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真的衰退了吗?

1994年,台湾一个岛的GDP总量是整个大陆的44%。如果那个时候两岸谈统一,台湾现在的地位将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因为当时的大陆急需台湾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

如果那时候能够统一,现在台湾什么都不用做,躺在统一之后对中国大陆的投资回报上,就可以吃香喝辣了。

而台湾的政治地位也将超然,保留军队,独立的行政体系,司法体系,关上门照样该干嘛干嘛,钱不够了找中央要,钱够用一分钱不用上缴,想想都要流口水。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而且李登辉很给面子的祭出戒急用忍,真是天佑中华。

1996年台湾的劳工平均薪资就达到了43000新台币,而22年后的2018年,台湾的劳工平均薪资居然只有49989新台币,涨幅之低简直令人瞠目。

1996年的汇率是27兑1美元,现在是31台币兑1美元,22年时间,货币贬值了15%,薪资成长了16%,那么也就是说把台湾劳工的平均收入以美元计价的话,22年时间可以说是原地踏步。

而1996年,美元兑黄金的价格是418美元/盎司,现在是1416美元/盎司,也就是说22年时间里,美元贬值了将近3.4倍。那么就得出结论,台湾劳工的钱包,22年时间平均缩水了3.4倍。

而且现在就我的观察,我看不到下一个成长点在哪,经济层面来看,整个岛死气沉沉。这个岛已经只剩一口气了(毕竟还有台积电)。

如果在芯片制造上也被大陆追上(迟早的事),那真是彻彻底底的废了。最终的宿命,还是第三产业旅游娱乐。凭良心讲,台湾的服务业还是很不错的。

作者:陈一叶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276675/answer/7471266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米上市一周年后市值接近腰斩,有哪些影响因素?暴露了哪些问题?

因为主业不赚钱,高管和大股东都在忙于歪门邪道做网红,最赚钱的是政策与法律风险非常高的导流、互联网强制广告推送和P2P业务。外加,根基市场衰败得一塌糊涂,同比狂跌一半。

这种既不能稳定高效赚钱,还有极大法律风险和企业道德黑坑的经营状态,能维持目前不到腰斩的状态,已经是各路投资机构给雷副主席一个面子了。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095870/answer/74762915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刘旻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095870/answer/74870984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说白了,就是“硬件不赚钱,靠卖服务赚回来”的牛皮吹破了,财报数据完全支撑不了这个牛皮。要说卖服务赚钱,苹果赚的最多,同样是国产厂商的华为、oppo、vivo并不比赚的比小米少,但是别人都是硬件该赚钱的一分不少赚,同时再多赚一笔卖服务的钱。所谓卖服务赚钱,就是增值服务,既然是增值服务,那就涉及到一个付费率的问题,不可能所有的用户(100%)都会为你的增值服务付钱,据说农药这种现象级的手游,付费率也就20%不到。在增值服务有付费率的前提下,我们再来看看手机价格。手机是卖出去就收钱的,不存在付费率的问题。那么假设有一款手机,按照他的配置水平,在市面上售价2000,你要硬件少赚多少钱,才能靠“性价比”来吸引用户?便宜50肯定是没戏的,100估计还差点意思,起码便宜200以上吧?你卖掉一台手机少赚200,要靠这些用户贡献增值服务赚回来,而增值服务又有付费率的问题,按照20%付费率来算,也就是买你2000块钱手机的人里面愿意为增值服务掏钱的人,要人均消费1000块钱,才刚刚够把你硬件上少赚的钱找回来。而买200块钱手机还抠200的块钱的人,你指望他们有多少比例愿意一年消费1000块钱?当然,以上只是简单的计算,实际上你硬件少赚钱,还可能影响供应商、渠道商,具体的影响其实已经讨论很多了。从小米已经公布几份的财报上也已经体现出,虽然服务类收费的利润率很高,但是总量、营收占比和用户人均消费水平,完全抵不上硬件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而造成的损失,自然也就支撑不了17块钱的股价了。当小米的用户高增长的时候,可以掩盖掉“实际赚不到钱”这个问题,但是当增长放缓了,“赚不到钱”的问题自然就凸显出来了。而从小米的做法来看,它所有的应对措施,还是寄希望于靠提高增长速度来掩盖赚钱能力低下的问题(小米最新的财报里面还在讲要放弃利润去博增长),而不是去提高赚钱能力,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这么做比提高赚钱能力相对要来的容易。问题就在于,现在不是2015年前,2015年前市场远没有饱和,那时候可以你抢你的用户,我抢我的用户,只看谁手速快。现在的市场环境是饱和而且是严重饱和,拼手速没用了,得拼手劲,手劲大才能从竞争对手里把用户抢过来。像华为就是自己手劲越练越大,正好遇到对手苹果松了一口气,乘机就大捞特捞一把。而小米至今还在说要提高手速,然而你手速再快,上哪儿捞去?看上去池子大点的只有隔壁印度,但是印度那个池塘里只有小虾米,没有大鱼,贡献不了增值服务收入,你手速再快捞一堆虾米过来也是支撑不了互联网企业标称的“靠服务赚钱”这个牛皮的。

小米「巨能写」中性笔,理论产能无限却低产量,能否说明「饥饿营销」理念已深入小米骨髓?

