有人的敌人。

于是,改革派只能用死士、下死手,松散的联盟和温和的手段都会让改革窒息。走着走着,改革派就会迅速蜕变成比激进派还激进、比守旧派还狭隘的诡异综合体,走进死棋。

更诡异的是,这条道路,也是沙特阿拉伯一直以来的政治道路。

东有波斯、西有马穆鲁克、北有奥斯曼、南有一群不服管的酋长国,这个格局对沙特家族来说已经几百年了。在这个过程里,沙特家积累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打法:

阿拉伯半岛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沙特家必须整合整个半岛的力量,才能和西北东三大势力拉锯。因此沙特需要用宗教号召整个阿拉伯,沙特需要圣城;

但圣城自有圣裔哈希姆家族代理,你一个德拉伊耶小镇长面对圣裔有什么正统性可言?所以虽然沙特需要圣城,但沙特更需要高于圣城。本沙特和瓦哈卜确认眼神,共同定义了瓦哈比;

瓦哈比坚持纯洁,认为最终解释权归古兰经,圣裔也是古兰经的依附。很好,这下我们高于圣城了。吞下汉志,驯服沿海的酋长国们,是时候进入半岛争雄dlc了;

但以半岛的体量,顶多收买一下马穆鲁克们,和伊朗山地还有安纳托利亚竞争有心无力,那就必须联合外部力量,搅个屎;

于是英法美俄排着队在门口等着,连我朝都过去体验了几把国际搅屎的快感,简直是国际强权中东新手体验班。

看完沙特家的理念路线,我们再来看这次事件,那就很好理解重点:

1.统合半岛

圣城的收益和哈希姆家族的压力一天在,那沙特家就一天不能放弃瓦哈比,或者说,放弃既能享受圣城的收益又不必低于哈希姆家族的意识形态。

现在的改革能满足这两个条件吗?好像不能。而且出了这事后,外部肯定不能了。

不能的话怎么办呢?

继续“改革”瓦哈比咯。

是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靠近人类主流文明。但如果改革不能保证沙特家的掌权,改革就屁也不是。

当年瓦哈比是本沙特和瓦哈卜一起定,如今王储也可以重新定义瓦哈比嘛。

至于我们能看到伊斯兰版路德宗还是耶稣会,那就看外部力量与本地经济的拉锯了。就现在的总体经济形势而言,不容乐观;

谁说ISIS一定是下限呢?

2.半岛均衡

在围绕着新月地带上,土耳其之突厥人、伊朗之波斯人、沙特之阿拉伯人,是不能三者友好并存的。一方碎了,另外两方才能成长;两方都碎了,才有伊斯兰世界崛起。

沙特必须要迅速让另外两方中迅速出现一具尸体,他才能和境外的秃鹰享受美餐;

很不幸,对面也是这么想的;

更不幸的是,沙特的改革、土耳其的经济、伊朗的内乱,三家的战线维持都到了一个临界点,就看谁先倒下了。

Mexican standoff。

不用急着为他们感慨,他们外面那一圈,也有几个人拿枪指着对方,等着别人先倒下。

所以开个脑洞,想象一个画面:

王储对内宣布(有可能都不用宣布):沙舒吉违背了每一条圣训,是无可饶恕的叛教者,几位勇士只是履行了他们信仰里最基本的义务;

对外讲个弱化版本,认个小错,打个哈哈,管教不力嘛,但强调本质上还是信仰问题。从俾路支到曼彻斯特,那么多荣誉谋杀你们不管,你管我?

把这件事放到21世纪的人类文明法则里是个事,放到7世纪里算个啥。

同时疯狂花钱;

国际舆论肯定还是一片哗然,你7世纪我又不是7世纪,大小抗议不断,沙特天天被人开除这个籍那个籍;

就在沙特狼狈不堪时,一发据称由以色列发射的导弹落在了大不里士…

大家好,这是今天的“我比利雅得执政宫聪明”系列,谢谢大家的收看。

如何看待三星在省经销商大会上强迫员工下跪拜谢经销商?

买办阶级出现在近代鸦片战争之后,是联系与中国和外国商人之间的桥梁,是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本国人民的工具和奴才,买办的实质是外国侵略中国经济的工具,阻碍了中国工商业的发展。

买办阶级具有极少的进步性,他们在客观上确实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在经济、技术、文化上的交流。但是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买办阶级的发展,是建立在对中国民族工业及国家资本的严重剥削之上的。

中国只有全面出卖自己的工业体系与资本成长环境,才能换取买办阶级“可怜”的增长。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命运前途寄托在买办阶级身上,不仅愚蠢,而且无耻。

但买办阶级的力量也是脆弱的,意识也是薄弱的。买办阶级经济上的依附性,决定了该阶级不可能有独立的意识与尊严。当帝国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面临中国民主革命与民族革命的伟大力量时,买办阶级将是第一个被出卖的对象。他们就像受到惊吓的壁虎,妄图用一根断尾来平息中国人民的怒火。

也只有在遭遇背叛时,买办阶级才能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才能意识到自己站在了中国伟大工业革命的对立面。

在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下,我们可以通过国家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力量相结合,改造、转变买办阶级,将他们吸收、消化,从而成为中国民族工业力量的一部分。

旧中国把资产阶级变成了鬼,新中国让资产阶级重新做人。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078469/answer/1290859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年国内互联网行业为什么没能再产生新起之秀?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9447576/answer/92494976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251看着难受,聊点别的。

存量市场,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存在,是真理!

17年我说互联网衰退要来啦,一帮人说你丫就知道喊狼来了,少bb啦,你从一个人出生时预言他会死,你总有预言中的一天云云。

知乎有俩大型打脸现场:为什么年年有人说不景气和为什么年年有人说房价要跌。抽空去看看,体会一下三年前的乐观和当下的慌乱。

天地良心我不是瞎蒙。虽然我没什么通天眼线,但是确实有大佬告诉我:17年的互联网募资额——也就是投给18年的——缩水2/3。

这不就是衰退嘛。

18年大家不纠结衰退了,说没衰退的眼睛不用可以捐给有需要的人。但大家还是在纠结这是不是一时财政调整,不是结构性的呀可以靠放水撑过去呀云云。

我说已经不是衰退,是下行危机啦。

依然没有通天眼线没有资格到海里开会。得出这个结论很简单:高中同学在某东部城市开印染厂,他家是当地“环保整改”后唯一一家活下来的,通过他我能知道当地所有服装代工的生存状态。

亏损97%。

这个城市是某个服装门类的全球中心。

这不就是危机嘛。

所以说掌握核心数据,民科也可以很准确。

19年。

妈个鸡懒得说了。

反正还在脱实向虚。

存量市场的最佳参照物,是太平洋上的小岛:很惨,惨到为了不浪费那点蛋白质,要吃人。

某东流量下降了多少?快40%了吧?流量费用还不是涨了20%?某猫我拿不到数据,不过也涨了15%多;

野生网红年初大概占网红总体80%,到年底不到30%,明年估计整体80%都会签mcn,费用涨一波;平台再下场签约、控股核心mcn,再涨一波;

平台完成垄断,流量费用只涨不跌;游戏IP投资也扎堆头部,小IP拿不到钱,大IP拿钱不知道干嘛。

大家伙做的再难看,也能吃饱;小家伙,饿着吧。

18年裁员启动后,19年普遍裁员,同时压缩编制。经历了19年贸易战的惊吓后,对20年的预期更差,所以裁得更猛压得更凶。

现在最搞笑的是:大金主以前把余粮给金融机构,他们拿去投,市场上养活一大票公司;现在大金主不给了,钱放到自家手里。

都在准备过冬,都在储备粮草。

我问某老哥:贵基金今年跟死了一样躺尸,你们叫基金不投项目,是太监吗?麻烦去死一死好不好啊?