1、理论产能是有限的,中国笔业的产能大约每天5千万支,扣除设备检修与运维时间,每分钟产能约3.5~4万支。

2、雷米的饥饿营销早就升级为“万物皆肉鸡”模式了,所有玩意有的没的一定会加上网络功能,一定要求配合APP使用,一定要求申请各种权限甚至全部权限才能正常使用,让用户花钱买雷米牌广告终端、雷米牌爬虫,最终让用户每年至少为雷米贡献4、50元明面收益+各种行为轨迹与个人信息单向对雷米透明。

所以,这个笔为啥缺货?因为它不能联网、不能采集信息,不能为雷米贡献月活,不能催升股价。

那么,一定是下达了又一个“你要干xxxxxx,但是没钱给你”的任务,干活的目的不是卖笔,是制造热点……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681671/answer/74734184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传统文具厂商,晨光是一个深耕渠道收获丰厚的典型,这个行当的所谓电商,那是真电商,因为没有办法把消费者当肉鸡、当人形自走广告终端,只好在品质和消费体验上下功夫。所以面对雷米推出的真能写,而且大张旗鼓做广告,初期估计会有市场部、品牌部门中层紧张一下下,然后当发现雷米那什么改不了什么,继续玩耍猴缺货黄牛加价套路的时候,全行业估计都用看孔乙己的眼神继续看待雷米了。别说晨光了,白雪这种品牌都不会正眼看它一眼的,搭理它就输了。另外,雷米从业者李创奇絮絮叨叨试图把没货解释为“产能爬坡”,对于日产量大几千万且开工不足、中高档优质优价笔产能超过百万/日的中国笔业来说,这就是个经典的低级笑话。按照雷米一贯的德性,显然不会是自行设计而是必然去找个2、3流企业ODM,选择的也必然是库里就有的设计模板,各种建模、打样都按日计算周期,一旦钱款到位一周百万产量都叫试生产。然而依旧缺货,且大规模预订之后还是没货,李某人继续在网上谈所谓难度、所谓遇到了各种问题什么的……这在实体制造业视野里,唯一的解释就是连试样钱款都没结清,把打样的那点半成品拿出来当产品耍猴,真要是设计、工装、零配件成册定型,预付款到位,生产速度比卷烟还快。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1153465/answer/74733435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我觉得晨光笔越来越可能被百乐、斑马取代?

提问者的视野出了问题而已,所以才会有这种错误想法。实际情况,倒是非常可能盈利能力始终很强的晨光,被南京晨光给并购了,然后转脸把斑马、百乐、BIC随便1、2家给收购了。这个品牌窜起非常快,但是脚步异常踏实,管理层对办公文具市场的理解极为到位,渠道建设能让所有号称懂管理的所谓新新人类无比羞愧。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1460627/answer/74729192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米称多次流片成重负,中芯国际能否降低资金门槛:用流片免费、量产收费的模式,振兴芯片研发产业?

按照答主的办法,雷布斯明天就能投资一千家芯片设计公司出来你信不信?反正测试流片不花钱,用类似的设计方案不同的微小团队饱和式找中芯实验,等中芯耗费无数精力帮着雷布斯搞定了,结果这批公司都倒闭了,破产清盘把知识产权卖给雷米,转脸雷米去找台积电代工了……一个外资烧钱吹起来泡泡,你把它当作需要扶持的对象,中芯何辜?

作者:松云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6174512/answer/7468581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何看待河南36位村医集体辞职?

作者:麻花鱼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780744/answer/74596466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之前有过那么一句:”先保吃饭,再保运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财政窘迫到了一定地步,你上不上班都无所谓了,勉强维持你不闹事就好。这不是改开之前,仅仅是前几年煤炭崩盘的山西某地。已经不是公信力缺失的问题了,是丢掉执行力的问题了。政策方针执行不了,各种邪门歪道就要翻身。为什么要大谈新农村建设?为什么要扶贫攻坚?等到阵地丢掉了再要拿回来,更惨。还不只是农村,隐患更大在三四线城市。现在基层管理两块大盘子,一是农村基本盘,二是城市以业委会为代表的新盘。农村的已经得到了重视,只是怎么真抓实干的问题,城市呢?贵阳花果园,号称亚洲第一大盘,住户总人数可以高达35万,嗯,小区里派出所都不止一个。请问这样的小区如果有个统一的业委会……你觉得街道能不能管下来?只怕还得求着它配合吧?三四线城市里这样的盘不多,但是十万人级别的就多了去了。有的业委会可是藏龙卧虎,比农民可难忽悠多了。见过自己业主里拉一只律师团的吗?见过拉出来一帮退休厅官的吗?看着有些小区高墙围栏,街道办望而兴叹。上面坐不住了,试探着捅了一次马蜂窝,打着改善交通的名义拆围墙,结果呢?呵呵三四线的土地没人买了,基层继续没钱下去,上规模的小区里很快就牛鬼蛇神泛滥了。你们见过业委会炒掉物管自己搞,电梯老旧和违建成风,七千多户乱成一团搞出人命的吗?见过两个小区保安业主齐上阵搞械斗的吗?街道办临聘人员全跑掉,正式职工待遇差也跑了不少,业委会垮台后乱成一锅粥,业主群拉横幅上街一逼,处理这几万人乌七八糟的事能扒掉你一层皮。真到了”再保运转”的时候,你能找到人给你冲锋陷阵?呵呵,好戏在后头。