老哥说,咱没钱,但咱爸爸真有钱,100亿在账上,就躺着。不是债也不是供应链,现钱,100亿,啥也不干,躺着。

福建人牛逼。

新起之秀?

别秀啦兄弟,秀的裤裆都要赔进去啦。

存在就是一切,一切为了存在,好好苟着。

太平洋的小岛上,真吃人。

创业公司上市后,员工在处理期权上面都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663592/answer/13729212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这里居然没有看到优酷的同学…


好吧,那就由我这个局外人来讲讲吧。

你要知道,公司给你的期权的股数,和上市时后的股数,不是一个东西。

这就要提一个概念: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美国存托凭证。

公司给你的期权是普通股,到美国上市要换算成ADS,这一般都是折算。阿里1比1是良心,3比1或者4比1也算正常,例如土豆。但是优酷就有点日狗了:

18比1。

举例,公司里的小白手握10000股,以为每天和同事吹逼聊的10美元1股是指这10000股,内心充满喜乐:老子身价也有10万美刀啦!

结果公司临上市告诉你,ADS要10比1,于是乎小白发现自己只值1万美刀。睡觉时梦到的钱一夜之间消失了90%,酸爽。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计算方式的不同,但是,这确实埋下了一个伏笔。

期权和期货的本质一样:你和公司约定一个未来的价格,到期后你买入再到市场上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例如公司和你约定这批期权三年后1块钱,三年后你就可以以1块钱买入,然后这时候市场上如果你的期权值10块,你就可以卖出赚中间的9块钱。

18比1的ADS埋下了很重的伏笔:例如上文1块钱1股的行权价,如果按18比1的ADS来算,每股的行权价一下就上升到了18元。

优酷的同学面临着同样的坑:在ADS合并后,许多人手上期权的每股行权价变成了15到20美元,这成了后面问题的爆发点。

2010年12月8号优酷纽交所上市,27美刀开盘,随后一路高歌,一路曾摸到60美刀。优酷的同学含着泪看到了买房的希望。

然而就在快到解禁期的5月底(员工持股一般要锁定上市180天后才能开卖),优酷突然宣布以48美刀的价格进行增发,量还不小,1200万股。增发实际上就是对收益的稀释,优酷的股价一锤子被砸到了30美刀,持股员工在开卖前夜看着自己的收益瞬间消失一半,一夜间老泪纵横。

之后优酷的股价长期在20美刀附近徘徊,一度还险些击穿12.8美刀的发行价。抱着股价能回升的持股员工一次次被现实无情打脸,买房钱也慢慢变成了买车钱。

然而最狠的终于来了,2012年3月12号,优酷土豆宣布以100%换股的形式进行合并。短期之内,两家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上扬,土豆更是暴涨150%。但是这里有个问题:

优酷和土豆合并,本质上和两家超市合并是一样:共用很多资源可以降低成本、消除竞争能降低更多成本,但这个资本故事的内核没有变,资本市场对优酷的定价本质就没有变。

更糟的是,资本对优酷的商业模式一直有质疑,广告费和当时模糊不清的IP到底能不能支持包括CDN在内的巨大基础建设成本,这个问题优酷一直没有回答。所以当合并的鸡血褪去,优酷就在股价上迅速显了原型:股价开始长期在20美刀下激荡,连买车钱都不够了。

这时候请回忆一下:因为18比1的ADS,理论上只有股价在20美刀以上,优酷的多数持股员工才会有收益。不然,这期权就是一张废纸。

我还没说税呢。

税也确实是最后一刀。

按照可查到的资料,优酷一直推行长期持有激励。员工在解禁后,也就是上市后180天,立刻开卖,将要承担20%的税。但如果愿意长期持有,税率会逐步降低。

抱着对公司的寄望和少交税的打算,许多持股员工一直咬住牙关扛到了2013年。他们也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刀。2013年年初,新任优酷CFO宣布,取消以往将股票收益分摊到12个月计税的形式,改为一次性缴税,并且和工资合计。这一下就大大提高了税率,导致本来就没多少的收益还要切出相当一部分交税,有些人总计税费成本甚至比解禁后立刻就卖的20%还高。

优酷的同学沉默了,沉默,是今夜的环球贸易中心。

至此,一场关于“挖煤挖成煤老板”的美好故事彻底梦碎,并成为了此后所有期望靠期权改变自身命运的互联网人,最大的心理阴影。

如何在公开场合讲黄段子,又能把尺度拿捏的很好?

大学同学老董,混迹于资本圈,投过互联网呆过房地产,斩获颇丰,现在已经是某域资本的看板小哥。

前些年创业风潮刚起,那时他还是个基金的FA,我手上有个项目拉他去看。他对这个项目也有点意思,聊得比较深。无奈团队确实太偏向产品,对FA呀财务顾问呀这些角色实在拎不清,有点蒙。

老董(哎呀我们这些89的88的现在不能叫小了)点了根烟,说:

“现在融资,你们创业团队就是小姐,出来卖;这个BP(商业计划书)就是化妆,皮相好看;有钱的能投的就是嫖客,这个好理解;

DD(尽职调查)就是嫖之前做体检,别有病;工商变更就是交保护费,让地头蛇认我们这笔买卖;

我们FA在这里起一个拉皮条的工作,帮你们找嫖客,帮你们吹活好水多,看能不能找到愿意来买单玩一把的。这就是我的工作。”

沉默片刻后,枯燥的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62494/answer/157571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鸿祎跟雷军走到一起了?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062494/answer/1575711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不不,周老板,你在这台电脑上点复制然后在那台电脑上点粘贴是没有用的,不不不,不管多贵的电脑也没有用的。

上大学有用么?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859837/answer/1110080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有用。

大一基本在读书和打游戏,没怎么上课。大二到学院研究所打杂,结果误打误撞把毕业论文写了。系主任问我有无志向于学术,我说没有,他很干脆地让我直接去上班了。

是的,严格来说,我的大学生活就两年。再严格点是两年不到,因为中间还请了两月假去拉各斯做翻译。

大学学的是公共关系,双学位新闻学,还到北大读了个文化产业管理研修。然而工作后却掉到互联网大坑,从互联网营销、智能硬件到现在的创业,基本与所学无关。

最讽刺的是,我也做过一些公关业务,和书本所学的公关案例也基本无关。

但我依然认为,上大学是有用的,而且越好的大学越有用。

1.入场券

很多公司对国内大学的认知就是985、211和其他;有些公司对国内大学的认知则是清北复交和其他;还有些公司只认清北甚至或清或北。很多好大学的毕业生感觉自己的文凭没有作用,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与此同时有大量普通院校的同学根本没有机会出现在他周围。不要怪HR,他们很多人都是批量流水作业,院校是一个高效率低风险的筛选指标。

更不要提某些院校对某些领域近乎垄断的优势: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等等。

你当然可以用大量资源和阅历来弥补这张入场券。但说实话,和别人考三天试相比,你的代价往往过高。

2.人际网络

虽然读书时你感觉你的同学基本都是傻逼,但是相信我,未来你如果需要往上冲,他们是你第一层最可靠的人际网络。从同学、到师哥师姐、到他们的同事、他们的上司、他们的父母,这张网络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同学,这是一个稀松平常的身份,在一个宿舍楼一间教室里时你可能毫无感觉。但是,这可是四大铁里的第一铁。

很显然,随着学校的好坏高低,这张网络的能量也会不同。你总希望和高玩组队吧?

3.三观、生活方式、眼界等等

大学美其名曰开放思想,但实际上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思想生产体系,国内外俱是如此。在共同的社交媒体与身份标签影响下,你会形成实际上高度统一的三观、生活方式乃至眼界。当然,在大学里你可能觉得你是特立独行的。但是如果你和其他学历的人沟通,你会发现你与同学的思想差距多数来源于家庭,这种内部差距在大样本上实际远远小于外部差距。

这种思维上的异化虽然隐性,但会贯穿你的一生,并真正定义“门当户对”之类的阶层。

从成本、增长速度、机遇等多个角度看,还是尽可能考个好大学吧。

如何看待“回家守业”和“大城市就业”?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00639/answer/3617129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咱俩情况还真像。

我爸现在还在尼日利亚,在拉各斯艰难地维持着自己的那点小买卖。每年他回国见我,谈话的内容都很简单:“你再不去非洲,我辛辛苦苦铺的路就都白费了。”

非洲买卖好做吗?现在勉强还算好做。一年下来一个人30w到50w不难,每天真正干活的时间(进货、清关、报关、出货等)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到四个小时。他在当地买了房,闲下来呆在家里,能懒死人。

搞互联网的兄弟姐妹可能一辈子都体会不到这种真正意义上懒散的工作状态。所以当他听到我要自己在帝都闯荡时,差点没笑出来。以至于我都不好意思告诉他我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200。

但我爸有一个特点我很喜欢:如果我要去撞南墙,他决不拦我,不管我学什么专业,进什么公司,追什么姑娘。每次他听完我的异想天开,总会告诉我:这专业不靠谱,这工作不靠谱,这女人不靠谱,但他不拦我。我有时候怀疑,除了我把枪塞自己嘴里,别的他是不是都不管了?

“你多久结婚?30?32?就当你32结婚,你毕业时22岁,就当你有10年时间。”

“你不能拿我给你买的房子结婚,那房子你要准备多少?这里是五环外(广院),就当300万吧(现在只够首付了);车多少?30万吧,再加10万保养钱;存款多少?心要不慌,20万吧;结婚花多少?10万要吧;养孩子呢?姑且再加20万吧。”

“凭你的能力,10年之内,什么工作你觉得可以让你赚到400万?记住,这还是不吃不喝算下的钱。”

现在想想,当年可能是因为要唬住我,有些钱算得狠了些,但是这个逻辑震住了我很久很久。

我爸一贯很鄙夷“企业白领”,对,很地图炮地说,就是知乎的主流用户。因为照他的说法,他们“贪婪而胆小,贫穷而虚荣,对金钱的认识还不如街边的个体户。”严格来说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气质问题,所以他不大喜欢我规规矩矩地上班,宁愿我蹲在义乌小商品市场里看货。你看语文老师骂人就是绕。

他给我定了一个目标:28岁前赚到300万。赚到,那年他就把拉各斯的房子卖了,回国养老;赚不到,那就闭嘴,跟他出去。

再过一个多月我就26,在2014年的最后一天我算了算手头上各种靠谱不靠谱的:虽然存款四位数,但是,咦,好像不用出去了。

15年的目标是改善消费习惯,拿着六位数的存款,告诉我爸可以把拉各斯的小房子卖了,回国养老。

这个收入和我许多朋友比起来,只能算聊胜于无。但是你看看我的脸,你看看我的身材,你再看看我的智商,不容易啊。

生活复杂起来,就像康定斯基;简单起来,就像蒙德里安。多数人在涉及到金钱时,生活会变的像小学生的数学题一样纯真残忍,而我们却用暧昧的词汇来遮掩:我感到迷茫。迷茫?面对满汉全席不知如何下筷,叫迷茫;桌子上只有白水窝窝头而不愿下筷,叫犹豫。两者都浪费时间,但吃窝窝头的耗不起。

能说清问题的人,往往已经知道答案。你分析了去留的利弊,我讲完了我的故事。反正我的风格一如既往:

1.我选择我喜欢的;
2.我尽力做好;
3.我对此负责。

致意

1.“赚钱”指的不一定是现金工资,也可以是股票、房产等,我的现金储备从来都在四位数徘徊。

PS:说实话我从来不觉得靠工资能够“赚钱”,所以当年都是整些“老大你看我少拿2k能多给我2k股么”和“燕郊才3000一平借钱也要买呀”这种事;

2.说我在炫耀?对了我粗粮那帮兄弟的期权是多少来着?

在帝都这种地方,咱这点东西,呵呵。

认真帝真多。

1.房贷早还完了。
2.没用家里一分钱。话说用了家里的钱我他妈还有啥资格逼逼?!
3.严格来说,房子的收益还没我的期权多。

如何看待新华社设立的智库所发的『别让李嘉诚跑了』?

淝水之战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

虽然罗国师这篇雄文里写的很多东西真实反应了当下的政商关系,但你能不能留好最后一块遮羞布啊?小姐都不会说自己是做鸡的,要说自己是做靓女的,你比小姐要点脸可好?

我此刻无比希望有老干部写信给center,说罗国师“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恶毒攻击一国两制”。老干部们,我求求你们别顾着审片了,赶紧看看这里,扛着红旗打红旗呢!

实体经济今年是稀烂。

国之支柱加工制造业,要订单,欧美市场全萎了,美国这臭不要脸的还从客户变成了同行;国内市场,中国人穷人居多,又被搞怕了,就那么点钱攥在手里不敢花;搞新产品,抄习惯了,现在没得抄了;到外面买点,大学都是一群刷论文的,高校创新多数搞笑;自己做,没有成熟成建制的技术工人,只有干三月就走的90后工人。

我就不说还有多少地方政府当年许诺低价地租,后来一看房价上涨就收回土地的;

也不说还有多少地方创新园区最后拿政策搞房地产的;

也不说还有多少地方银行平时逼着你收钱有事第一个抽钱走人的;

甚至地方环保自己举报自己检查然后让你停厂交钱的这种,我就把他们和地方消防这种归一块吧,懒得吐槽了。

你说我倒闭关厂不干总行了吧?

不行!工人失业那是政治问题!要维稳!不能关!

这个节骨眼上,不求你同舟共济,但求你高抬贵手不要折腾。结果一个两个吸血吸得比以前还狠,生怕你死的太快没的吸。

一边吸,一边瞪着早已预先高飞的那几个,恨恨地说:妈的居然让你跑了!

淝水之战诞生了几个成语,

投鞭断流:我军力牛逼你们都是渣渣,你懂的;

风声鹤唳:一点消息就心惊肉跳,广大中惨;

草木皆兵:时刻准备着,撤,资本家;

东山再起:都说了本质是防左,现在好了吧。

哪些纪录片让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激流中国》

一部纪录片的容量再大,它所能包含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是一部纪录片如果能切入截然不同的视角,启发一种思考方式,随之其后的知识才是无限的。

激流中国那些镜头里几乎天壤之别的人物,和近乎白开水的表述,向我提明了一个逻辑:中国是一个极具差异化的国家,这种差异化被不均匀的经济发展加倍放大,而我们多数人对此却只有模糊的概念。

在北京的某些地方你会以为你在同时刻的纽约,但在北京的另一些地方你会以为你在清朝末年。

这样说可能有点夸张,但是汉砖上的铁犁牛耕图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依然非常常见。

比起美国,中国更需要成为一个熔炉,融和文化、民族、意识形态甚至经济发展。

大学时代/工作以后如何增加自己身上的光环?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270378/answer/40375138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斜杠青年是最容易打败的,什么时候十根麻杆能挡过一把菜刀了?

互联网的发达涌现了大量平台,于是乎很多人有机会有了很多身份;培训机构随着资本的加持和整体就业的萎靡,于是乎很多人可以考很多证。这样,各app上四五十个字的个人介绍里,出现了大量斜杠。

问题是生产社会化是快两百年前的事了,只要你活在资本主义里,专业分工就是不可逆要求。公司对你永远有且只有一个要求:产出。

公司不在乎你的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多面发展,公司只在乎你的产出。所以公司要的那些斜杠青年,无非是换着花样告诉hr:我一个人能做好多事情,招我性价比高。

那本质和我们当年简历里写一堆杂七杂八的有啥区别,绕半天还是单杠。

招聘应聘永远是一个原则:匹配。匹配之下常规操作是:你要的,我很强;其他的,没到否决级别的短板。

管你几路来,我自一路去。

斜杠不过是个人对面这个高度精细化专业化社会的反抗,从个人角度我很赞赏,但以这个思路去思考职业生涯极易送人头。

至少我帮投资机构看项目也好,自己和别人合伙开公司也好,合伙人级别也就一句话讲清楚他的优势。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是很斜杠的人,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交杂各业的知识。但没办法,资本面前你就是一句话。

所以,生活可以斜杠,工作尽量别。30岁前,视野要旁证博识,但力出一孔。

PS:尤其不要相信某些平台上的斜杠,人家那是带光环吸粉,吸完掉头接单,本质还是单杠。

为何很少听到大公司高调宣传财务和人事等部门?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168354/answer/31764890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这些部门非常重要,也非常难建立,其人才也与研发、市场、销售等领域同样顶尖。

问题是:一,这些业务在普通人的认知里比较有距离感;二,这些业务往往涉及到大量公司核心信息。不便公开;三,这些业务多数处于“防御性阵营”,宣传效果不佳。部分属于“进攻性阵营”的业务,也很不方便公开。

例如:

政府关系部门。这一块各个稍具规模的企业,负责人都有很深厚的政界资源,你搜搜那些著名互联网公司GR部门的负责人,你就能理解我国真实的政商关系。

这一块非常敏感,做宣传是自找麻烦,愿意在犄角旮旯里公开一下就不错了。但是做toB业务的和媒体圈的老手都会对各个企业GR的老大了如指掌,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为了不要找死。

财务部门。这个部门其实在媒体上公开的很多,主要是为了推广CFO。一个简历爆表的CFO是公司实力的侧面反应,而且也能根据CFO的能力侧重看出公司近期的整体布局,粮草先行嘛。

这个CFO是擅长融资,还是IPO,还是跨国的财务运营,会直接透露公司两年内的方向。

当然,公司合作的外部财务公司一般还是会尽量低调,因为它不止你一个客户。一个合适的价格,一个嘴不严的员工,麻烦就大了。所以这块很多公司是直接投一个财务公司来专门服务自己。

人事部门。这个部门就最不要宣传了,因为人事对内与员工为敌,对外挖人墙角,宣传人事等于是全网广播敲警钟。

人事部门是老板的左臂右膀,并且要承担大量碎活脏活,钱不会短,但名声只会在小圈子里。

公司经常高调宣传一下CEO/CTO/CMO/COO还有近几年各种千奇百怪的UFO,一方面是这些人也非常重要,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身上的故事好包装,大众易于理解,传播效果好。

CEO是领袖,CTO是技术天才,CMO是营销大咖,COO管过好大摊子事情,这些稿子好写。你说你有位CFO擅长过会,圈子里都膜拜,结果普通人听了懵逼,故事就晦涩不性感了。

但是创过业都知道,人权财权,公司生死。人事和财务(法务也是这个性质),是公司的两扇生死门,在很多企业里,这俩O是公司里的阎王爷,怎么可能不重要。

杜特蒂提出的菲律宾联邦化是一个怎样的构想?进度如何?

作者:王子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874893/answer/29317606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邀。

撕裂。于当下来说,就是各利益集团的冲突,内部与外部相勾连,正在痛苦地拉扯着菲律宾这个国家。

我们自二战后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天下大义,也在这个经济整体收益下行区间里,被戴着面具的新民族主义消耗殆尽。

强行在地图上划线而成的国家,必然通过大屠杀与内战完成统合。而来不及、做不到这些的,重新堕入分裂。

杜特尔特,还是无法跑出世卿世禄的画地为牢,他在捍卫本阶级利益的同时,把菲律宾往衰弱与内乱又推了一步。


菲律宾这个国家,在被西班牙殖民前是不存在的,为了便于统治,西班牙人赋予了这个本未整合的区域一个统一的名字而已。

北部的吕宋和南部的棉兰老因为坐拥平原与丰富河系,在历史上诞生过多个统合政权与文明。但双方因为破碎的米沙鄢群岛挡在中间,所以历史上从未完成过统一。

福建人广东人与南岛人马来人在北,阿拉伯裔摩洛人与高地马来人在南,文化宗教政治特征差异极大。

任何有政治视野的菲律宾统治者,其操作思路都是中央集权。马科斯如此,阿罗约也是如此,甚至阿基诺三世也是如此。这个国家在经济上就是割裂碎片化的大庄园制,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政经中心以压制地方,国家名号将成为一句笑话。

所以马科斯再如何被视为独裁,伊尔梅达夫人的奢靡再如何被声讨,大马尼拉的设计还是被任任总统保留,因为历任总统都深知,这是马科斯留给他们对抗一盘散沙的地方最好的权杖。

联邦化的呼声里,一部分来自于对财政转移的公平分配要求,这些呼声可以说是合理的,毕竟菲律宾对马尼拉的倾斜太严重。但问题是躲在这呼声背后,还有摩洛人的野心。

摩洛人的要求是独立,在多次叛乱被镇压后,他们转向了支持联邦化运动,要求将菲律宾划分为吕宋、米沙鄢、棉兰老三个政治实体,三者组成菲律宾联邦。

看到这里,俄罗斯人露出了意味深长的微笑。

摩洛人很诚实,在马尼拉的议会里,摩洛人议员公开支持联邦化;在棉兰老的山区里,恐怖组织亚布沙耶夫要求在棉兰老实现“亚国”。一点也不藏着。


那身为菲律宾的总统,杜特尔特在想什么?

很简单,身为菲律宾的总统,他不该支持这个方向。但身为达沃市的王,棉兰老最强大家族的统治者,他这是为自己巩固可进可退的地盘。

杜特尔特家族经营棉兰老已经三代,从他父亲被独裁者马科斯派到棉兰老算起,已五十年。而且和那些在吕宋就知道收税的废物们不一样,他是带着私兵死士来镇压摩洛人的。

五十年下来,军法财教,达沃就是杜特尔特家的。这不是夸张,这是一句陈述。

而现在推进联邦化的菲律宾提案,三大行政区:吕宋,自然以马尼拉为首都;米沙鄢,以宿务为首都;棉兰老,以达沃为首都。

我做一时菲律宾的主,不开心了,回老家做棉兰老的王。

是,老杜你是开心了,你家族也开心了。可是你家族再强大再繁盛,摩洛人也会一直在那。有一天你衰弱了,你造的这个登基台,摩洛人就会站上去。

有些头,不能开。

如何看待「不接受 996 就是吃不了苦」的论调?

为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做出巨大贡献的宇宙大厂哇喂任总年轻的时候在济南日夜加班奋斗五年,最后以团队撤销、自己失业告终。回顾这段经历,任总感觉自己虚度了青春。任总的经历表明,没有实际目标、没有科学方法,一味靠着某种狂热进行的加班是毫无价值的,不是说你能吃苦就能换来成功。

……(略)当时,我就留在济南机关,做了一个二十多人建筑研究所的副所长,研究建筑机械等东西。 ……(略)因为我那时是名人了,是英雄标杆,所以可以做一些与本单位无关的研究。但是不成功。因为我那时年轻气盛,受到重大表扬后,就不知天高地厚,提出了更高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又想梦想一定要达到,日夜加班。后来几年的研究都不成功,正好遇到大裁员,我被集体裁掉了,项目结束了,人也离开了,那五年实际上做了很多没用的事情。那时山东大学的计算机内存只有16K,怎么也算不出方程和实际的东西,最后不了了之。这段青春应该是虚度了。

要是任总当时制定了现实的奋斗目标,掌握了科学的奋斗方法,山东大学(副部级)的软硬件支撑又比较到位,他可能就是一位退休十几年的体制内科研工作者了,现在济南安享晚年。

作者:邓铂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480166/answer/10459749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